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新课改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无疑是对传统"教教材"的一个超越。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操作中的变形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线的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1"用教材教"并不否定"教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范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教教材"。"用教材教"是新课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说,一般教师都能区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只关注教材本身,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把教材教完或教懂教材作为最终的、唯一的教学目标。"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例子,并以这一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囿于教材,就教材而论教材,缺乏课程观,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教什么?老师们也许会说"教教材",也可能会说"用教材教"。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初几年里,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上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过偏激的认识。但是,两个概念确定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联系和主要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把握"教材",至今还缺少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实践发现,教师们由于各种原因,容易走进"教教材"的误区。因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可以避免"教教材"的策略: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教师要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的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做到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网  相似文献   

5.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教师教学认知的重要变革。教教材意识影响根深蒂固,需要教师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淡化、消除、打破教教材的唯知性、被动性、局限性,注重用教材的目标宽泛度,强化用教材生成的领悟性,挖掘用教材训练的潜力性,这样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12):29-30
<正>"用教材教"是相对于"教教材"而言的。传统的"教教材"侧重的是教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忽略了教材、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教书,教死书"。而"用教材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活学生。1结合学生认知,解读加工教材任何一种版本的教科书,它的内容都是既定的,具有一定的超前适应性,但是教师面对的教材接受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用教材教。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它有利于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不能走向极端。我们认为,不能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截然对立起来,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用教材教本身就意味着得用教材,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只  相似文献   

8.
一、优化教材,有效教学是时代对于教师的呼唤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即从教师"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课程",可以说这一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是教学三要素之  相似文献   

9.
"用教材教",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但语文教师在失去"教教材"这根传统意义上的拐杖后,陷入了教学内容虚无的困境,想要"用教材教",却不知道该用教材"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初中美术新课程实施四年多的调查表明,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传统课程重视"教教材",教师的创造力受教科书限制.新课程则提倡"用教材教",即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1.
王玲 《快乐阅读》2012,(30):66-67
新课改的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在选材和内容的编排上注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呈现儿童喜欢的数学,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仅限在"教教材"上。只有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才能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自主、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2.
正唯有"用教材教"才能反映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质。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通过传递信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以及在与教师的交互作用之中建构的。教师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在"教教材"的场合,教师回避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把教科书提供的教材经过自身咀嚼之后再喂给学生。这是一种"告知式"的技术主义的教学方法,反映了"教科书中心主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不应该"教教材",应该在坚持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以生为本、加强学习,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材的工具特征,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从"用教材教",要注重开发教材、要善于创设情境、要体现以生为本、要勤于联系生活几个方面论述如何"用教材教",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从中兑现包括对学生知识传授在内的,能力的发展,方法的迁移和个性的张扬,在情趣盎然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承诺.课程标准的这个"转变",曾一度使我迷茫:何为"教教材"?教书不教教材教什么?又何为"用教材教"?我们不是一直在用教材教吗?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得不引发我作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说,一般教师都能区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只关注教材本身,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把教材教完或教懂教材作为最终的、唯一的教学目标."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例子,并以这一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囿于教材,就教材而论教材,缺乏课程观,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它是一种封闭的、死板的、狭隘的教学观支配下的教学;后者站在课程的角度,从学科目标出发进行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灵活的、着眼于能力与方法的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课程重视"教教材",教师的创造力受教科书局限.新课程则提倡"用教材教",即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假如课程和学科专家以及出版单位编制教材是教材的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对教材的创造生使用就是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了实现用教材教,我们有必要认识高中化学教材二次开发思想及其对用教材教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仅几字之差,但蕴含的教学理念大相径庭.新课改提倡的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研究者认为"用教材教"强调的是教师活用教材,学生活学教材,与新课改主张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符合.但课改十年后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面世,我们有必要再次思考为什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笔者以苏教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两次课为例(课堂一为试上课,课堂二为公开课),将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整理出来,对比分析两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以试图思考"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怎样才能真正走向"用教材教"呢?2009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给了我们三点启示,即"用教材教"必须坚持"两个基点",运用"三种策略",强化"四维综合".  相似文献   

20.
杜鹃丽 《甘肃教育》2014,(18):98-98
正我国过去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性,把理解教材当作最终目的,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两者均成了教材的奴隶。而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也就是说,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意识到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绝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于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使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依托文本,让教材"宽"起来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均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