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所幼儿园的15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解决问题"、"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2)"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这四种应对方式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01);(3)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4)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和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这一应对方式对幼儿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有预测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对82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应付因子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他因子无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的自尊水平、社会支持状况对其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28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师范类大学生在应付方式各维度上的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应付因子。2.自尊与每种应付方式都有显著相关,而社会支持只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应付方式有显著相关。3.自尊与社会支持对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对自责、退避、幻想和合理化应付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208名大一新生施测情绪智力量表(EIS)、自尊量表(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以探讨情绪智力、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方面,文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上均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在合理化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在求助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退避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他人情绪管理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自尊对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弱智儿童父母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弱智儿童父母的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0 1位弱智儿童的父母采用残疾儿童父母心理压力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进行测评。结果 :父亲的心理压力的总分与自责和幻想的应付方式正相关 ;母亲的心理压力总分与自责和退避的应付方式有正相关。弱智儿童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压力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 ,对父亲的心理压力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心理功能状态和采用退避的应付方式 ,对母亲的心理压力的总分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心理功能状态、采用退避和自责的应付方式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Conner-Davidson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230名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良好适应者的心理复原力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且拥有高自尊和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贫困生心理复原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以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自责)显著负相关;自尊在解决问题和心理复原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求助和自责完全通过自尊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自尊、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测查340名大学生,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差异显著,理工类学生高于文科类。(2)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自尊水平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焦虑状况与自责、幻想、逃避和合理化4个应付因子正相关显著,与问题解决、求助2个应付因子负相关显著。(4)解决问题对状态焦虑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自尊、自责对状态焦虑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尊和自责对特质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特质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消极性应付方式。结论: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自尊、应付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取样群,随机抽取1941名有效被试,利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及应付方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考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寻求意义感与退缩、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基本无相关关系.而生命意义感与与退缩、幻想、自责、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2)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退避、幻想、求助、解决问题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生命意义感对这几种应对方式的解释贡献率远大于寻求意义感的解释贡献率;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自责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两者的解释贡献率相差不大;对于合理化这种应对方式只有生命意义感对其有显著预测作用,但解释贡献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高师生自尊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自尊水平与解决问题这一应付方式都呈现出正相关;自尊水平与自责、幻想都呈现出负相关;自尊水平与求助、合理化这两种应付方式都无相关;男生的自尊水平与退避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而女生在这两者之间却无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了解天水监狱在押男犯的人格特征,为犯罪行为的预测和矫正提供心理学依据,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天水监狱在押男犯320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押男犯在内外倾、情绪稳定性、同众性、报复性、信任感、同情心、心理变态倾向7个因子上均与全国男性罪犯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文化水平影响COPA—PI得分,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人格越稳定,不易偏离正常。  相似文献   

12.
采用社会支持、抑郁与自杀意念问卷对200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以探讨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自杀意念上,服刑人员总体上保持中立,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抑郁程度中等;(2)有无配偶及狱前职业状况对社会支持、抑郁及自杀意念有显著影响,年龄及文化程度对三者影响都不显著;(3)抑郁与自杀意念和社会支持都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只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显著相关;(4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预测的抑郁程度及通过抑郁程度来预测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3.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a criminal justice education on student knowledge about wrongful conviction. Past research has found fallibility of hard evidence (e.g., eyewitness misidentification), police and lawyer behaviors (e.g., tunnel vision), and social group discrimination to be underlying causes of wrongful conviction. We developed a survey to investigate student knowledge of these underlying causes, comparing participants in different years and programs of stud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riminal justice majors were at times more aware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wrongful conviction than noncriminal justice majors, specifically in regards to the fallibility of hard evidence and social group discrimination. Criminal justice majors were not more knowledgeable in the areas of police and lawyer behavior.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scope of criminal justice education and future careers in crimin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解服刑犯人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监狱内290名男性服刑犯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服刑犯人在SCL-90上的总分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上得分显著的高于全国常模。刑期对服刑犯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服刑犯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归正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出狱后的社会适应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优势,对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困境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对策,以期为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增设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对传统的贪污、贿赂犯罪规定的补充。但由于该罪在罪名确定、证明责任、犯罪主体以及法定刑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争议之处,直接影响了该罪在司法适用中的社会效果。为此,从刑法理论及刑事立法上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反思、整合并加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es of a criminal justice education affect th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those most likely to develop and administer criminal justice policies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a prison tour o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prison and attitudes about punishment. Undergraduate criminal justice students were given a survey to assess their attitudes about prisons, prisoners, and alternative sanctions before and after a field trip to the Southern Ohio Correctional Facility. Post-survey responses showed changes in students’ perceptions regarding punitiveness, prisons, prisoners, and rehabilitation. We discuss this find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tact hypothesis, and we recommend including this type of first-hand exposure as part of a criminal justic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人格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尤其是对青少年消极人格的构成的探讨,指出不健康人格是犯罪的心理基础。应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来提升人格修养,从而扼止犯罪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18份。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资本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积极心理育人机制,同时构建有效的多元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降低大学生潜在的问题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