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方言节目是指各地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采用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电视节目。它是对传统的普通话节目的创新,由于其贴近百姓的特质和方言播说的新颖形式,广受百姓的欢迎,成为地方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那么,用方言包装新闻节目,真的“一包就灵”吗?  相似文献   

2.
最近,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方言类新闻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但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引起了关于用方言和普通话播报新闻节目的大讨论,争议异常激烈.笔者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受到欢迎,自有其市场规律,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方言类还是普通话类节目,只有真正贴近百姓,深受百姓欢迎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相似文献   

3.
李秀红 《传媒》2015,(15):42-44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本土化特点,且内容亲民、形式多样,大都以百姓身边的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也越来越广阔,据统计,仅江苏的13个地方电视台中就有11档方言节目,广东的南方卫视更是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以粤语播出的卫星频道.然而,随着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迅猛发展,它所存在的弊病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是推动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健康长远发展必须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吴倩 《青年记者》2017,(17):56-57
山东各地方言承载着古往今来山东人的生活智慧与山东各地的民俗风情,传承方言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同时,乡音乡情接地气,最能触动百姓心声.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以方言为切入点,打造了一档立足齐鲁文化的大型语言类文化节目《乡音对对碰》.节目通过海选、复赛等环节将熟知各地市方言的选手齐聚一堂,以答题闯关的形式进行竞争.节目自2015年开播以来,获得了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成为此类节目中的一匹黑马.笔者以《乡音对对碰》节目为例对电视传媒的责任进行剖析,希望对此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田雨 《青年记者》2012,(9):34-35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只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在本地区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地方媒体中的方言广播电视节目,以中老年和本地人为主要目标受众群,收听、收视率较高,在业界引起了很多关注.然而,对于方言节目,国家广电总局一直以限制和控制为主.方言节目该何去何从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方言节目指的是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现形式推广的一些节目。如温州电视台的《闲事婆和事佬》《百姓讲新闻》,重庆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雾都夜话》,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等。  相似文献   

7.
方言节目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本地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为语言表达形式的节目。身边的人和事、乡土亲情是我们最愿意关注的,这就为方言节目提供了生存的基础。新闻类方言节目自身的优势,是它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其优势主要有地域性、贴近性和平民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魏刚 《今传媒》2014,(7):133-134
如今,方言节目俨然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极具特色的个性播报使得地域文化不断传承,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更加细节化的表现形式。当然,不可否认,这种形式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的限制,使得它的弊端慢慢显现。本文以方言节目为例,对方言播报这种电视节目形式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蔡丽 《新闻传播》2012,(10):20-21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时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而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并发展起来的用方言说新闻这种新的电视新闻形式独特新颖、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也是符合和顺应"走转改"要求、观众喜闻乐见的新节目形态。如今,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依然方兴未艾,它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台中涌现出来,"方言表述"越来越成为拉动地方电视台收视率的生力军。方言有其独特之处,电视新闻有其存在发展的形式和特征,它们的结合可以为地方电视台同各大卫视及央视竞争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自1955年10月我国推行普通话,使之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以来,方言的地位日益式微。尤其近些年来,广播电视中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普通话节目,偶尔有几档夹杂着方言的节目,也往往以搞笑的形式出现,而且成为专家学争议的对象。但是,随着普通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方言节目也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荧屏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继民生新闻成为拉动电视新闻高收视率的一个亮点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风行荧屏——用方言说新闻,这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因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和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内容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当前,很多电视台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都在争相开办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2.
地方电视台为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对电视收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以节目形态融合的方法创制出了“方言民生新闻脱口秀”这一新的节目形态。它是将西方的“脱口秀”加以本土化改造,使用地方方言口语,评述百姓生活故事,反映百姓认知、愿望与情感的新闻节目。这一节目形态的创制,对于地方电视台赢得受众市场,构建新的公共领域具有积极意义,也彰显出地方电视节目形态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方言电视栏目是中国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本文以《新疆羊肉串》百姓栏目剧为例,对其策划背景、制作流程、节目内容等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方言栏目剧的特征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平陵茶馆》是溧阳广播电视台2010年底推出的一档以溧阳方言为载体的谈话类节目,节目主持人为俞涛.分为三个子栏目:《说世事》、《讲古今》、《谈方言》.节目每周一期,片长31分钟. 《平陵茶馆》的特点 1.内在品质亲民化.新媒体环境下,注意力时代向体验经济时代转变.体验是使每个公民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服务,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更多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平民体验.《平陵茶馆》邀请溧阳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平民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融入其中.俞涛为品牌主持人,其搭档有溧阳地区艺术文化界、政界人物,也有平民百姓.节目以百姓关注的社会新闻为主,以"有趣、有用"为对话原则,完全采用溧阳本土方言,以曲艺化的表现形式,就当下的热点问题、社会问题、奇闻趣事展开讨论并对新闻事件做个性化的点评.  相似文献   

15.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方言乃"一方之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语言表现形式。近些年来,一些方言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收视率节节攀升。像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四川电视台的《天府龙门阵》、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深受喜爱。由于方言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17.
徐迅 《视听纵横》2007,(3):61-63
目前,各种方言节目已经成为各地方电视台一种颇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式。可以说,只要打开电视屏幕搜索频道,就能看到不同的方言节目,有新闻类的、综艺类的、还有访谈类的。以浙江省为例,就有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宁波电视台《来发讲啥西》等等。这些方言节目几乎每个在当地电视台的收视率都名列前茅,市场份额也是数一数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的方言电视节目,主要指栏目化的情景系列单元剧和用方言播报的新闻或以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的谈话节目两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方言节目,社会上可谓褒贬不一,叫好和反对的声音兼而有之.如何正确看待方言类与普通话节目之争,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话题.依笔者之见,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的理念,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方言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云 《新闻采编》2009,(3):27-28
当人们厌倦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节目之后,方言版电视节目的崛起顿时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方言版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方言电视剧与配音电视剧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电视文化节目形式,方言版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类型日趋多样化。这种基于本地方言特色,蕴涵当地文化习俗,节目风格生动活泼、娱乐搞笑,让观众轻轻松松获得愉悦,是方言节目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