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主持人语:上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这位“世界上受到崇拜人数最多的”孙敬修先生,他历尽艰险,却不改初衷,坚持不懈地、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孩子们讲故事,用故事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崇拜和爱戴?他的故事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他有什么“魔法”吗?读读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相信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并对这位“看不见的老师”产生更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皇家爱乐乐团为什么“对花弹琴”?9500岁,是什么概念?地球上第一朵花长什么模样? 海阔天空 “对花弹琴” 人们常说“对牛弹琴”,意思是你给牛弹琴,牛依旧低头吃草,不是牛没听见琴声,而是它根本不懂音乐.但有的养牛人相信,让奶牛听轻松舒缓的音乐能提高它们的产奶量.那么,“对花弹琴”又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3.
崭新的世纪已向我们匆匆走来,她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轰动全球的“情商”教育就是她的昭示。未来社会呼唤高情商的人。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将高歌情商教育。 为什么社会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感到不幸福?为什么人们的智力越来越发达,犯罪率却一天天地上升?为什么在人们日益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可教育  相似文献   

4.
笑话笑画     
欺骗法官:“为什么你要欺骗那些相信你的人?”被告:“因为要想欺骗那些不相信我的人,根本办不到,法官先生。”  相似文献   

5.
崭新的世纪已向我们匆匆走来,她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轰动全球的“情商”教育就是她的昭示。未来社会呼唤高情商的人。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将高歌情商教育。为什么社会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感到不幸福?为什么人们的智力越来越发达,犯罪率却一天天地上升?为什么在人们日益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可教育对人的塑造功能却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为什么呈现出世界性的传统道德沦丧、治安恶化、人际信任欠缺、敬业精神匮乏……等令人困惑和迷惘的社会现象呢?美国资深学者戈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素质教育”这个词成了我们讨论教育话题时的一个“禁区”,提起它,不由自主地,教育者开始闪烁其词,媒体人士开始“绕行”,一线教育者们开始沉默,家长开始质疑,孩子们开始觉得遥远……特别是近来备受争议的“南京高考之痛”事件,让人们开始困惑:为什么教育改革越深入,反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越“懵懂”?为什么到“素质教育”提出若干年后,才有那么多人诘问“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那些用行动践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师们不再感到被尊敬和自豪?又为什么在我们听到“新课改”等更新的“名词”和“概念”之后,好像把“素质教育”这个曾令多少人慷慨激昂的“符号”遗忘了?  相似文献   

7.
鲤鱼跳龙门     
<正>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说过“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其实这首古诗里的“半夜鲤鱼来上滩”,讲的也是同一回事儿。那鱼儿为什么要“跳龙门”、“上滩”呢?这和一些鱼类洄游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怎样跨越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鸿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是个老话题。在中国,几乎难得有不批评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时候,但是,这“毛病”似乎改不了。究竟为什么? 那些具有丰富教育阅历并在实践中颇有建树的人们,常常力图总结出自己的教育理论,而所总结出的往往是别人的理论,这是为什么? 长期“下实践”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见得都能“指导”实践,这又是为什么? 究竟怎样跨越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正>《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我”的愿望是去遥远的北京、新疆看一看。你的愿望是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中的“我”有什么愿望?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看着下面的“箭头图表”说一说。  相似文献   

10.
高源 《中学生百科》2023,(33):21-22
<正>小时候读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时没有多想,只觉得美好而温柔。后来有一天忽然冒出个疑问:为什么是“从明天起”?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再做那些美好的事?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  相似文献   

11.
回答     
常说“美得像首诗”,那么,最美丽的诗又像什么呢?当我虔诚地把它呈现,心灵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明澈。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被判决了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声音;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  相似文献   

12.
启思录     
1.你上网跟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在什么情况之下你会相信他说的话?为什么? 其实,相信不相信又有什么关系呢?我难道会因为他说自己比谢霆锋帅,比李泽楷有钱我就爱上他吗?笑话! 上海彭伦一般就是他越说自己有多帅多了不起,我就越不信,当然,反过来,我也不信,奇怪吧?哈哈。北京吴天  相似文献   

13.
过去人们非常重视智商的研究,并把它作为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然而,这种“智力说”却无法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学习尖子,进入社会后却“泯然于众”?为什么有人在困难面前能一如既往,而另一些人却一反常态?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人际关系却依然很好;另一些人严于律  相似文献   

14.
“说真话,抒真情”,为什么我们说了真话没有人相信,而编造的一个故事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离真实的写作究竟有多元?怎样才能说真话?本期洪劬颉老师和黄厚江先生就“写作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果你在写作中有什么困惑,不妨给两位老师写信:jsshhj@sina.com hongqujie@hotmail.com  相似文献   

15.
相信所有的人都做过梦,人们对处于睡眠阶段的这种精神活动常常感到很迷惑:人为什么会做梦?梦境又是怎样产生的?做梦与人的睡眠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厉复东先生的课程讲座既有咀嚼又有反刍,细致精彩得让人拍案叫绝,但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1)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拓展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年困扰这么多人?(2)跨省级的研修,那么多专家,那么多一线教师,聚“举国之力”,寻求一个成型的解决办法而不能,为什么?我不相信我们的一线教师集体弱智,我也不相信我们的专家集体失慧。但是,我们不能总用美丽的雪花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吧。  相似文献   

17.
山里山外     
“大山出事了!“”大山出事了?”“为什么?”“好像是买电脑。”“不是吧,听说是造房子。”“好像是集资,拉赞助,反正跟钱有关!”……这些天人们都纷纷谈论发生在教育界的这一新闻。由于没有官方的报道,所有的传闻都还只是传闻,凡是熟悉大山的人都不愿意相信,也无法相信。王校长,四十多岁,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大山,之所以这么叫,一是因为他的名字中带山,其次是因为他人长得魁伟高大,最重要的因为他是山里出来的,不摆架子,耿直不屈,说真话办实事。在他的领导下,一所原本不起眼的街道小学,被评为省、市示范学校,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基地等。…  相似文献   

18.
五角大楼对中国人来说,是既熟悉而又神秘的。说它熟悉,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它曾是“美帝国主义”的象征,是美国军事力量的指挥中心;说它神秘,则是因为除了它的外表以外,人们对它几乎一无所知。为什么要建造五角大楼?为什么要建成“五角”形状?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美国人怎样看待它?让我们撩开它神秘的面纱,看看它的“庐山真面  相似文献   

19.
无需理由     
最怕的一种对话是这样的:“天气真好,有种想飞的感觉。”“为什么?”“……”“好想见见她,不知她过的好不好。”“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只是因雨季过后,心情也随着天气放晴;只是因为想看看长发在风中轻舞飞扬;只是因为偶尔地想起了一个老朋友;只是因为……面对那个咄咄逼人的“为什么”,我真的无言以对。有首歌里问道:“爱一个需不需要理由?”无需理由,我暗自回答,不仅仅限于爱情。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无需理由,每一件事的发生也并非都能有理由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中央电视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蔡猛问孔令辉:“你自己分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崇拜你?为什么你的信这么多?”孔令辉回答说:“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另一种可能,他们崇拜的是一种体育精神。”的确,在乒坛,年轻的“乒乓王子”孔令辉拥有数以万计的“孔迷”。他长相英俊帅气,球技超人一筹,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实,你不知道,孔令辉从小就有了让人“迷”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