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议论文是作者对某种现象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的一种文体。表明的观点立场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怎样使论点、论据粘连有术,做到主题、说理相得益彰呢?一、论点的提出论点通常以一个陈述性的判断句出现,表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一般可以出现在如下地方:  相似文献   

2.
作文有了写作材料还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排列,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哪些要说的话可以归并在一起写,哪些可以重点说,对材料主次的轻重和调配,下笔之前要做到胸中有谱,使思路明晰。要做到思路明晰,作文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说说并行排列法在作文谋篇中的运用。并行排列法是指写作时从若干方面下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运用并行排列法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二是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并行排列法一般有这样几种样式:一是分论点列述式。这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谋篇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如2006年吉林一考生《阅读是一种孤独》一文,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全文的观点,题显论点。然后作者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很特别。在作文谋篇上,则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将“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  相似文献   

3.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一论点是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提出的。第一至三自然段是提出论点部分。在这一部分里反复强调了这个论点的重大意义。第四至八自然段是论证部分,论证了这个论点的重大意义。第九至十自然段是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这一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议论文教学中有所谓“二要素”的说法,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论述的中心,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先找出文章的论点(和分论点),再找出文章的论据材料,然后分析文章用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导引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立论和驳论两种。驳论是指就某种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进而提出正确的观点,让人们明是非,知善恶。驳论文的目标是驳倒对方的错误观点,建立自己的新观点。写驳论文可以从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条渠道人手。驳论点即直接指出论点的谬误,如针对“流行的都是时髦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所谓"篇末点题",就是在作文的结尾部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意思揭示出来。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篇末点题的几种常用方法。方法一:水到渠成法水到渠成法的"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先按照事情的自然发展顺序或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对相关事情进行叙述,对相关道理进行阐述,直到文章结尾的时候,才顺理成章地把中心意思揭示出来。显然,这是把揭示文章主旨(论点)与点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7.
《谈骨气》的段落处理,五省(区)的《教参》是这样的:一部分(一——四节):提出论点;二部分(五——九节):论证论点;三部分(十节):总结全文。一、二部分的处理,笔者认为欠妥。《谈骨气》的论点,不须深究就知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的提出是一、二节。依《教参》的处理:一节提出论点,二节解释骨气,三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新教材收入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者、科学家、著名的《独立宣言》起草参加者富兰克林的哲理短文《哨子》。这篇大量运用生活实例写成的议论文 ,尽管其叙述多于议论 ,论点提出方式迥然别于我们传统规范的议论文 ,但它仍具有十分强的说服力。在多次研读和实际教学中 ,我感到新教材的“自读提示”和新教师教学用书“写作特点”分析都将课文第 2段里的“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确定为论点不妥。正确全面的论点应该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理由有三 :其一 ,从思想内容看。文章开头两段先叙述作者幼时的一个生活实例并归结出教训 :…  相似文献   

9.
分类学是探索一组事物分类的体系。它根据一定的标准建立,在许多学科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双基教学的目的。联系分类学的理论推理,在初三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实际中,我摸索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几种复习方法的深讨: 1、分论概述记忆法 论述题、简述题,题多量大,学生难以记忆。在复习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采取划整为零,先分论,后概述,各个击破,即散记忆各个小题论点后再整体概述,并结合语文课写论文的三要素启发学生掌握记题的步骤。如复习“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大题时,我是这样指导记忆技巧的:先记住原来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制,起过什么样的作用,这是第一分论点。第二分论点是叙述旧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弊端的表现。第三分论点是各概念及各自造成的后果。最后综合概述以上种种弊端说明什么。从而得出结论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通过运用分论概述记忆法,收效甚大,很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介绍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再提出论点即必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国情教育,最后提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国情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例证法,是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例证法时,很多同学形成了这样一种片面认识:即提出了论点,叙述了事例,文章就可以收篇作结了。这说明:学生对提出论点、选取例证是较为注意的,而对议例重视还不够。议例,对于应用例证法的论文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很多时候,议例是否得当,常是一篇议论文成败的关键。学生的例证非论文缺乏说理性,例证与论点若即若离,大多数是由于缺少议例或议例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如果说论点是论述类文章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论述类文章的"血肉"。论点因为有了论据支撑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史实等;二是理论论据,包括各种科学原理、定义等。不论使用哪一种论据,要想有很强的说服力,就必须做到准确、典型、鲜活。一是准确,就是要真实可靠,不论是叙述事实,还是引用别人的话,都要做到准确无误。不少学生因为材料记忆不准确,又懒得再去核实,  相似文献   

13.
<正>议论文的辩证性,涵括立论辩证性和论证辩证性两部分,立论是前提,也是根本。所谓立论,即论点。论点缺乏辩证性,甚至有误,那么论证工作将难以开展且变得徒劳无益,再高明的论证都势必沦为一种诡辩或者"诈术"。议论文的说理,是一种公共说理,而非个人自圆其说式的情绪宣泄。议论文是要通过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朱敏同学问:苏教版第五册《怀疑与学问》一文是怎样层层深入,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 的确,层层深入的论证,这是不少议论文常用的方法,而在本文尤为突出。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先从消极方面论证了“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这一分论点;再从积极方面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分论点。在两个分论点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一个递进复句,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的议论文习作中 ,不乏论点推出得正确 ,论据也典型充分的 ,但最缺的就是议论。这“议论”二字 ,我个人认为 ,就是对论点论据加以分析。因为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也是挖掘道理的一种方法。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 ,通过对论据的分析、比较、透视 ,发掘其中蕴含的规律 ,找出其中隐藏的道理来。如 :论点分析论点 引论———提出问题论据一分析论据一 (小总结 )论据二分析论据二 (小总结 )本论———分析问题大总结结论———解决问题一篇议论文能否写得成功 ,关键就在写好分析式小总结这一着上 ,缺之 ,文章论点再突出 ,论据再充…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文艺短论,谈的是文艺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瑕之美。作者胸有成竹,首段即鲜明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值得指出的是,文章先描述自然景象,用散文化的笔法。借用芳林中的"枯枝败叶"来比喻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一篇思想性强,意义深远,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炼,用词风趣的好教材。我第一次教它时,生怕学生学漏了一点,于是就先按论点、论据、结论三大部分进行概括,再按论据的四个要点,即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分别逐段逐层分析,并把论证的五种基本方法——举例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定向叙述,是指议论文中所叙事例必须紧扣论点,具有明显的指向性,防止多向叙述和偏向叙述。叙例定向性越强,论据与论点的结合就越紧密,论据对论点的论证力也就越强。要强化定向叙述,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9.
有许多议论文无法分析出一个中心论点而存在多个论点。如果文章针对多个论题或一个论题的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就会形成多个论点。多个论点之间是部分与部分的关系(非属种关系中种与种的关系),它们以同等层次、地位同存一篇文章中,因而这种文章也可看作是多个论点的议论文。多个论点的议论文较之于只一个全文中心论点的议论文更为常见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介绍一种分部积分的方法—表格法 ,先分栏 ,再采取分别求积和求微 ,当出现某种规律时 ,终止运算 ,从而达到求积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