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洁 《新闻知识》2012,(1):45-46
大众传媒是农民与外界沟通的最主要途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由于市场化运作等原因,大众传媒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缺位.本文从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出发,进而分析大众传媒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大众传媒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早就成为现今社会人们用来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当下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很多经典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大众传媒对文学传播有着很强的助推作用.本文以英美文学为例,探讨了大众传媒传播的优势,以及在英美文学的传播中,大众传媒所起到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炳庠  尹亚辉 《传媒》2004,(9):49-5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而处于社会生存中心位置的大众传媒也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都市报正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应运而生,它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环境是市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各省报创办的都市报尝试市场化运作,由于找准了市场定位,迅速获得成功,短短几年的时间,都市报在中国报业市场上异军突起,独领风骚.由河北日报社在1996年创办的《燕赵都市报》经过8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河北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多的报纸.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息传播环境日益开放,大众传播的媒介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标志."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无情地塑造着大众的文化习性,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普遍方式."1.旺大众传媒不仅给我们建构了信息化的道德环境,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德育资源,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德育资源,让大众传媒发挥德育优势,成为很多学者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苹 《新闻世界》2013,(4):243-244
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播最主要、最高效的载体,深深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本文以唐山打造文化名城为例,从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成为创建文化名城的先锋、构建富有唐山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三个方面,分析大众传媒塑造唐山文化名城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占乐 《新闻界》2012,(7):60-63
随着中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大众传媒已经逐渐成为在制度化公民参与机制之外独立成长的,一种非正式的,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参与政府政策过程的重要渠道.本文首先阐明了公共舆论与大众传媒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了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在参与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大众传媒参与政策过程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丹 《报刊之友》2013,(10):148-150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环境监测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体现愈加明显。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地球上的每个人,而大众媒体的每一次发问都代表着公众利益。因此,环境问题中大众传媒的力量值得重视与考究。本文通过结合具体的实例与案例,探讨大众传媒与环境问题的关联。试图理清大众传媒在环境问题发生时、环境问题发生后,通过传播,给环境问题本身带来的影响。论证大众传媒在环境事故和环境问题解决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取代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成为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之一,如何净化大众传媒环境,这对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性议题.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报道,能加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分析天山网对新疆生态环境的报道,来了解它在反映新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上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是否起到了舆论导向作用,然后总结出天山网在报道这类议题中的特点、媒介责任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天山网更好的报道新疆生态环境,为实现"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CI设计颇受人青睐。CI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艺术和方法,其历史已有80多年了,但真正被企业及社会组织重视并成为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经营战略,则是近十余年的事。在中国90年代才广泛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目前除企业界外,其他社会各类组织也开始在尝试引入CI设计。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与瓤设计及其推广有密切关系的大众传媒,是否也该从中悟出点什么来呢。CI设计及其推广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宣传和传播,那么,大众传媒本身是否也应该将CI设计引入自身的运作呢?这正是本文希望探讨的问题。 一 当CI设计逐渐在中国企业界兴起的时候,我们的大众传媒又处在一种什么状态呢?当中国的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强大压力下,纷纷重新确立市场定位,营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大众传媒正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就是“我国的大众传媒已经告别了精英文化时代,开始步入了大众文化时代。”①大众文化是在当今全球化的传播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在这样一个大众文化时代,大众传媒如果缺少大众文化意识,是很难在传媒市场中立足的。在传播活动中,大众文化意识表现在从媒介功能到文本格调各个不同的方面,每一方面都值得我们树立与强化。传媒功能要有市场意识我国长期以来对传媒功能的主流认识都是政治功利型的。从维新派的“有益于国事”…  相似文献   

12.
进入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革命带来了阶层上的变化,即中国中产阶级的"产生",在此阶级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新兴的中产阶级在消费认同上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本文探讨的正是基于大众传媒的话境下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认同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进入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革命带来了阶层上的变化,即中国中产阶级的"产生",在此阶级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新兴的中产阶级在消费认同上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本文探讨的正是基于大众传媒的话境下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认同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是社会公众的代言人,也是社会公众话语表达的论坛,然而由于一些大众传媒片面追求产业利润,在新闻报道中往往存在弃贫爱富,排斥弱势群体的问题.尤其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作为社会关系协调者的大众传媒更应该避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取代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成为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传播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把受众看作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市场的观点。在大众传媒成为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这种观点更为普遍。虽然,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概念是不完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大众传媒新闻报道的支配权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历程。战前和战中,新闻报道的支配权均掌握在政府手中,大众传媒成为政府的舆论工具。战后联合国占领期间,以美国为主的盟军最高司令部对日本大众传媒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新闻报道的支配权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了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第四等级"的社会角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新闻报道的支配权在既有的法律框架内以新的形式越来越向政府集中,信息发布和采集高度垄断,从而出现了新闻报道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息传播环境日益开放,大众传播的媒介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标志。“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无情地塑造着大众的文化习性,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普遍方式。”大众传媒不仅给我们建构了信息化的道德环境,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德育资源,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德育资源,让大众传媒发挥德育优势,成为很多学者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大众传媒通过对环境破坏事件的报道和曝光,可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督促相关部门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发挥新闻媒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以报道或评论的形式将新近的环境名词或环保政策等加以整理和解释告知受众,可以丰富受众环保知识,构建生态文化.同时,新闻媒体将新近的环境事件予以报道,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迅速公开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可使公众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引导公众的环境行为,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凭借强大的技术和传播手段,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当前以追逐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媒体环境中,过度商业化导致的娱乐媚俗、耸人听闻的暴力和泛滥的性暗示,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社会公害”,大众传媒强大的教化功能令人忧心忡忡,因此媒体必须从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负起社会责任,在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保护青少年在健康的传媒环境里生活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