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档案双元价值是由湖北大学覃兆刿教授提出,用以解释档案的管理功能与社会意义,并评价我国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观点。它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档案学界在档案学基础理论领域所提出的极具创新意义的观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投入到对档案双元价值的研究中,档案双元价值论也开启了由学术观点向学术理论转型的进程。本文将着力于分析档案双元价值从观念的发源到理论内涵的发现、发展的理论转型过程,并对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未来发展与可供研究的空间进行阐释与预测。  相似文献   

3.
4.
5.
档案规范控制是档案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档案资源体系与利用体系等的建设。本文分别从档案专业视角与概念逻辑视角解析了档案规范控制的概念,并分析了档案规范记录嵌入集成式与专门独立式检索系统典型应用案例,最终为我国档案规范控制的标准化及其标准体系构建提出了多项建议,如包括:构建我国档案规范记录概念模型;制定我国档案规范记录需求规范;制定我国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制定我国档案规范记录编码标准,加强规范记录的共享,并推进档案规范记录的本体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7.
8.
9.
档案外展是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项档案服务活动,具有外展主体与对象广泛、外展形式多样、外展组织过程有针对性等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档案外展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孕育萌芽、奠定基础、拥抱网络、日新月异四个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教育导向的档案外展服务、面向社群的档案外展服务和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外展服务三大核心议题。文章认为,在后机构改革时代,我国档案机构可以吸收国外档案外展服务的经验,从外展意识、外展内容、外展方式等方面着手,确定档案外展的基本实践要点,做到意识先行,重视受众需求导向;内容为本,深挖档案机构馆藏;技术为路,推广拉近公众距离。  相似文献   

10.
11.
档案著录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探索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与社会记忆在数字环境下的深度融合。研究首先依据功能对档案著录工具进行分类概述,接着以不同类别档案著录工具的功能性为指导框架对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可用性进行分析,最后以三个数字记忆项目为实例列举了档案著录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前沿信息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对2010年知网中收录的档案学CSSCI来源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展现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主题及其交叉联系,发现国内档案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电子文件、档案学、档案法、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网站、数字档案馆、档案安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胡涛 《档案学研究》2015,29(4):54-57
“档案内容管理模式”是以内容管理思想和相关技术为基础,对档案内容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从“档案管理”到“档案内容管理”,不仅跨越了不同的管理阶段,更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档案,笔者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强调用户参与的和基于内容管理体系的档案管理新模式,以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15.
16.
围绕建党90周年历史主题,我省结合档案事业发展实际,全方位、多视角宣传全省档案工作,此举不仅赢得了社会各界良好反响和广泛赞誉,而且有力提升了档案部门自身形象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18.
胡鸿杰 《档案管理》2020,(1):5-9,14
传统的档案及其学术起源说本质是一种修辞表征,不仅存在演绎逻辑混乱,还将学科发展路径固限于记录及其载体的方向。档案学研究的起点应该为包括管理活动在内的社会实践之记录、资源和要素,因而须从档案的内容、载体和管理三个方向推进研究,并以档案的管理作为研究重心。  相似文献   

19.
20.
学人研究、学史研究和学论研究是构成档案学研究的三要素,三者相辅相承,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只有进行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的人才是档案学人。研究中国档案学人具有四个意义:对档案学人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把对档案学人的研究作为档案学史研究的一个特殊视角;对档案学人的研究能够评估和定位档案学术的发展阶段;研究中国档案学人,是打造中国档案学派的重要路径。研究中国档案学人的四个路径,即"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群体研究"和"学术著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