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课上时间,是师生教学的时间,课下是师生休息的时间,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上课和课间休息的权利,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执行规则来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对违规现象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学校教学工作中,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按照“铃声”上课、下课。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和课间休息权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执行规则中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违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9,(6):8-8
许少新在2009年第5期《教师博览》发表文章指出,学校作息的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上课和课间休息的权利,通过共同执行来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和“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对违规现象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办法:教师拖堂无人管,学生迟到门外站。  相似文献   

4.
"上抢5分钟,下拖5分钟.多上10分钟,考试如神通."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拖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教师提早上课,推迟下课,把学生的课间休息"打扫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5.
"上抢5分钟,下拖5分钟。多上10分钟,考试如神通。"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拖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教师提早上课,推迟下课,把学生的课间休息"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多校长,对教师上课迟到  相似文献   

6.
本来,学校实施"规范化办学"是理所应当,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但长期以来,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各种违规现象尤其是"教学违规"可谓层出不穷,导致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减负"更是成了"美丽的谎言".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规范办学行为三令五申,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虎头蛇尾",一阵"热闹"与"规范"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恢复了原样.于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几乎成了极大部分学校办学的潜规则.尽管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不应该是教育的方向,必须改变,但归结起原因来,却几乎没有人愿把更多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并且甘愿为此进行一些"冒险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平时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十分敬业,有时上课铃声还没有响,就已经拉着学生开始上课.不仅如此,下课铃声响后,还要拖几分钟,出现了上课时间"前提后推"的局面,学生苦不堪言.本来学生能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已是屈指可数,有的学校课间休息时间已由十分钟缩减为八分钟,甚至五分钟不等,再加上一些教师还要无休止地拖课,致使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对此,学生十分反感,拖课教师自然成了学生的众矢之的,教师的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  相似文献   

8.
说到美国的学校教育,国内许多人都会自然联想到"散漫"这个词,好像就是一点纪律要求也没有。其实美国从幼儿园开始的各级学校对于纪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就像对于这一项"单膝下跪"的要求,全校学生执行起来在几秒的时间就完成,绝对是令行禁止。我在美国认识一名小学5年级的孩子,有一次他跟我说起他的学校开始执行一项新的规定,叫作"单膝跪下",具体是20分钟的课间休息结束时每个学生要原地跪下。他说几百名学生一起跪下的场面很壮观。我感到十分好奇,专门选好了时间到学校的围栏外去一探究竟。果然,当课间休息结束  相似文献   

9.
上课--下课--休息,这是学校教学的一种有节奏的规律活动.有的教师很爱"拖堂",下课铃响了还要讲三五分钟,多则六七分钟,把讲授时间和灌输知识看成是正比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拖课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教师喜欢拖课,把学生的课间休息"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说什么"拖课5分钟,考试如神通".教师陷入拖课误区,大都并不是故意的,而是由一些心理因素的驱使下发生的.那么是哪些心理因素诱导教师陷入拖课误区的?  相似文献   

11.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它的教学,虽"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但它们教学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要"实",都需要处实效功,因为这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之"元",也是数学教学之"元".  相似文献   

12.
解题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题感".教学中,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通过"审题""计划""执行"和"反思"等解题环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解题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解题中"少卡壳""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可以让"解题"变得流畅起来.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任课教师向自己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我们姑且称之为教师的"告状".班主任面对这种"告状",往往感到棘手:因为"告状"者的身份特殊(是学生的老师同时又是自己的同事),处理重了,会伤害学生;处理轻了,教师会不满,影响教师之间的和睦.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应对这类情况,本文对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访.学生的一个"带信"或老师的一个电话,家长们就像接到"圣旨"一样,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恭恭敬敬地倾听老师的"高论".教师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命令似的校访--"传唤",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5.
各地评聘教师常将模拟上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日前,笔者有幸担任评委,一共聆听了6位特聘教师的模拟上课,现结合一些教师的模拟上课片断,与大家分享笔者在评议过程中的一些思考.1.应该怎样进行模拟上课?模拟上课跟真实上课的最大区别和难点是"对话",是"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此时无‘生’胜有‘生’"的一种演绎.执教者力求做到"眼看学生、话说学生、心装学生",过程体现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与设问".从以上说明可以清晰地了解,模拟上课本质就是在无学生的情况下,将整个教学过程完整呈现.通过  相似文献   

16.
课程方案作为国家颁布的"正式课程",只有当教师在课堂情境中实际执行了或实施了,才能转化为学校的"运行课程"、教师的"领会课程"和学生的"经验课程".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内涵和职责已经改变 "教师"这个概念产生在学校出现后.尽管自人类出现以来,传递人类社会文化的教育从未间断过,但是,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工作者的称呼不同,即使同一种称呼,随着教育的发展内涵和职能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在以个别化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私塾阶段,学生称开办私塾的人为"先生",出现学校后,学生称教育者为"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师应认真磨炼自己的课,将冗杂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将教学步骤进行压缩;磨尽浮华,留下质朴,以期课堂每分钟都被有效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树立"磨课"理念,调整教学策略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这是众多一线教师心中的疑惑."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让试卷上的考点总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踪影,这是众多教师的追求.殊不知,这样只是注重了分数的"眼前有效性".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有磨课意识,坚持"一课三备".  相似文献   

19.
审视当前学校管理的客观现状,一些学校所颁布的规章制度本身就"违规"了!如大连市经济开发区某小学就有"下课时在教室可以小声说话,在走廊里不准说话"的规定,营口一高中更出台了"课间不许在教室、走廊说话"的"禁言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掩耳盗铃"的现象."掩耳盗铃"的现象在学生中以上课迟到、沉迷网络、为了教师而学习,这样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使其在学校里浑浑噩噩,不利学生的成长;而教师被这种现象所"蒙蔽",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了解掩耳盗铃现象的形成机制,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