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走近完美     
2001年高考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一个跨越式改变。但作为选拔人才的“致命”一题,是否适合百万考生,能否真正体现考生的真才实学,还大有商榷之处。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员,不妨也借鉴一下“八股”形式,评评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二三”。同往年的作文要求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作文题由过去一大一小两作文,规定只写一个作文。这在作文改革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文章在深度和完整性上会更趋于完美。其二:话题作文,考查了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话题作文:命题形式的稳定从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题目类型会出现多样化,几种作文类型的命题形式都会出现,不一定都是话题作文。考生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作文形式都要熟悉而不能只一门心思地绑在话题作文上,只练一种作文形式,但话题作文仍将成为高考作文渐趋稳定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开放的作文考查方式。话题作文有时也给材料,但材料只提供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作用,是引发、开启考生的想像和思考,考生行文中对这个话题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上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利于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这一命题形式以其颠覆传统的特质为语文界所接受,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育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对写作教学更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06年的高考作文大多还会采取话题作文这一形式。就话题作文的基本走向来看,它依然将回避时代热点话题但又契合时代发展主题,逐步由“精英主义”向“大众主义”转型,将以人为本,注重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调感悟,会让人人能有话说,人人都能说话,既立足于考生的基础等级又着眼于人才选拔,从而兼顾着考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潜质。二、命题导向:戴着镣铐...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开放的作文考查方式。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上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利于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在形式上,坚持“三自方针”(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空间。自1999年亮相高考作文以来,  相似文献   

6.
一、从1999年起,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话题作文”也变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您如何看待这种作文形式?答:“话题作文”的出现,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革之必然。20多年来,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以考查议论文体为主,对考生的束缚较大,不利于考生的自由发挥和才华的展示。“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张扬个性、一展才华创设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因而受到师生的欢迎。二、“话题作文”之所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并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固定下来,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答:高考作文命题的生命线,在于…  相似文献   

7.
材料作文也叫给材料作文。它不但具有不易被猜题押题的特点,而且具有内涵丰富、内容广阔、能将读写有机结合的优点。它既能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因此,成为了各级作文考试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给材料作文呢?简单地说,就是三个词,六个字——读  相似文献   

8.
一、高考作文要坚持正确的个性 在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中,有一位考生用网上发帖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评卷老师给这篇作文判了15分。无独有偶,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中,四川省的一位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结果也得了个很低的分数。这两位考生的作文及阅卷老师的给分,引起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样的作文是不是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用提供材料、提出要求的方式。与去年高考作文相比,不同处是运用了系列式的一卷两篇作文的方法,即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先写一篇简讯,后写一篇短文。这种方式,既考了考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又考了考生写议论文的能力,巧妙地体现了1987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评分方式也有所改变:作文(一)来用的是定量评分的方法,这是作文标准化的一种尝试,旨在减少作文评分的误差;作文(二)仍然采用的是基准分加浮动分的方式,即,根据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综合评卷,分五类给分。下面,从写作(一)和写作(二)的作文试卷中选择几份进行简要评析,供我们了解文章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从中汲取丰富  相似文献   

10.
王友 《现代教学》2011,(5):53-53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主要是以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这三种形式来命题的。从形式上看,似乎每年都有变化,但其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考查实质始终没有变。主题是否恰当独到,选材是否精妙出众,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得体,一直以来都是作文评价的着眼点。高考作文应该写什么?高考作文究竟怎么写?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07,(1):116-117
话题作文从1999年闪亮登场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全国高考作文连续七年都采用话题作文的考查形式,高考单独命题的省市也绝大部分要求考生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自”(自由命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更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这是话题作文的长处。但是,话题作文的易宿构、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评分等弊端也在几年后暴露无遗。于是,人们便寻找一种新的作文考查形式,力求使考生作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  相似文献   

12.
2014年高考的硝烟业已散去,2015年的复习迎考之战又要打响.为此,研究高考作文命题规律,看清考情,明确复习方向,做到未雨绸缪就显得迫切而必要. 一 命题趋势仔细辨析 综观2014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全部为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可谓独霸天下.而且这些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丰富多样,从不同方面考查了考生的能力:既有现实生活的感人故事,如全国卷“农民工老王当陪检员”材料作文、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材料作文、重庆卷“游客租房被拒”材料作文,它们都指向社会正能量,旨在弘扬真善美;也有未来生活的想象画卷,如天津卷的“假如有一种智慧芯片”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与分析能力;还有名言警句的哲理感悟,如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材料作文、浙江卷“门与路”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有见仁见智的对立话题,如安徽卷“剧本改动谁说了算”材料作文、湖北卷“山间风景”材料作文、福建卷“空谷的联想”材料作文等,都指向了思辨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3.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题型,除了“小作文”之外,要求考生写的多半是写供材“引申型”作文。为引申型作文提供的材料,主要的有以下几种:类比性(或比喻性)材料;话题性材料;鉴赏性材料;情境性材料。先说“类比性”材料引申作文。见诸类比性材料中的事物或是“类比物”、或是“喻体”,因之能否抓住类比物之间的“类比点”、或是“相似点”,即为考生审题及作文成败得失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14.
今年高考作文题:“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考查考生的记叙能力,这恰是近年来复习迎考中常被忽视的内容。今年的题目出得好。记叙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考查记叙能力能较好地检测出学生的语言表  相似文献   

15.
李阳海 《中学文科》2004,(11):43-43
材料作文是近些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大家都知道,材料作文对于考生来说,审题是关键,也是写此类文的难点。难在哪里?难在对材料的整体把握,难在对材料精神实质的准确挖掘与表述,难在认识范围的开拓与迁移。据2004年河北省中考考生写的材料作文来看,有一些考生读不懂材料,抓不住实质,审材料偏离题意,结果被打到四类文之列,断送了“半壁江山”。由此可知,考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必须把握好审题这一关。材料作文审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李晔 《现代语文》2002,(10):10-11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首次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题目一出,满堂喝彩。话题作文在命题要求上比材料作文限制性少一些,淡化了审题和文体,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等特点,在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不再像1999年那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甚至给人一种命题虚假、不合常理、毫无新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全国卷作文题摆脱关系型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嫁接”,推出了话题式材料作文这一新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兼具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两者的优点。因此,这一命题形式颇受命题者青睐,但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审题的难度。从写作实际来看,不少考生倍感头疼,偏题、跑题的现象增多。要写好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是第一道“门槛”,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本文就新材料作文谈一下审题立意的“三字诀”,以期对高考作文的备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今年作文题一改近几年命题作文的形式,采用了“材料作文”,从审题的角度而言,对比以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并没有超出大家预料,因为今年春季高考作文题就是“材料作文”,考生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强化训练,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个题目是春季高考作文题的“惯性”使然。对比往年,今年作文题的特点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问题点击】高考作文允许考生"立意自定",给考生留下发挥的余地、选择的自由,同时,也是为了考查考生对试题的审题、立意能力。从高考实际来看,还有许多考生没有掌握立意的技巧,除不合题意之外,主要表现为立意宽泛,论述不深。具体表现是:写材料作文,不会分析材料,不知道从微小、关键之处切人题意,给自己出"大题、难题",动辄人生、事业,空谈一通;写标题作文,不会对话题进行"切分""限定",把标题当"论题",不能讲深说透;写半命题作文,不会通过"补题"环节,实现议论范围的"收缩"等等。【技法指导】(1)"小处人手",高考提供的作文材料往往内涵具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是一种竞争,作文是其核心阵地。从三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分析可见:一是高考作文对考生作文能力的考查是全面的。尽管从某一年或某几年的高考来看,高考作文对考生作文能力的考查是有所侧重,如连续几年考议论文,但从整体上看,记叙、议论、说明等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都是高考作文所要考查的。从作文的类型上看,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写作能力训练,不能因为某种文体考查得多或少而有所偏爱,更不能企图猜题、押题。二是高考作文试题作文要求的束缚越来越小,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