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这是因为,小孩子大多有着好奇的天性,喜欢探索,越是不知道、被禁止的东西,就越想探个究竟。在培养孩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方面,家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欣赏与鼓励来激发孩子的求知与创新欲望,也可能因为不恰当的言辞或态度而毁掉孩子的求知兴趣与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入学考试,但很多孩子都带着十几张证书去报名,有家长感慨,不如千脆考试。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办学的整治力度,不能让铺天盖地的学习班和机械训练赚了家长的钱。害了孩子的童年与青春吁漪提醒,求知欲对孩子很重要,而做题目并不等于求知。如此“超前支付”,只会让孩子失去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一、热情地、科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对一切都感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也是创造性的起点。好奇好问这是求知和探索的体现。因此 ,家长、老师面对孩子没完没了的“为什么?”应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和耐心。启发孩子动脑思考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热情地对待孩子的提问 ,科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思考、灵活思维的胆量和能力 ,而不是形成呆板单一、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二、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 ;赞赏孩子的创造成果。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勇敢地探索、大胆地创造 ,家长老师应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例…  相似文献   

4.
暑假怎么过?这是孩子和家长早就在盘算的事情。孩子有孩子的打算,家长有家长的想法。孩子的打算与家长的想法如果一致,如果不谋而合,那么就会产生孩子和家长皆大欢喜的结果;如果有矛盾,而且又没能协调一致,那么肯定会发生冲突,不但孩子不愉快,家长也会牵肠挂肚。怎样才能做到孩子和家长皆大欢喜呢?首先,家长应该正确看待暑假。暑假,顾名思义,就是暑期休假的时间。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需要放松精神,需要从以学校学习为主的生活转变为以家庭社会活动为主的另一种生活。暑假是孩子的假期。暑假的生活内容和形式,应该是…  相似文献   

5.
在构成科学精神完整体系的主要因素中,科学探索精神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探索求知,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就努力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本文阐述了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意义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孩子在饮食上的厌食,家长都很注意调整,然而孩子的"智力厌食症"却往往不为家长所重视。德国医生内特尔认为,在智力培养中,过多给予被动刺激造成集中、饱和状态,也会使孩子出现求知活动中的"厌食症",即对求知缺乏兴趣,求知欲减弱,从而  相似文献   

7.
陈萍 《早期教育》2000,(10):27-27
许多年轻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种种“为什么”显得颇不耐烦,或草率回答,或粗暴拒绝,殊不知这样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望,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对一直处于顺境的孩子做过于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思维方式与背景经历的不一致是造成两者意见相左的重要因素。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注意孩子的承受能力,注重教育的方式,一次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给孩子心灵投下阴影,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9.
一些父母讨厌孩子问问题,这是大错特错的,决不能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孩子问什么,就应答什么、教什么,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现在的孩子喜欢发问,爱思考。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加以培养呢? 保护孩子在知识、能力、判断力方面的自尊心。不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各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行为素养、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不少儿童家长在谈到孩子胆小时常忧心忡忡,担心孩子不敢大胆说话做事,怕受欺负受委屈,不会保护自己,长大后无法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等。父母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家长和老师应注意观察儿童,如孩子在生人面前腼腆害羞;在周围环境陌生时,瞪大眼睛表示警觉;注射疫苗时,上肢回避等行为,并不能说明孩子胆小没勇气。只要孩子有强烈的上进心,积极的情绪,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及求知探索能力,就可能证明,孩子的应激能力较强,有自制能力;若在很多情况下,孩子都不愿大声说话,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表现为畏惧退缩,说明孩子可能存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12.
黄治中 《广东教育》2007,(10):10-12
承诺的承载六年前,惠州市惠阳区实验小学创办之初,校长张银球郑重地向社会作出了八项承诺:对孩子微笑,与孩子交谈;帮孩子明理,教孩子求知;让孩子自主,给孩子机会;为孩子着想,替家长分忧。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供孩子上学是家长最舍得花钱的事,孩子的未来是家长考虑最多的事,孩子“不成才”是家长最没面子的事,逼孩子学习也是家长最苦恼的事。都说孩子苦、孩子累,其实家长最苦也最累。应试教育不敢不抓,素质教育不敢不随。不抓,怕孩子升不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没有一个好前程;抓紧了,又怕孩子吃不消。不随,怕孩子跟不上时代步伐;随,怕孩子分散精力,影响考试成绩。毫无疑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二难境地不仅困扰着学校、老师,而且也为难着家长。  相似文献   

14.
尊重幼儿的好奇好问行为 孩子与家长的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看待问题上,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视角.有时这些视角让很多家长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很多家长经常是还没有认真听完孩子的问题,就粗暴地制止孩子。采取这种做法的父母,虽然免除了孩子带来的一时麻烦,但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家长又怎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呢?因此家长应呵护孩子好奇好问的良好品质,并加以鼓励和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15.
梁峥嵘 《贵州教育》2009,(18):27-27
一、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常以好奇的心态去发现疑难问题,寻找答案,不断地对成人加以穷究、发问。面对这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家长不是敷衍了事就是粗暴地加以制止。我们班有个幼儿遇事喜欢问为什么,到最后家长都不知该怎么回答他的问题,只好向老师求助。我指导家长,平时可陪同孩子一起去书店查阅资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书的兴趣和阅读欲望。现在,这孩子一遇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会自己上书店查找答案,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期的幼儿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他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阅读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引导幼儿观察沿路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不能为求知而剥夺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家长都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7.
湘君 《家教指南》2006,(11):48-49
孩子发愁,家长跟着愁,甚至,家长比孩子焦虑得还厉害。这是不可取的。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家长先要把自己打捞出情绪深渊.孩子的气质与行为方式,说到底受家长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和时代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学生始终充满求知的热情。可是,事与愿违,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来普遍。经常听家长这样抱怨:他们的孩子不喜欢某某老师。听课时总是爱犯困,这一科学习成绩一般等等。事实上,能否取得家长和学生认同,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品德和性格等等。而教师的学识、品德和性格,  相似文献   

19.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求知旅程就像一场惊魂记,在这条路上受惊不仅是孩子,还包括家长及老师。应试教育的魔爪无处不在,每个人似乎都在被其玩弄。  相似文献   

20.
亲子阅读,即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也包括家长指导孩子阅读。亲子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智力。孩子从小就接触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好书,能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并进而使他们从对书的兴趣激发起学习文字的渴望,这对孩子后续学习是很有益处的。孩子正处在成长阶段,他们渴望认识世界,想知道“这是什么”和“为什么”。图书为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