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引导学生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见微知著地引导学生采集文本中的语言信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使语言文字在他们头脑里形成如  相似文献   

2.
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课的灵魂。作为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文课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方法。结合当前教材文本实例,运用有效的方法,在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活跃,效果良好,收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一篇课文,学生应该经历从整体细读到部分细读,然后再回归整体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潜入文字,加强细读,让学生成为文本的知音,成为乐读善思的思考者。一、在文本细读中建构意象加强细读,关键在于将文本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将视线投向文本语言所描绘的特定世界,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想象中构建文本的意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证明: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咬定文本不放松,立根原在对话中,这样,才能呈现阅读课的精彩。一、咬定文本不放松——紧扣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根。如果语文教学偏离了语言训练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着重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想,增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教学中应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以获得独特的文本解读信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通过文本对话,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道德情操,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从语言文字中建构意义的策略。换个角度来看,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和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相关、与文本适切、超出自己现有认知能力的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表征。生成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是阅读指导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可椿 《成才之路》2021,(11):48-4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入解读文本,善于从文本中挖掘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习得语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鲍虹霞 《新课程研究》2009,(12):141-142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双方是平等的、合作的,在语文课堂中,不仅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他们的心灵与文字相碰撞。情感与内容相融合,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充分浸染下,读出自己的心声。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又不干扰学生的阅读呢?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更鲜活,教师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补白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是激活学生灵感的桥梁,从而提高阅读实效。一、补白——诱发想象学生在阅读中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建立图像,进行形象思维,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深度体验"的实质是指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教师以"授之以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深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在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维的同时,探究文本深层的精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大量的精神享受。其中,阅读的深度是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的,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是需要在学生发展思维、丰富语言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  相似文献   

13.
仿句是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阅读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来实施仿句训练。在低年级的仿句训练中,教师首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让他们产生仿句的动力,其次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的要素,引导学生把关注点从文本内容转向文本语言形式,最后要有意识地搭设仿句训练的梯度,从而寻找到学生语言的生长点,让他们想说、敢说、能说。  相似文献   

14.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是课文语言的形象再现.阅读心理学认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把语言文字与自己头脑中已有表象结合起来,实现文字与图像的互换过程,在想象、联想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儿童学习心理学也表明: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插图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表象,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学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捕捉其所"隐含的非常丰富的文学信息",从而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的确是个颇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引领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创造,从而把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不仅是理解意义、吸收信息的过程,而且是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从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文章解码重建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复述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复述,能够使他们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文本脉络、感知语言风格、强化文本体验、提升语用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出拒绝教师“满堂灌”,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中成为了引导者。怎样做好“引导者”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教给学生学的方法,而忘了教给学生学的内容,矫枉过正,以技巧取代了文本阅读。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是文化的载体,是培养学生人文涵养的重要途径,而文本是语文的载体,语文的人文性和教育功能都要靠文本来实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是关键,因此回归本文才是语文教学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20.
包建华 《广西教育》2009,(31):43-4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