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源远流长的傩民俗文化入手,抓住其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以实证的方式,归纳了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作品中所描写的民俗事象,深入分析了沈从文描写傩民俗的主客观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傩这种民俗文化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沈从文写傩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思想提供了平台;这种对故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眷恋作为沈从文都市社会生存中被现实激励生发出的主体性意识,对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异化民俗下的人性悲歌--解读《边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的描写在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沈从文的<边城>不仅仅被看作是一曲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爱情颂歌,它更是湘西本土"巫鬼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一曲异化民俗下的人性悲歌.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民俗文化描写,他通过家乡晋东南农村信仰民俗、婚丧嫁娶民俗、伦理民俗、语言民俗等民俗文化的描写,记录了北方黄土地民俗文化的特色,展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启迪了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了其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5.
湘西题材小说作为沈从文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30年代普遍批判乡土世界的落后与衰败的浪潮中,反其道而行,为大家描述了遥远的湘西世界的自然风土民俗,苗族服饰以其极具自然美和装饰美的特征,为湘西世界披上了斑斓外衣。论文拟对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苗族服饰描写进行探究,分析其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卢斌 《教育文汇》2005,(9):61-62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的湘西,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纯朴善良的老艄公,情窦初开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美丽和谐的生命图景,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自古代宫廷傩逐渐消逝后,流传到长江流域的傩舞表演形式历经变化,已经发生巨大改变。而这些变迁影响着"荆楚傩舞"的传承与发展。流传在湖北省荆州地区的仙桃市以及洪湖市的传统傩俗"急脚子"是民间传统"荆楚傩舞"的又一典型代表。其存在城隍庙会祭祀礼仪结构,以民间丐傩形式向傩和道以及商业的结合方向发展,将祭祀向迎神等世俗娱乐转化。傩礼会形式体现荆楚民俗体育和文化特色,其中"急脚子"面具独具荆楚民俗文化特色,以"傩盔"独特的形态出现。目前其发展面临自身发展的障碍,急需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旅游宣传等手段将这一传统民俗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都邑赋中的民俗文化,是都邑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描写,也是一个都邑社会、民俗生活的文字再现。这些内容为后人全面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提供了重要资料。上巳、清明、端午属于重要的民俗节日。这些民俗节日及节日中的重要活动,在历代都邑赋中都有着丰富的记述。其记述包蕴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具有浓厚的民俗学意蕴。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民俗学意蕴根植于湘西深厚的民俗文化之中,彰显于其文学作品对于民俗风情的描写。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学意蕴不仅具有重大的学理研究意义,而且还兼具积极的社会文化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进军 《甘肃教育》2011,(18):71-71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无疑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作家。他出生行伍家庭,长于湘西边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反映了湘西人民的不幸和阶级压迫的深重,然而这些描写与揭露又大都是熔铸在民俗描写之中的。他的这些小说。没有浓烈的“火药味”,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使人惊心动魄的情节,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生》2013,(12):28-29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故事。如诗如画的边城,演绎着人生,也演绎着生活。  相似文献   

12.
《南行边关》提供了一份“六维立体思维”的鲜活的民俗文化田野考察报告。生动的文字记述与民俗照片相结合,图文并茂,增加了民俗立体描写研究的学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莫友芝《影山词》中对清代贵州的民俗文化多有描写,比如节日民俗中的除夕、元宵、七夕,物质生活民俗中的饮食、服饰,物质生产民俗中的养蚕,信仰民俗中的占卜等。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文化人物往往以自己的心智描述了自己所要描述的文化。他们的“立言”之作往往跨越时代 ,使后世研究者循文探源 ,得到启示 ,对他们的“立言”之作谱系描写 ,纵深研究 ,对他们描写的文化传宗接代 ,宏扬光大。中国西南文献丛书《西南民俗文献》给我们展现的不仅是一些历史文化人物的墨迹 ,而是他们对各种民俗文化的循根描述和对某一民俗文化的具体描写。何为民俗 ?民俗简单来讲 ,就是民间风俗 ,民俗中的“民” ,可以指民族 ,也可以指某一社会群体 ,也可以特指某一古人。民俗中的“民”从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传统和一个社会群体扩展为带有…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语言和民俗文化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汉语负荷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也不断地影响着汉语的发展。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对民俗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只有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 ,采用与社会现实、民俗事象的描写、阐释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对民俗语言的动态研究 ,才能追溯其源头 ,把握其流变 ,使语言研究从狭隘的书斋里走出来 ,走向广阔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对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研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机制及实施方法,以此拓展赣高校艺术教育的资源,为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传承开创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一个充满风情的湘西民俗世界.本文从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湘西社会的节庆习俗、湘西地区开放的爱情观念及婚俗、湘西对于傩神的信仰.接着,文章综合阐述了民俗描写对于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万载傩舞是我国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传统文化,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文化形式以及宗教、民俗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万载傩舞其地域进行研究,并对傩舞以及万载傩舞的发展进行浅析,针对万载傩舞与民俗传统体育的关系,对万载傩舞所展现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属性以及其内容剧情中各种体育文化相关体育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现代环境当中万载傩舞的传承以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都市风情是柳永词中一个重要题材,通过分析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中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的描写,更好认识北宋都市的风貌、节令民俗、朝野的多欢情景.这些词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且其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20.
民俗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存在,文学是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小鲍庄>中通过对社会组织民俗、物质生产民俗、婚丧习俗等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描写让人们对处于特定历史时期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人性产生更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