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工作过程的《涉外文秘》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霞 《内江科技》2010,30(1):172-172,205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外文秘》课程的职业性较强,为了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课程的设计内涵、基本理念、教学实施、教学条件等方面讨论了该门课程基于功过过程引导的任务型教学。  相似文献   

2.
柯钢 《人天科学研究》2014,(12):200-201
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进行课程标准开发是当前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分析了《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现状,提出构建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相衔接的《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的方法,并制定了该课程标准,实现了高职教学向技能型、应用型教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因此,在纺织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中,要秉承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课程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评价与社会评价对接的教学理念,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的不足,结合纺织专业的课程改革经验,提出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莫梅梅 《大众科技》2012,14(3):163-165
"项目化教学法"是目前众多高职院校极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集中体现了高职院校"行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推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了项目化教学法在高职思政《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需注意的问题,对增强高职思政《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阳 《科技风》2014,(6):186-186
《电子产品生产性岗位综合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一门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实训课程,本文从《电子产品生产性岗位综合实训》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通过采用"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8,(3):127-128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需要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化特征,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欧美发达国家依旧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理念滞留不前,职业教育的特征不明显,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应当紧紧围绕体育的教育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专业特性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培养和造就姿态优美、气质高雅的当代新型工作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吴宝璋 《内江科技》2012,(11):182+109
文章从"体医结合"的角度出发,全面论述了开展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坚持明确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导入健康促进理念、构建"体医结合"教学平台、精选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大课程观"评价体系等改革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正在进行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其中,改革的核心部分就是课程的建设。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构建新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彻底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为主,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具有一定社会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需求激增,国家相应调整了人才培养的教育层次和培养方向,在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决定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方针的提出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目的是希望高职学生在进入职场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角色,但同时因为我国高职教育建设起步晚、时间短,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何更好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并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提高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方向,本文是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菜单式、模块化"改革研究》所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现状调研报告,通过调研发现《经济法》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在两类院校中基本一致,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需求,急需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了解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目前的现状,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论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建议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包括结合学生专业要求、职业能力的需求调整体育课程内容;高职院校走进企业,结合实际开展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技能的需求的研究,用数据、用事实来为学生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体育课程;同时也从老师的角度、从开展课程的角度来建议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借此来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岗位-能力-知识-教学"的研究思路,通过精确定位就业岗位,明确岗位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组成,结合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环境,进行《Web网站安全》课程立体化开发的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能够使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深入掌握web网站安全技术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案。提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驱动的纵向迭代开发与安全区域划分为基础的平行开发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方法,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培养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过程,将Web网站重要的安全技术通过立体化的剖析让学生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跨国贸易、海关运输在各地实现了兴盛发展。与此同时,国际货运业务场景复杂性不断提高,国际货运代理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为了帮助学生在今后就业岗位上占据有利位置,由此对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通过阐述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校企合作教学内涵,分析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现状,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高职学生实现职业岗位零距离的需要。本文在分析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提出了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探索《汽车构造》课程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改革方案,倡导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定位以及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汽车构造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情境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凸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特点,在教学诸环节中体现职业教育的核心元素,即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实训,对工作岗位的任务需求进行教学分解,强化专业技能、岗位技巧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核心性,从而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和层次体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职业型课程体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刘省贤 《科教文汇》2009,(20):105-106
课程改革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从分析企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入手,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项目为载体,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实“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在"引企入校"模式下,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开发课程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建筑设计Ⅰ》课程是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基于"引企入校"模式的《建筑设计Ⅰ》课程改革,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重构,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18)
根据人才培养以及现阶段民用建筑发展需要,《建筑识图》目标是培养学生读识图技能,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高职院校推进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在教学教材、教学内容、实训场所、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熟悉职业岗位工作,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丽娜  李世彬 《科技风》2023,(17):38-4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深入分析现阶段西部高职院校“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针对学生岗位能力不足、职业素养不强,创新创业能力欠缺问题,应用实用教育理论,提出以真实项目搭建教学载体,以岗位能力要求和企业设计制造调试标准为引领,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并将课程在生产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融入教学内容,以新技术学习为导向,加强课中创新思维训练,课下创业实践交流展示,改革措施落实在“PLC控制技术”课程实施过程和考核评价之中,明显提升了学生岗位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被省内机电一体化大师工作室兄弟院校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