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课时 一 课前交流,熟悉作者 1.同学们,还记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吗?一起背一背。  相似文献   

2.
《教学随笔》2014,(8):20158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3.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只读这诗题,已让人心动。真想变成……一声轻叹,满怀向往,一下就将你的思绪带入一池荷塘——那里,叶如  相似文献   

4.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以“我”的内心诉求为主体,文字充满童趣和诗意,浅显明快,富有生活气息,蕴含丰富的情感,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渗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要思考的问题.我从生活经验入手,展现生活场景,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5.
丁凤秀 《陕西教育》2007,(11):28-29,15
教材分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21课.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全诗用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我”想变成的7种事物,让人在琅琅上口的朗读后产生对大自然的无比向往。  相似文献   

6.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只读这诗题,已让人心动。“真想变成……”一声轻叹,满怀向往,一下就将你的思绪带入一池荷塘——那里,叶如华盖,四溢清香。一个“变”字,透着烂漫天真和无限的曼妙遐想。  相似文献   

7.
黄蓉 《河北教育》2008,(7):7-10
【教材简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诗,它蕴涵丰富,易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语言浅显明快,易于引导学生的自主读悟;情感真切感人,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富有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诗歌,文本围绕“夏天”,用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夏日小池塘里的美丽景象,一句“我想变成……”融入了孩子的真情、真话。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话,  相似文献   

9.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篇想象新奇的诗歌,它以儿童的视角观察夏日的特有景象。文中“想”和“变”的发问,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激活孩子内心的体验,适时点拨,通过诵读和交流引发与作者的共鸣。为了促进这种内潜式的对话,教师可凭借语言和媒体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想象美,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发自内心,  相似文献   

10.
师:孩子们,夏天是个浪漫的季节,夏天是个梦想的季节。读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说说“我”梦想变成——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录] (一) 师:孩子们,夏天是个浪漫的季节,夏天是个梦想的季节。读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说说“我”梦想变成——  相似文献   

12.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本课教学,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是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南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全诗共5小节,最后一小节如下:“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二下第八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和《问银河》。从体裁上看,有儿童诗,有寓育,有童话,有散文诗。从内容上看,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对于写景类的文章就更是如此,惟此才能使学生领悟课文所蕴涵的情境,以形象唤起美感,培养起初步的语言意识。那么,对写景的文章该怎样指导学生诵读,从而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呢?可分以下四步:一、初读文字,读准读通如诗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写“我”在令人神往的夏天想变成什么,及“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诗歌以充满幻想的语言,亲切生动展示了儿童眼中美好的自然世界。首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正>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因此,儿童诗的教学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把儿童诗还给儿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教师引导学生站在"诗人是我"的角度,和文本展开对话,以期与诗人产生共鸣,并激发"我是诗人"的创作灵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课堂上,力求通过想象、体验、诵读、仿说,带领学生走进诗意课堂,让  相似文献   

18.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江苏版新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富有想像力,充满感情的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语言浅显生动,欢快流畅,蕴涵丰富的美育因素,富有儿童情趣。张艳老师执教该课,注重创设情境,引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师正在讲《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最后一段:"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设计意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篇想象新奇的诗歌,它以儿童的视角,铺陈夏日的特有景象。文中"想"和"变"的发问,有利于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儿童天生就有探索和发现的欲望以及独特的梦幻想象。从学生实际出发,激活学生内心的体验,适时点拨,通过诵读交流引发与作者的共鸣。为了促进这种内潜式的对话,凭借语言和媒体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想象美,诱导学生把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