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电子文件管理和归档标准——DOM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系列标准DOMEA规范电子文件从形成、流转、发送、接收、立卷、传输、移交档案馆,电子案卷的立卷类目定义,在电子文件中电子签名使用,电子文件格式转换,电子邮箱管理等方方面面,是德国档案工作者和计算机专家潜心研究结果的汇集.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子文件的立卷,组成的仅仅是虚拟的“案卷”,人们原有概念中的实体案卷可能并不存在,与处理同一件事务相关的文件用档案号联系在一起,案卷的实体仅是在逻辑上存在而已,故称“虚拟案卷”。因此,所谓归档文件的整理对电子文件而言,说白了就是档号引导。“作为馆藏语言标志代  相似文献   

3.
王育东 《浙江档案》2003,(10):35-35
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进行了变革。人们最为熟悉的“案卷”概念就此被悄然隐去,“件”作为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使整个操作过程变得简单起来。但在档案界,两种不同的观点依然针锋相对,即一种主张不立卷,以件为单位整理档案,形成文件级档案;另一种是主张立卷,以卷为保管单位,形成案卷级档案。本人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即不立卷,可以保留“案卷”概念,借助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形成虚拟案卷,保持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传统的立卷方法众所周知,传统的立卷方法既要考虑“六…  相似文献   

4.
论电子文件立卷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文件的出现给档案人员带来了很大的福音,因为电子计算机的存在,使电子文件的管理程序变得比纸质档案的管理简单了许多.单单从这一方面来看,传统的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办法就不能套用在电子文件身上了,许多环节和步骤就必须发生改变,甚至于取消.比如关于立卷,许多人就认为,电子文件根本没有必要立卷;或者说,只要有计算机在,就没有所谓的立卷了.其实,电子文件还是要立卷的,电子文件的立卷对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笔者已经著文《保存电子文件背景信息的重要手段——再论全宗、案卷形态的异化》和《电子文件管理中的自动分类问题研究》,就如何整序电子文件信息(也就是为电子文件分类和组织电子案卷等),著录其历史联系的问题发表了意见。由于在我国,立卷归档文件历来与文件价值鉴定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必须同时说明我们又是何时、如何为电子文件划定保管期限的。……  相似文献   

6.
卷内备考表是档案案卷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档案立卷过程中形成,是档案立卷的衍生物. 文书部门或文书人员对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立卷时,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从现行文件向历史的原始凭证转变,从业务部门的工作材料转变为档案部门的工作对象,其使用价值也从第一价值慢慢向第二价值过渡.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在信息时代电子文件立卷的必要性,分析了在立卷过程中电子文件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的不同,并基于这些问题对电子文件归档的前端控制和后期的虚拟立卷过程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文书立卷要进行案卷和卷内两级整理,程序是:根据文件的重要特征或文件的类型,把本单位形成的文件和接收上级部门的文件进行区分并组合成案卷,然后检查、调整卷内文件顺序、统一页号,根据"三要素"的原则拟写案卷标题,填写卷内文件目录.  相似文献   

9.
电子文件立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立卷”是文件实体的排序过程,是档案整理实践中最普通和最为传统的一项必要的工作,档案界从来没有想像过会在这里遇到问题。但电子文件的。出现,计算机却使档案人员一下子完全丧失了对电子文件进行实体排序的权力。既然我们不能对电子文件进行实体的排序,那么电子文件是否还需要立卷?电子文件是否还能立卷?这就成为现代计算机及其技术向档案界提出的一道难题。我们对传统的立卷思想依然持着坚定不移的态度,但同时针对电子文件不能进行实体排序的客观现实,提出了利用“虚拟立卷”达到“立卷”本质的新思想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吕鸿 《浙江档案》1999,(2):21-22
文件中心,"是介于档案馆与参联机关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文件中心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对参联机关形成的各类非现行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加工、立卷、归档、编目等工作,保证文件的齐全和完整,积极提供利用,为参联机关服务."[1]以上引自《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4期张启安《文件中心的理论和实践》.实质上,文件中心(属于档案部门管)是为现行机关的文书立卷工作和档案短期管理实行有偿服务的临时机构,目的是减轻机关文书人员繁琐的文书立卷工作负担,同时由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立卷,提高各参联机关的文书案卷质量.它在各机关文书人员调动频繁、业务不熟、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公文将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产生和存储,这使传统的立卷归档理论与实践受到很大冲击。各级政府、各部门将会更多地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公文流转,新的形势要求不断探索立卷归档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利于更好地为各级机关和部门服务。一、电子文件的鉴定电子文件的立卷归档要在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对档案实行电子信息处理,随着每年数据的更新,过期数据应由业务部门按档案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鉴定,编目整理,移交给档案部门保存。1.电子文件归档前的鉴定。因为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范围通常要比其归…  相似文献   

12.
县级机关文书立卷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县档案馆馆藏档案的质量,这是因为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主要来源于各机关档案室。因此,加强县级机关文书立卷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近年来业务指导和实践,我们实行了一种既便于指导又能保证案卷质量的好办法──文书立卷审卷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谓文书立卷审卷制度,就是在开展机关文书立卷过程中,先由各机关的档案人员对本机关的上级发文和本机关形成的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组成案卷,然后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对组成的案卷分别进行审查,看是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在信息时代电子文件立卷的必要性,分析了在立卷过程中电子文件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的不同,并基于这些问题对电子文件归档的前端控制和后期的虚拟立卷过程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文书立卷是整理和保存文件的一种方法,即将已经办理完毕的文件,组成为一个个案卷,以便日后检索和利用.文书是档案管理的一个具体对象,目前文书立卷工作由文书处理部门完成,且在大多数单位,文书立卷工作是由各部门的文秘人员兼职完成的.这样,如何保证文书档案的完整性就成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是文件和档案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指导电子文件科学管理实践的重要指南,国际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发布是国际文件档案领域对电子文件研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标志.本文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意义、结构、功能及特点方面讨论了国际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电子文件研究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各级档案馆(室),已逐步从案卷级立卷法向文件级管理形式过渡。实践证明,采用文件级立卷法有比案卷级立卷法更具优越性。但是,从基层档案机构的角度讲(包括县、市级机关各部、委、办、局、乡镇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下同),采用传统的案卷级立卷法,在目前还有它一定的市场。因此,有必要让它延续下去。尤其对一些贫困地区和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的基层档案室,更需继续采用案卷级立卷法,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过渡到文件级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以"件"为单位管理,使文书归档工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简化,省事、方便、高效.传统立卷方法通常有两难,一是组卷难,对组卷要求高,既要考虑"六个特征"之间的相互组合,又要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还要考虑到案卷的厚度.关键是还要拟写出能切合实际反映出案卷内文件内容的案卷标题,这就要求立卷人有较高的素质,既要熟悉单位的业务,又要有档案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二是工作量大,年度收集、组卷、编写页号、抄写卷内目录、装订、切边、填写案卷封面、排列案卷、编写案卷号和案卷目录等工作量很大.以"件"为单位进行档案管理,只要做好平时立卷随到随存档,不用等到年终集中整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简便易行.按保管期限放入相应的类别中排列在一起,便于档案人员保管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立卷方法是体现立卷原则和完成立卷任务的手段.文件组成案卷主要是根据文件构成的基本要素六个特征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2月6日,国家档案局发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立卷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趋势,符合立卷改革的要求。所谓立卷就是将零散的文件材料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分类组成案卷的整理过程。我们目前对  相似文献   

20.
车晶  富玉 《兰台内外》2008,(6):20-20
一、电子文件的立卷不再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纸质文件的档案管理中,文件经过立卷这个环节,由单份文件组合成一个案卷。这是档案形成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也是为了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今后查考与利用的一种需要。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保存、获取信息已经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归档、立卷除了非原件不可外,一般不再强调它的形式,因而文件与档案在形式上的区别已经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