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国斌  王达 《情报科学》2020,38(1):132-139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 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度 模型,基于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数据,对全国整体、四大板块地区以及各省市的“两 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度无论是全国层面,四 大板块层面还是各省市层面,均呈现出增加趋势,融合度越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孙承志 《情报科学》2020,38(2):129-134
【目的/意义】新时代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 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时代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标体 系,以2013-2017 年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新时代信 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推进二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 2013-2017 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的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高水平融合仍有 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进新 时代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顾莉丽 《情报科学》2018,36(7):118-122
【目的/意义】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对促进我国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现实意 义。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要加快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探讨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十 分重要。【方法/过程】运用 AHP模型,结合我国粮食主产区区域特点,从四个方面对粮食主产区农业信息资源配置 效率进行测度,并提出粮食主产区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内部各 省(区)的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发展特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 正相关关系,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是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晓钟  张洁 《情报科学》2017,35(10):55-62
【目的/意义】探讨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为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发展提供有益思路。【方法/过程】构 建了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实证研究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并采用聚类分 析、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结论】2003-2014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可以分为起 步、发展和相对成熟阶段,但是存在区域差异,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普遍较差。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不 断提升,得益于政府的作用、信息网络技术工具的运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等,而数字鸿沟是导致区域差异的主 要原因。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提高对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对于 推进城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以2009-2019 年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灰色预测模型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 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而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 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 高水平融合仍有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建议,旨在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构建了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丰富了城乡 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内容;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没有展开空间计量分析,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敬然  汤晋 《情报科学》2019,37(10):87-90
【目的/意义】研究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助于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之间的 关联性,辨识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过程】利用系统工程中的协调分析模型,采用吉林省 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各年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优先指标和非协调优先指标,从而综合分析 省级层面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程度。【结果/结论】提出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 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融合对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乡融合作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方法】本文采用中国2005—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在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城乡融合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研究发现:①总体上,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低碳技术效率,但对前沿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进而不利于改善农业碳排放效率。上述研究结论在空间溢出视角下仍然成立。②从城乡融合发展的不同维度来看,“人的融合”能够通过改善技术效率来有效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而“地的融合”和“资本的融合”虽然对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但由于受到技术进步的负向制约,最终阻碍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总体提升。③门槛计量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约束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碳排放效率关系的显著门槛变量,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迈过阈值后,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结论】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兼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统筹“地”和“资本”融合的城乡融合体系与机制,为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契机来实现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董静儒 《华夏星火》2016,(10):14-15
日前,农业部正式发布《“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确保“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有力引领和驱动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农业部编制了第一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推动信息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正处在起步阶段,基础相当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还不高。为此,《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着力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廖嘉琦 《情报科学》2020,38(3):160-166
【目的/意义】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的情报学项目为研究对象,梳理和总结近五年来情报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立项现状,揭示情报学发展趋势特征。【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共调查了五年间389个立项项目,在对项目进行具体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进行项目主题分析和关键词分析,从而逐年调研、梳理出情报学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总结情报学研究发展趋势。【结果/结论】近五年来,情报学研究高度重视大数据,强调知识与智慧的组织和应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融合多元学科,关注人文视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工业化与信息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更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吉林 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型企业是省内支柱型产业。想要振兴省内经济,探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问题就十分重要。【方法/过程】本文通过选取省内五个代表性产业,对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现状进行了阐述和 SWOT分析,得出了深度融合的总体布局。从深度融合四个层面探讨了五大支柱产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并抽象归 纳出了吉林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模式,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剖析。【结果/结论】揭示了吉林省工业化与信息 化深度融合模式和融合路径,为吉林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杨艺  朱翠明  王霞 《情报科学》2019,37(5):53-57
【目的/意义】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走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支撑,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方法/过程】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结果/结论】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措施,指导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晓宁  辛岭 《资源科学》2020,42(9):1801-1815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间不平衡对于中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极为不利。因此,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问题,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5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对中国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制约因素。研究表明:①2004—2017年,全国以及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发展水平与提升速度差异明显。②各个子系统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贡献率及带动作用差异显著,导致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呈非均衡;③2004—2017年总体来看,各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可以看出,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来看: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导致各区域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文章最后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新基建”背景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好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 法/过程】基于2003~2018年省域数据,通过SYS-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与城镇化交互 项对两化融合的动态影响。【结果/结论】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与城镇化的交互效应对各地区两化融合具有持续性正 向促进作用,且随时间的增加对各地区两化融合的促进作用则呈现增强趋势,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与城镇化的 交互效应对两化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创新/局限】本文主要创新是实证分析了信息基础设施对 两化融合的影响,主要局限是两化融合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后续将进一步考察研发投入强度、消费水平等其他因素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娇 《情报科学》2023,41(2):169-176
【目的/意义】融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资源与融媒体传播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构建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的测量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融媒体网络评价平台,以技术文化共生为阐释思路,应用爬虫技术获取八家代表性公共图书馆的用户评论数据,基于用户感知角度和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的评价指标,构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构建以文化盛宴、餐饮美食、住宿场所、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空间布局、旅游胜地、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文化展览、文娱活动为一级指标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评价维度。【创新/局限】本研究选取八家代表性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属于小样本研究,得到的评价指标尚未经过大样本检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本文在设计信息化与工业性融合体系的前提下,构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评价 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对中国31 个省级单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度计算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析;根据各省耦 合协调度不同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耦合机制。【结果/结论】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系统总体 上处于中低耦合阶段,东部省份及直辖市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西部省则相对较低。,工业化的科技含量与人力 资源要素对信息化程度高度依赖,但经营效率却受信息化程度影响相对较小,居民生活水平和对外贸易对其提升 有重要作用,据此,提出我国两化融合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 要 【目的】对全国911种农业科技期刊综合评价,遴选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以期提升农业期刊质量和竞争力。【方法】 建立定量和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2013年版)为数据来源,分类计算定量和定性评价得分。【结果】 评选出13个农业领域189种核心期刊。从核心期刊的数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布地区等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其他评价机构和2010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论】 全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势头良好,但地区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可有效支撑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信息化提供需求空间和要素供给。基于熵权法计算的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协同度模型得出中国区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度存在自东向西的梯度差异。城镇化率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两者协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加快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区域统筹,加大农业和农村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由交易向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延伸等。  相似文献   

18.
李泓欣  周燕 《情报科学》2017,35(12):96-101
【目的/意义】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配 置的优化。【方法/过程】选取2007-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分析法分析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 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配置主要为科研投入 与信息化水平驱动型,并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区域信息化水平能明显促进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 配置水平,但缺乏溢出效应,抑制了周边区域发展;研究与开发机构资金投入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区域有明显的促 进作用,而且存在空间外溢现象,能带动周边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发展;而区域工业化水平对科技创新信息要素 资源配置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一直存在农业文化遗产本底资源不清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用模型方法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为进一步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从传统种质资源的角度出发,将最大熵模型用于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以中国传统枣类种质资源为例,给出了第一张中国传统枣类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图。【结果】以传统枣类为栽培核心的农业文化遗产潜在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5个省份是高潜力分布区和中潜力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其中河北省高潜力区面积居全国首位。通过概率密度函数耦合适宜区面积,得到临猗县、盐湖区、献县等20个高潜力分布区是下一步发掘和保护工作的重点。【结论】本文证实了以核心种质资源分布为抓手,可以从理论上识别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在分布区域。同时,本文方法具有推广性,可以为实地调研节省大量人力与物力,有助于从国家层面把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为其进一步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应用,使农业酝酿着新的突破.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认真研究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律.本文详尽分析了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