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为许多高职女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社会的多重要求与自身的多重角色也对高职女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高职女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培养健康的心态,学会超越自我,才能在事业上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的多重要求与自身的多重角色,对高职女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使她们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大,影响了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因此女教师只有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逐渐释放压力,超越自我,才能更好适应飞速发展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女教师学术研究水平低、成果少、地位低的现状主要受学术职业起源、传统社会角色、高职教育双重属性以及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深入研究她们的学术职业发展现状,对女教师自身的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职女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认为高职女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偏见、工作负荷、角色冲突、生理特征,提出了高职女教师要从自身作起,更新价值观念、释放角色压力、规划职业生涯、找准角色定位,从而远离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校女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存在学科领域内女性性别角色长期不在场、学术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女教师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不断地转换角色,容易导致角色双重冲突与混乱,影响其身心健康。因而,社会、学校、家庭与女教师自身四者应当形成合力,采取有效的策略推动高校女教师顺利实现专业发展,成就理想人生。  相似文献   

6.
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家庭和社会的角色扮演过程中,角色功能难以实现的心理和行为不协调的状态。高校女教师的角色冲突源于其性别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女教师应当从社会、家庭及个人诸方面突破自我发展的羁绊,真正从角色冲突中走出来,在平等、和谐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教师在高校教师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大学女教师也同样面临着多重角色的冲突,在教师、妻子、母亲之间变换着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充分认识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使高校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孙咏洁 《文教资料》2012,(18):133-13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女性进入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加,女教师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女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已成为社会和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教育部2010年最新教育统计数据发现,在同等条件下与男教师相比,我国高等院校女教师普遍层次结构偏低,青年教师呈现"女性化"倾向,女教师高层次人才稀缺,高校女教师发展总体处于劣势。文章试图从影响我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的自身因素、我国现实的社会因素和"马太效应"和"有限差别"理论三方面入手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并提出促进高校女教师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6,(2):91-93
通过阐述高校女教师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诉求,分析落后的社会性别文化观念对高校女教师成才发展的阻碍,如价值取舍矛盾的纠结、在竞争中的滞后和退让,多重角色下的心理压力、职业领域里的隐形障碍等,并结合先进性别文化观念,从政策制定、社会层面、学校机构以及个人意识层面提出了清除高校女教师成才发展障碍的可操作性干预设想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女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专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影响高职女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康婷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96-98
高职院校女教师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她们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尽管当前高职院校女教师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有的女教师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以及女教师自身三方面的因素。鉴于此,要加强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研究,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2.
康婷 《华章》2012,(15)
高职院校女教师作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和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个体化、个人成就感低三个方面.促使高职院校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主要有三个:社会根源、职业根源和个人根源.缓解和消除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主要有三个层面:社会层面、组织层面以及个人层面.  相似文献   

13.
薛丹 《考试周刊》2011,(68):18-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女性比例逐年提高。高校青年女教师作为青年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却承担着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本文从青年女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出发,分析她们的压力及产生原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使学校的管理者真正关注青年女教师的发展,有助于高校女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状况、障碍因素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分析表明: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不如男教师。影响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原因,一是缺少角色榜样而带来的障碍,二是女性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障碍,三是高校人力资源政策中的某些缺陷带来的障碍。改善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状况的策略有:应在高校中确立女性角色的榜样,加强对女教师的职业指导;应鼓励女教师继续深造,增加对女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应合理安排女教师的工作,同时确保绩考公平;应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确保政策的公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教师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女教师,她们的职业压力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多重角色间的冲突、教育改革的挑战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等方面。鉴于此,试图从自身的调节与努力以及学校的支持等方面提出调试的路径,以减轻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存在着高原现象,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压力。其压力主要源自自身的角色冲突、超越自我设限、性别偏见和高校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为了缓解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压力,社会应改变对高校女教师的双重角色期待,高校应进一步营造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女教师自身也应增强主体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存在着高原现象,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压力.其压力主要源自自身的角色冲突、超越自我设限、性别偏见和高校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为了缓解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压力,社会应改变对高校女教师的双重角色期待,高校应进一步营造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女教师自身也应增强主体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障碍与超越:美国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策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地位边缘化、不公正的奖励机制、不公平的学术发展与评价制度是美国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特定的女性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期待、高校性别文化、女性学术组织分裂和女性职业发展心理是障碍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超越障碍,美国高校女教师及其职业发展组织选择以"走向联合"作为超越障碍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乡村女教师群体是扎根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教育韧性。建国以来,一大批教育电影关注乡村女教师的生存生活状态,通过艺术的手法塑造了立体丰富的乡村女教师形象。研究发现,影像记忆中的乡村女教师在师德师风、职业劳动、角色地位等维度有其突出表征和多元体现;教育电影在对乡村女教师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映射社会价值倾向、记录时代演变烙印、揭示社会教育动力的路向旨趣;但教育电影中乡村女教师形象的塑造具有同质性,未能整体呈现出乡村教育文化变迁,在乡村教育振兴大背景下,应该适度增加反映乡村女教师形象的教育电影数量,深度描写乡村女教师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精度凸显乡村女教师在性别上的独特价值,审慎评析乡村女教师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角色,社会心理学家用它来表示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与身份。女教师作为现代职业女性,面对着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多维立体人生,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这种多重性必然会由于角色要求的不同而引起角色冲突,多重的角色冲突又必然对女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女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我国现代社会中的女教师,社会地位和自身的素质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妇女问题已得到充分的解决.同时,传统女性角色和现代职业角色又都会增添新的时代色彩,必然也存在着新的角色冲突和矛盾。女教师角色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