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旳/意义】构建基于超级IP理论的社会化阅读推广模型及路径,探求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化阅读 推广模式,有利于解决社会化阅读现存的“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推广效果差”等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超 级IP的构建视角,将超级IP的概念引入图书情报领域,构造基于超级IP的社会化阅读推广模型,设计社会化阅读 推广路径并采用案例将理论方法实例化。【结果/结论】基于超级IP的社会化阅读推广模型试图深化推广内容对用 户的影响,从吸引用户创造流量出发对推广内容进行调整更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充分利用超级IP的优 势,为社会化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孟令雪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9,37(11):94-98
【目的/意义】构建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指标体系,对深化智库产品理论研究、提高其传播影响力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传播理论及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研究,从微博、用户信息、产品质 量及传播效果4个维度构建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 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的评价公式,同时选取中能智库15个新型智库产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证 检验和分析表明,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和说服力,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后续理 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利用超级 IP理论对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进行重新构建有利于数字图书馆更好的吸引用户和 服务用户,从而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超级 IP和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从内容、人格、流 量和场景四个维度对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的信息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三部分进行详细了的问题分析和优化构 建。【结果/结论】本文最后构建了基于超级 IP的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模型,并以吉林省数字图书馆为例,对其网站 场景和服务功能进行了重新的构建,希望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分析高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有利于推动高校信息的有效传播,提升舆 论引导力。【方法/过程】以高校官方微博为例,本文对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密度特征、网络中心性特征、网络结 构特征、地域路径及情感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BA无标度网络模型对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演 化特征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结论】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较小的聚类系数、较短的网络平均路径,节点 的度分布符合幂律规律;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正在突破传统地域影响;高校信息传播中以积极情感为主,网络舆情事 件对情感影响较大;随着节点增加,网络平均度经过前期快速增长后会稳定在某个恒定值左右,网络平均路径长度 则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建议。【创新/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样本和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求高校图书馆的场景优化方法,以期在充分满足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担负起文化传播与价值 引领的责任。【方法/过程】基于超级 IP生态视角,结合“场景五力”对超级 IP生态场景的维度进行分析,立足于高校 图书馆用户群体的需求实际,解构高校图书馆生态场景的维度,最后提出高校图书馆的实体场景、虚拟场景的优化 策略。【结果/结论】超级 IP生态的视角能在充分考虑当下信息环境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的视角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 服务提供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机制,对提高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效率和保障学术新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阐释学术新媒体和信息流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驱动力构成,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析出驱动要素。【结果/结论】从驱动要素框架、驱动作用力和驱动效应三部分构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机制模型。【创新/局限】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因子,关于信息流转过程中驱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精准推荐模型是满足学术新媒体用户对学术信息 资源精准化、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术信息流转效率以及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在 探究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术新媒体用户需求与分层画像,重构学术新媒体用户画像 步骤,构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精准推荐模型。【结果/结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 精准推荐模型能够实现学术信息资源与用户的精准对接,提升用户忠诚度,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活动。 【创新/局限】从理论框架角度分析与构建学术新媒体信息推荐模型,后续将重点研究模型的技术实现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蛟 《情报科学》2022,40(9):64-71
【目的/意义】分析并识别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公共图书馆信息服 务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方法/过程】以三螺旋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综述和德尔菲法分析了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体系并构建出相应的理论模型。使用 DANP方法识别出 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实现其权重的量化。【结果/结论】结合各因素的原因度、中心度和权重排序结果 识别出了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公共图书馆影响力、信息准确性、平台知名度等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 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管理策略。【创新/局限】从三螺旋模型的视角揭示了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健康信 息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但数据样本较为单一,相关对策有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构建信息生态环境能力体系,剖析信息生态环境因子之间关系及其协调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和社会效应,为后续的信息生态环境研究开发新的研究思路,提供环境质量与管理的新框架,从而推动信息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基于自然生态环境与信息生态环境之间的共性,明确信息生态环境在社会环境中的定位与特征,从能力与系统论的视角凝练出信息生态环境的能力体系,并分析彼此之间的关联互动。【结果/结论】信息生态环境能力体系由承载力与影响力构成,二者之间相互关联,承载力为基础,影响力为外在表现,而信息人对承载力与影响力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信息生态环境的质量标准与监管、动态演进视角的环境动态评价、优化路径以及相关实证研究是信息生态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冰  张文珏 《情报科学》2019,37(12):40-46
【目的/意义】文章通过网络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为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借鉴,促 进我国健康信息服务的规范化和长远发展。【方法/过程】文章首先采用访谈方法,获取基于专家与用户视角的健康 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关键要素。以此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构建形成网络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结论】获得基于用户视角,从健康信息质量、健康信息系统质量和健康信息服务水平三个维度建构形成网络健康信 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玥王  雷刘   《情报科学》2018,36(12):41-45
【目的/意义】加强新型智库信息传播对提升智库的品牌和行业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基于扎 根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性、社交性等特点,从微信平台、用户属性、服务方式及传播效果 等4个维度构建新型智库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智库 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的评价公式。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国内十个典型智库机 构进行实证。【结果/结论】构建的新型智库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 体系中服务方式和传播效果的权重较大。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维护时,应该注重发布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加大 更新频率,鼓励用户进行转发分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对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提供理 论和应用支撑。【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以新浪微博话题为实证案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研究,最 终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质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揭示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质和 传播规律,为实践层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监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话语权视角构建学术期刊四维评价框架,推进话语权与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梳理国内外期刊评价的研究现状,对话语权与学术话语权的概念进行界定,论述学术话语权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期刊四维评价框架与学术期刊话语权提升策略。【结果】学术期刊话语权由主体、内容、客体、渠道、效果5个话语形成要素有机配合、相互作用而成,其评价可从引导力、原创力、影响力和传播力4个维度展开,评价方法可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模型应用4个方面进行创新。【结论】以多维度、多要素、多指标、多方法融合评价学术期刊话语权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要提升学术期刊话语权,就要树立学术地位,挖掘热点领域,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紧跟全球挑战和需求变化,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为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奠定基础,为精准、有效地干预智库信息传播效果核心要素,提高智 库信息传播效果,提升智库舆论引导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法初步选取智库信 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再借助模糊DEA方法剔除对综合绩效评价影响较小的指标,最终筛选出17 个评价指标作为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的评价依据。【结果/结论】数据表明智库信息、智库、智库用户、智库信息新媒体传 播平台等指标对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于灏  王鼎立  白丽  马妍  李雨桐 《情报科学》2023,(11):85-93+150
【目的/意义】在激烈的网络用户注意力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策略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短视频内容策略出发,探究其对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对新媒体传播与网络用户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参照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理论,构建了短视频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从链接内容特征与用户行为的两条策略路径出发,以12 694条抖音新能源车企业号短视频为样本对象,对520条特征样本采用内容策略编码分析、OLS回归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心策略路径下,用户参与行为主要受感官、理性以及自我三类消息策略的影响。边缘策略路径下,实拍类视频、非线性叙事、长镜头拼接以及信息交互策略均能同时激发用户多维度的参与行为;视频时长对收藏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拍摄视角则对用户参与行为无显著影响。【创新/局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下的理论启示;并针对企业短视频实际运营提供了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耀煊  马书琴  赵丹 《情报科学》2022,40(4):179-185
【目的/意义】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了解短视频用户的影响因素及 动态演化过程,有助于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为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 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方法/过程】以计划行为、信息行为理论为基础,以新媒体机构官方账号为研究案例, 获取短视频新闻对应用户信息数据,设置影响因素指标权重,构建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综合 信息因素、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信息主体等多个维度测算短视频传播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其传播影响效果;同时 构建短视频传播行为的动态演化模型,并做出仿真动态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因素对新媒体 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有显著影响,信息技术对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影响较低,动态演化过程说明传播易感 者的数量与未被感染的易感者逐渐趋同,最终即使有新媒体的不断加入,舆情传播也不再继续。【创新/局限】从多 维角度构建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用仿真法对短视频传播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为正确引导短视频网络舆情 传播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未来的研究将获取更广泛的数据源进行更深层次的网络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宇佳  胡漠 《情报科学》2022,40(3):33-39
【目的/意义】学术新媒体的产生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了学术资源流转和共享的新途径。为保障学术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探析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不可或缺。【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结合学术新媒体知识产生的流程,析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的构成要素,并探析其协同价值共创模式及该模式的驱动路径。【结果/结论】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包含协同价值共创主体、协同价值共创客体、协同价值共创环境、协同价值共创技术四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协同转化、结构优化、风险规避、技术共享四种驱动路径。【创新/局限】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的整体框架,对多元主体内部如何通过协同及实现价值共创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泛娱乐化阅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涵  钟蕾  叶阳 《情报科学》2018,36(10):116-121
【目的/意义】通过探究用户泛娱乐化阅读影响因素,对社会化阅读泛娱乐化现象的成因进行揭示,从而为 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精品阅读传播提供可行策略。【方法/过程】本文以社会临场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 富社交临场感、沉浸临场感和亲密临场感 3个变量,构建了用户泛娱乐化阅读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 证研究,并利用 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富社交临场感、沉浸临场感、亲密临场感 均通过主观规范和自我展示影响用户泛娱乐化的阅读意愿,并借鉴其影响机理提出优秀文化内容的传播策略:借 力富社交,助推二次传播;超越文本,打造沉浸体验;利用归属感,整合社群传播。  相似文献   

19.
魏玲  郭新朋 《情报科学》2019,37(1):141-147
【目的/意义】为实现网络舆论危机信息传播有效分析与控制,在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为危机处理提供参 考。【方法/过程】本文利用蝴蝶效应与六度分割理论对传播模式与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基于SIR模型提出了 SECIRP-D/P危机信息传播模型,通过主体属性确定传播过程参与者之间的转化率。【结果/结论】通过均衡值、传 播率及主体属性对传播效果影响的仿真实验,验证了传播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结果表明多主体视角下新模型 能够准确分析与描述网络舆论危机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采用综合计量指标进行期刊评价,避免了传统学术指标评价维度单一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 可以系统测量期刊的综合水平。【方法/过程】以期刊学术评价指标为基础,增加期刊网络社媒指标和引文网络指 标,构建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三个维度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期刊评价指 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结论】通过模型计算,各指标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基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 得到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的计算模型,借助天际线算法的思路,筛选出三家图 书情报领域内的优秀期刊,同时也挖掘出部分具有发展潜能的重要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