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要素的保障和支持。无论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前景还是金融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而言,加大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正当其时。由于浙中文化产业自身的不足、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滞后、文化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当前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支持的不足.需要通过加大金融政策倾斜、推动金融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文化企业多渠道资金供给能力、加快文化产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努力加大对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普遍存在经济贡献度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缺乏金融创新及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待完善。为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应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中原经济区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及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是西部落后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资本形成能力不足,金融抑制严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为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的金融策略: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强化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二是确立投资重点,提高投资效率;三是培育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四是加快制度创新,推动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滨海金融创新具有双重战略目标,而实现产业驱动、集聚资金和支撑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将直接检验着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成效。滨海新区金融总量规模较低,聚集能力不足,不能适应、支撑大企业迅速聚集对大规模、多元化资本的要求。滨海金融改革的目标定位及模式选择与浦东金融创新应有所区别。滨海金融创新应在民间资本正式制度安排、区域金融合作及中小企业的金融突破等问题上形成战略突破。  相似文献   

5.
金融的本质和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金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迫切任务。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要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政策体系,形成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信贷工具,推进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内生动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作用,加快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增强金融普惠性等方面切入和推进。  相似文献   

6.
以京津冀对比的方式,采用核密度估计法,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方面对河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并从内源融资、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和政府补贴等融资渠道对河北省制造业金融支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很大,而金融支持力度不足,金融结构欠合理。因此,在河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进程中,应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支持效率作为破解金融支持短板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金融体系总体上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不足。主要表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迫切,融资渠道狭窄;有效资产抵押缺乏制约成功融资,融资成本高;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缺失,金融机构贷款动力不足等。为此,理论上需要从宏观上,构建完整的金融价值链;在微观上,重点打造金融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在某些特定领域,凸显金融价值链的价值。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确保银企信息对称;构建分类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以及促进民间资本向金融资本拓展,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升级是顺德经济保持并增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制造业的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在分析顺德制造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激活民间资本、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风险投资及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问题,对加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实现建立创新型国家目标,保持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安徽省为例,结合1993-2009年间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以下结论:金融结构和创新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长期正相关;金融效率与科技创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立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下称皖江示范区)的建设目标,采用统计数据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主要对皖江示范区建设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皖江示范区建设中的金融在支持现状及不足、金融支持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完善和金融创新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金融支持皖江示范区的改进模式和金融创新举措。研究成果对皖江示范区的建设有直接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金融业呈金融扩散现象,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然而金融发展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却促进了金融发展。这一结果可能是金融扩散、金融总量不足及金融市场发育滞后、金融机构地理上的缺陷、政府的强制性供给、西部资金流向东部地区等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2.
银监会自2006年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和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有了明显成效。但农村金融的复杂性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艰巨性仍是显而易见,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如何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大环境下,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广东省产业结构面临巨大的危机,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升级,实现内生的可持续增长,已变得刻不容缓。金融业应从以下方面支持广东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政府应借助银行体系,积极贯彻自己的意愿;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力量雄厚的优势,为大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迁移、资源整合的资金需求给予支持;充分借力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创建专门的中小商业金融机构,为游离于大型商业银行之外、暂时没有能力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市场金融支持;在人行广州分行权限范围之内,政府通过人民银行,利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调整货币供应量;加强粤港澳金融合作,完善金融市场与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服务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功不可没。而泉州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相对发达,实体经济也相当厚实,但是,在如何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对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从拓宽多种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加强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忽视了“金融软件”的创新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所谓“金融软件”创新,是基于伦理学、发展哲学视阈,在“金融硬件”创新过程中通过金融道德建设,树立金融道德榜样、提升金融道德情操、实施金融道德评价等一系列金融领域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金融产业的道德“洗牌”,最终达到有效地规避“金融硬件”创新将带来的潜在风险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运用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方法,深入辨析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相关概念的异同及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主要支撑技术及其典型应用为划分依据分析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是:金融科技先后经历了电子化金融、互联网金融和场景化金融等发展阶段,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逐渐加深。随着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和监管的完善,金融科技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金融科技创新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近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扶持,应该大力倡导金融现代化。文章通过张謇平生的实践活动以及国内、国外几个方面对张謇近现代金融体制理念的思想渊源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的金融业与今天的金融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是金融创新,正是金融创新在改变着金融业的内涵。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创新已成为今后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金融创新本身出发,并针对我国金融创新相对落后的现状,提出推进我国金融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河南来说,是一次千载难缝的历史性机遇。作为以支持经济发展为已任的金融业、应抓住机会,加大资金投入,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为河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