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文 《内江科技》2011,32(12):137-138
由于火成岩种类繁多,各种岩性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因此火成岩测井岩性识别效果不理想,为后期储集层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火成岩由于其形成机理和矿物成分、结构与沉积岩有较大的差异,测井响应具有独特的模式,火成岩具有很低的放射性;具有比一般沉积岩高的密度读数、含氢指数;并且火成岩的电阻率响应值变化很大,从十几个O·m到上万个O·m;在侵入岩的挤压带应力集中部位电阻率读数最大,反映岩石非常致密,并针对工区具体分布的玄武岩、辉绿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电性特征进行了总结。在各类岩性电性特征基础上,采用了多种交会图对研究区火成岩岩性进行识别,通过分析,认为孔隙度交会图中最好的为声波-密度交会图,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交会图和M-N交会图也是是识别火成岩岩性的较好方法,但是利用2种或多种交会图组合来识别岩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储层流体替换思路,储层下部流体替换储层上部流体,使储层内流体性质在纵向上一致,反演计算在该流体性质饱和上部储层时的理论电阻率,利用储层上部实测地层电阻率与理论电阻率差异研究流体性质变化,显示含水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而精细解释油层。通过陕北斜坡XY井区岩心、测井和岩电实验等资料整理,分析了岩石电阻率的岩性、孔隙结构等影响因素,利用综合物性指数来研究孔隙结构,明确胶结指数受控于孔隙结构,建立了胶结指数与综合物性指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测井自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发育大规模气藏,其储层发育受岩性控制,所以火山岩岩性的测井准确识别是火山岩气藏评价的首要基础.但根据化学成分和结构可将松辽盆地火山岩划分为38种,使得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变得复杂,常规方法的正判率低.为此根据研究区内20口井500m岩心揭示的岩性特征,将岩性归并为7种,选用9条敏感曲线建立岩性识别模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进行岩性识别,灰色关联度基本都大于0.8.该方法的分层样本数的正判率高达87.5%、岩性厚度的正判率为94%,错判岩性主要为薄层岩石和角砾/集块岩类.综上所述该方法进行火山岩识别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识别结果为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雪莲  王长陆  汪齐连 《内江科技》2005,18(2):59-59,F003
本文利用岩心资料的高分辨率特征,并结合测井曲线,即从岩性剖面和测井曲线上来识别,对目的层泉三段地层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6,(8):37-38
交会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交会就是把两个或者三个参数综合在一起进行判断。通过对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反演所得到的岩性参数,可以计算得到多种弹性参数和相关属性参数。从理论上说多种弹性参数和相关属性参数识别流体的能力均存在差异。因此,可以从中选择对油气相对敏感性较好相关参数,从而计算出油气—流体识别系数,利用计算获得的油气—流体识别系数高者,从中选出对油气—流体敏感的相关参数,最后利用交会图法达到识别流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湖相薄层生物灰岩在纵向上分为底灰岩、藻灰岩、藻间灰岩、螺灰岩,但直接识别难度较大。通过四性关系分析发现不同的岩性其电性具有相对明显的区别,根据标准井的样本数据以及研究区的测井曲线,利用均质聚类分析算法,通过测井曲线对岩性进行智能反演,能够实现薄层生物灰岩岩性的自动识别,进而大大提高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7)
岩性识别是测井解释储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致密砂砾岩地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交会的方法识别精度较低。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测井曲线变量提取为主成分Z1和Z2,累计贡献率达85.58%,能准确地反映出原变量的真实信息。根据研究结果可得,主成分分析法能有效的将致密砂砾岩划分为中细砂岩、含砾粗砂岩、细砾岩、含砂小砾岩和含砂中砾岩5种岩性,与常规交会图比其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龚广林 《科技风》2013,(9):130-132
商河地区火成岩储层岩石结构复杂、孔隙结构很复杂、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分布规律不明显,油、水层难以识别,本文从火成岩的"四性"即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特征对商河地区火成岩储层进行了概括的描述,提出了对火成岩储集层的有效厚度的划分方法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周红 《内江科技》2014,(4):100-101
<正>根据大牛地气田的地质特点,本文结合核磁共振测井实际资料,研究出了一整套计算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识别流体性质的解释模型,解决了大牛地气田储层评价的难题。大牛地气田典型含气储层常规测井特征是自然伽马球测井值低,自然电位负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中高值呈微正差异或负差异,声波时差大,密度、中子数值低。在该气田测井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储层岩性复杂,常规测井判断储层存在一定的困难,典型的低孔低渗储  相似文献   

10.
元素俘获测井作为一种新的测井方法技术,有别于常规测井技术基于矿物与测井响应的关系建模对地层矿物含量的求取、岩性识别等,主要是通过对地层主要元素的含量的测量,进而将元素含量转化为矿物含量。其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岩性识别、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地层划分中得到了广泛的作用。因此,元素俘获测井技术为地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以大强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岩性反演为例,简介利用地震勘探反演技术解决煤层顶底板眼性问题。该技术是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对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算出波阻抗资料,进而计算煤层厚度,并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做出推断。通过部分资料验证,利用岩性反演技术解释的本区煤层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15)
根据测井曲线数据,运用移动平均方法实现自动分层,再对得到的分层数据,采用交会图、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这三种岩性识别方法,对比分析每种方法使用相同的测井资料作为样本,对相同的测井数据做预测分析,与此同时与MATLAB识别结果进行对比,从中选出比较合适的岩性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对柴达木盆地鱼卡矿区野外地质勘查,岩心描述,测井和测试资料分析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识别技术评价油页岩。在测井响应上,油页岩表现为高电阻率、低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和低密度特征。利用有机碳与测井参数的相关关系、含油率与有机碳的相关关系建立计算该区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计算公式对研究区钻井进行评价。评价发现,计算所得油页岩含油率与实测含油率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以康北煤田DQ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岩性反演为例,介绍利用地震勘探反演技术解决煤层顶底板岩性问题。该技术是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对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算出波阻抗资料,进而计算煤层厚度,并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做出推断。通过部分资料验证,采用岩性反演技术解释的本区1号煤层的深度、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张园园  申辉林  吴健 《内江科技》2010,31(4):67-67,156
胜利乔庄油田A块研究区薄层发育,常规测井方法难以有效反映砂岩薄层真实的测井响应,进而无法有效地解释和评价薄层。随着测井新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薄层电阻率以及成像等一系列测井新技术已经投入实际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些年来发展的测井新方法新技术在薄层识别和评价中的应用,实际研究成果表明,测井新方法在薄层的识别和评价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砂泥岩互层的地层中,泥质砂岩的存在较为普遍。而这类岩性在油气储量计算参数有效厚度的确定时作为干层予以扣除,因此了解它的测井响应特征尤为重要。通过取心井的测井v向应特征研究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储量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6,(8):63-65
本文通过对郑寨子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低阻油层判别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通过实例,利用建立的储层判别模型、视自然电位计算模型与岩心、试油等动态数据对比分析,该方法适用于目标区域储层判别及其流体性质判定,为该区域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锡林好来地区发育低阻油层,应用常规电阻率-孔隙度测井难以识别,该区目前测井系列只有常规九条,本文在充分挖掘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深侧向和深感应比值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苏明  张翠梅 《内江科技》2006,27(5):142-143
运用测井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工作区的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在I油组识别出了7个小层序,划分了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的成因相;分析了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及其在垂向上的演化特征。储层精细对比研究表明,扇三角洲砂体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明显受物源的控制,可根据物源方向及岩性差异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0.
储层流体的识别一直是石油工业中重要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大家的一个难点。针对测井资料并综合利用各种数学手段,如交会图法、多参数方程、统计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对储层流体识别的准确率。尤其是近些年来BP神经网络技术在储层流体识别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利用。在使用BP神经网络时,很多人倾向选择所有的测井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本文利用逐步判别法来优选测井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逐步判别法可以优选判别能力强的参数,剔除对区分总体不明显的变量,这样优选测井参数的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快,预测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