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病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病症]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40 60)÷2=50(千米/时)。  相似文献   

2.
从整体入手     
题目: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35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需7(1/2)小时,问  相似文献   

3.
【题目】甲、乙两地由一条长300千米起伏不平的山路相连,整条公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走上坡路,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走下坡路。已知从甲地往乙地用了10.5小时,返  相似文献   

4.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够到达。返回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提高20%,汽车返回乙地需要行几小时?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分数应用题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4小时,从乙地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学生1:摇根据已知条件,首先把20分钟换算成13小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60×34),加上从乙地回甲地行驶的路程(60×13),就等于这辆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列式为:60×34+60×13学生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还可以列式为:60×(34+13)课正要往下进行,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嘴里不停地小声喊到:“老师,老师!”此状表明他一定发现了“新大陆”。学生3:老师,…  相似文献   

6.
[题目]甲地到乙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1小时,建成高速公路后,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只需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7.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8.
例 某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始的2小时内以5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中途停下来装货用了半小时,然后又以7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1小时到达乙地,问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一次测试,有一题出错率竟达98%,题目是: 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经过33千米的平路,28千米的上坡路,24千米的下坡路。已知他在平路上每小时行11千米,上坡每小时行8千米,下坡每小时14千米。问他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小时? 题目要求从乙地返回甲地所需要的时间,但多数学生的列式是:33÷11 28÷8 24÷14。这个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平路的里程÷平路的速度,得出平路上用的时间;上坡的里程÷上坡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巧解一例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让李明和王刚上黑板解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题目如下: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45千米,行了6小时到达目的地。从乙地返回甲地用了5小时。返回比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1.
策略九:删繁就简 例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全程的2/5,如果再行24千米,则刚好行完全程的一半。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要行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12.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6小时,由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加快行驶8千米,结果比去时少用了1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3.
列方程两法     
一、首先由题意列出不等关系,然后再根据题意将不等关系调整为相等关系即得方程例1 从甲地到乙地海路比公路近4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轮船从甲地驶往乙地,当日下午2时一辆汽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它们同时到达。轮船、汽车的速度分别为25千米/时和35千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平均问题”的错解。此“平均问题”是: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的速度是55千米/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经常有学生把它错解为:(45 55)÷2=50(千米)。学生的这种解答结果实质是求“45”和“55”这两个速度的“平均数”,而不是求“平均速度”这一问题。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未理解“平均速度”这一概念及其解法,混淆了“平均数”与“平均速度”的概念;同时也存在着不能正确区分、比较相关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进行正确迁移和融会贯通;还…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40千米,已经行了4.5小时。已经行的和未行的路程比是3:7,行完全程还需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16.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1/3)时行了240千米,是全程的4/7。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能到达乙地?  相似文献   

17.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可根据其已知条件之间的倍比关系,寻找巧妙的解题方法。[题目]快、慢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快车又用了4小时到达乙地。求慢车要多少小时才能从乙地到达甲地?[一般解法]设相遇时,慢车行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可知行S千米慢车需要6小时,快车需要4小时,所以慢车每小时行S/6千米,快车每小时行S/4千米。那么,由快车从甲地到乙地  相似文献   

18.
小编热评     
《广西教育》2012,(48):29-29
小学数学题命题也要“合法”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这样一道数学题,你的答案是?“此车超速并疲劳驾驶,违反交通法规。”这是小学4年级学生“阿仔”(化名)给出的答案。(10月19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9.
[题目]甲、乙两地之间相距62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20小时。高速公路建成后,汽车的速度提升为原来的2倍。问:现在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20.
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精心设计的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练习的内容要做到难易适中、形式多,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一、以巧促思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新。”在解题过程中善于寻找窍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这样一道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上山越过山顶到乙地共走了100千米,用了6.2小时,已知上山每小时行10千米,下山每小时行20千米。求这辆汽车从乙地原路返回甲地需要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