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徽宗赵佶擅长书画,常亲临皇家画院主持开科考试。有一次,他出了个“深山藏古寺”的题目,把前来应试的画家难住了。有的画了高耸入云的山峰,再在山腰画一座古寺;有的画了深山老林,再画一座古寺置于其中;有的画两峰耸峙的山谷中露出寺庙的一角红墙……只有一幅画与众不同,画面上没有古寺,而是画了一个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一条石径由溪边通往山中。宋徽宗审阅画卷时,对那些画了古寺的画连连摇头,当看到和尚挑水这幅画时,不禁拍案叫绝:“用一个和尚点出‘藏’字,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构思有独到之处。当取此画为第一!”  相似文献   

2.
相传宋徽宗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画家,有的画一座古寺在半山腰,有的画古寺在深山幽林里,有的画两边是悬崖峭壁的山谷中露出了古寺的一角,然而都未夺魁。令宋徽宗拍案叫绝的是这样一幅画:画面上没有古寺,只有一个和尚在山脚的溪边挑水,脚下是一条通往深山的小径。这则轶事说明了“虚”与“实”的艺术手法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而夺魁画的高明三处正在于正确处理“虚”  相似文献   

3.
著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在他的一篇小文《想象》中,讲述了几则绘画创作的轶事,其中有如下两则:闻宋代画院取录画师,常出一些画题,以试画师的想象力。有些画题是很不好画的。如"踏花归去马蹄香","香"怎么画得出?画师都束手。有一画师很聪明,画出来了。他画了一个人骑马,两只蝴蝶追随着马蹄飞。"深山藏古寺",难的是一个"藏"字,藏就看不见了,看不见,又要让人知道有座古寺在深山里藏着。许多画师的画都是在深山密林中露一角檐牙,都未被录取。有一个画师不画寺,画了一个小和尚到山下溪边挑水。和尚来挑水,则山中必有寺矣。  相似文献   

4.
<正>传说宋徽宗赵佶喜欢"以画取士",有一年的考试题目是"深山藏古寺",魁选之作中,崇山峻岭之间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一个老僧正在取水。这幅画并没有画古寺,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式引发观者的联想,巧妙隐晦地表现出古寺藏于深山这一主题。同理,文学作品如能很好地运用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饱满,想象空间更大,意蕴更深厚。  相似文献   

5.
杨文华 《广西教育》2012,(25):39-40
先来分享一个故事:古代有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查三个学生的绘画能力。一个学生画了四面高山、悬崖峭壁,中间有座寺院,另外一个学生画了峰峦起伏、松柏挺立,并有古寺一角,唯有第三个学生未画山也未画寺,他画了数节石阶通向小溪,一个和尚在挑水,古寺藏而不露反而跃然纸上。三个学生面对相同的考题,所描绘的画面却大不相同。虽然构思有优劣之分,但画面却是他们对考题发挥不同想象获得的独特创作。  相似文献   

6.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曾有一位美术老师跟我们学生讲了一幅古画。老师首先展开古画给我们看,画面上有:叠叠的崇山,密密的树林,山间流着清泉,还有一个和尚在涧边提水。然后老师要我们给画命名,我们有的命为“深山老林”,有的命为“高山流水”,有的命为“山幽泉更清”……老师听后只是微笑摇头。老师说:“观察事物,大的东西固然要抓住,那小的东西不可忽视,往往是以小见大,细微深处见真情。画中那个和尚起什么作用?他从哪里来的?”经老师这么一点拨,同学们茅塞顿开,命题逐步向“和尚”方面靠近。最后,老师写出“深山藏古寺”五个字,并介绍《深山藏古寺》这幅画是古代绘画考试中一个命题,那时考生画出寺的都落选,唯  相似文献   

7.
谈虚实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任灵华相传宋徽宗主持翰林图画院时,常用考画取仕。一次,他出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有的考生画了深山峻岭中的一座古庙,有的在山腰画了庙的残垣断壁,有的画庙的一角......,只有一位考生没有在庙上作文章,只是画了一个老态龙...  相似文献   

8.
宋徽宗擅画,曾开设国家画院,以考画取士。一次,画院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于是出现了三种画法:一是画古寺屹立山下,背后众峰层迭;二是只画古寺飞檐一角从崇山密林中闪现;三是画一和尚于云雾缭绕的山下小溪旁汲水,不露寺院形迹。考官们一致认为:第一种画法门户洞开,一览无余;第二种画法以飞檐代古寺,略胜一筹;惟有第三种画法没有直接去表现“深山藏古寺”的命题,而是借助和尚汲水以暗示,因而就显得“深”、“藏”俱出,余韵无穷,自然是独占鳌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伍小红 《湖南教育》2000,(17):43-44
作文是用来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一种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除了训练学生精于基本文法外,还应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为此,可采用以下方法。一、隐图显像法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北宋皇帝兼大画家赵桔,曾用“深山藏古寺’为题来考画院学生。第一个学生画了整个寺院以及寺院四周的崇山峻岭。第二个学生画了古寺的一个檐角,背景上画了起伏的山峦、密林。第三个学生没有画古寺,只画了深山阴谷中的一条石板路,路的尽头有个和尚在溪边打水,大树参天,不知古寺在何处。这三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古时候,有一位地方官组织本城画师考试,并设立了很高的奖项,让大家都来作同一幅画。考题是:深山藏古寺。大多数画师一看题目,乐了,这还不简单?就立即画了起来。只有一位画师深思了良久方才下笔。最后,画作收了上来。猛一看,大家确实是匠心独运.功力非凡:有人画的是群山绵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一角;有的群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塔尖。而经过深思的那位画师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的影子,只在丛山中流泻下来的小溪旁画了一位汲水的和尚。比赛结果:画汲水和尚的那位画师荣登榜首。  相似文献   

11.
张志盛 《新作文》2004,(11):25-25
据载,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以考画录取新生。有一回。主考官以“深山藏古寺”命题,让考生们精心构思,挥笔作画。结果,有的画面上画了高山峻岭.山下一座古庙;有的画面上是苍山幽径.深山丛林中闪现一个古庙的塔顶。其中有一幅画既没有古庙,也没有塔顶,只在云山缭绕的山脚下溪流旁边,画着一个汲水的老和尚。主考官对这幅画大加赞赏.认为这幅画充分表达了“藏”的意境,技法高超。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12.
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考画录取新生。有一回.主考官以《深山藏古寺》命题,让考生们精心构思.挥笔绘画。结果,有一位画的是崇山峻岭,山下有一座古庙;另一位画的是苍山幽径.深山丛林中闪现出一座古庙的塔顶;第三位既没有画古庙,也没有画塔顶,只在云雾缭绕的山下溪流旁边,画着一个汲水的老和尚。主考官经过一一品评,认为头一种画法山寺俱在,构思平淡,技法一般;  相似文献   

13.
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考画录取新生。有一回,主考官以《深山藏古寺》命题,让考生们精心构思,挥笔绘画。结果,有一位画的是崇山峻岭,山下有一座古庙;另一位画的是苍山幽径,深山丛林中闪现出一座古庙的塔顶;第三位既没有画古庙,也没有画塔顶,只在云雾缭绕的山下溪流旁边,画着一个汲水的老和尚。主考官经过一一品评,认为头一种画法山寺俱在,构思平淡,技法一般;第二种画法以塔顶点出古庙,“藏”的含意有所表现,技法比第一种略高一筹;第三种画法构思新巧,落笔不凡,以一个老和尚汲水暗示出山中古庙,更显得山深庙隐,充分表达了“藏”的意境,这样画才不落俗套,技法高超。  相似文献   

14.
据说宋徽宗在一次殿试时出了这样一道考题:要考生们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一幅画。绝大多数考生一看题目就乐了——这还不简单!不加思索就立即画了起来。只有一位考生深思了良久方才下笔。最后,画作收了上来,猛一看,大家似乎都匠心独运,功力非凡:有人画的是群山绵延,林木繁茂,露出占寺一角;有人画的是群  相似文献   

15.
课题:依题作画内容:想象力训练对象:初一年级学生地点:江苏省教育学院附中初一教室教师:同学们,今天的思维训练课题是“依题作画”。依题作画就是我出一个题目,你们根据我出的题目作出一幅画来,要求这幅画与我所出的题相吻合。当然,我们上的是思维训练课,不是美术课,作画能力强的,画面可能美些,能力弱的,画面可能差些,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把画面描述出来。先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要求学生当场把它画出来,一个考生在画面上画了许多山,在山坳处画了一座寺庙,寺庙周围有许多高大的树;另一个考生画的许多山和古树,在古树旁露出寺庙的一角。  相似文献   

16.
作文和绘画一样,都要善于构思,从这个角度讲,二者是相通的。这儿有几则关于画家精巧构思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许会对你们的作文有所启示。绘“藏”有人给画师们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煞费苦心,精心制作———有的画出群山绵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一角;有的画了群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古寺似的塔尖;有一位画师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只在从山中流泻下来的小溪旁画了一位汲水的老和尚。小朋友,你说哪幅画最贴合题意?提示:第三幅。老和尚与古寺紧相关联,他下山取水,寺必在山中,“藏”的意思出来了。第一…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今天我先讲一个典故,深山藏古寺是宋徽宗考察画家出的一道考题。当时画家中有的画青山丛中露出一个寺顶;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半古寺;有的则干脆在山中画一个寺庙。只有一位画家没有画庙,画面上只有山水和一条羊肠小路,一个老和尚在深山的泉边提水,最终  相似文献   

18.
以小见大     
师:同学们,今天我先讲一个典故,“深山藏古寺”是宋徽宗考察画家出的一道考题。当时画家中有的画青山丛中露出一个寺顶;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半古寺;有的则干脆在山中画一个寺庙。只有一位画家没有画庙,画面上只有山水和一条羊肠小路,一个老和尚在深山的泉边提水,最终这位画家取得了第一名。那么,这幅画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相传古时候有位画师,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让三个弟子作画。一幅着意描绘了一座寺院的古老外观,四面层峦迭障,寺在深山之中,另一幅画面上群山莽莽,山峦交错之间露出残败的古庙的一角;第三幅画面上没有寺院,于深山陡涧之间,有位老和尚正在挑水。画师评第一幅为“劣”,第二幅为“良”,第三幅为“妙”。  相似文献   

20.
宋徽宗考画师的故事对我们学会审题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我们准确理解有否定词的题目帮助更大。有一次,宋徽宗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让画家作画,对那些画了“寺”的某一角的画直摇头,只对“泉边和尚挑水”的画点头称是。又有一次,宋徽宗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