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怎样理解才正确呢?肖文苑在《唐诗琐语·再说“诗眼”》中说: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是腐臭之意,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是动词。”而林安在《“诗眼”不一定都是动词》一文中却说:杜甫的“这个‘臭’字也只能是形容词啊!”(《福建文艺》  相似文献   

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历来对“朱门酒肉臭”的解释多为“贵族豪门家中的酒肉腐烂发臭”,但近十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朱门酒肉臭”中“臭”应该解作“香气”,  相似文献   

3.
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封建权贵生活奢华,酒肉都变质腐臭,而百姓生活痛苦.但一段时间,有学者却持相反的意见,认为"朱门酒肉臭"的"酒肉臭"座理解为"酒肉飘香","臭"音读为xiu,义即"气味"飘香".本文作者认为,此种理解是偏颇、错误的,缺乏应有的历史现,也违反了语言的社会性原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臭的本义是用鼻子去辨别各种气味,后来引申为一种秽恶的气味.近期所谓臭还作"香"解的说法是没有多少依据的.从杜甫的大量诗句来看,香就是香,臭就是臭,二者分明,没见以"臭"代香的用法.对杜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传统解释完全正确,千古名句未被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5.
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臭"字读作chou,义为"腐臭"。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新解,认为此句中的"臭"字应读作xiu,义为"气味"、"香气"。新解一出,也不断有学者著文与之辩论。我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就此问题试做进一步探讨,考之古籍异文、字书引用以及杜甫诗句语境,"臭"仍当为"腐臭"之义。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在处理字音标注问题时,不仅要关注生僻字,也要注意虽不生僻但有争议的多音字。对于"朱门酒肉臭"的"臭"一类的字,要给出明确的标注;对于一些多音字,尤其是文言文中的多音字,更要谨慎处理,尽量准确标注。  相似文献   

7.
《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臭”字,注家或读chòu,或读xiù,孰是孰非?本文从“臭”字音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古文异读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方言材料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其臭如兰”之“臭”字应读chòu,而不是xiù。  相似文献   

8.
“朱门酒内臭,路有冻死骨”,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对于“酒肉臭”的理解,人们普遍认为它是指酒池肉林多得腐烂发臭。事实上,这种解释是相当片面的。要明白“酒肉臭”的真正含意,必须先认识“臭”字的本意。据《辞源》解释:“气通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别。”例如《易经》中的“其臭如兰”,意思即是指散发出兰花一般的香气。可见,对于古诗文中的“臭”字,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去进行狭隘的理解。又如:明代诗人叶敬来拜访友人时也曾写道:“未进君家门,先闻酒肉臭。”这里的“酒肉臭”显然是指酒与肉发出的香味飘溢于空气之中。所以,对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豪门富户中飘出酒肉的香气,而路途  相似文献   

9.
浅议“臭”字词义的引伸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臭”字词义引伸与发展的全过程,指出“臭”字除了在作“气味”解那一阶段,偶尔在特殊语句中可解为“香味”之外,一般不作“香”解。魏晋南北朝时期,“臭”字取得了“腐臭”这一独立义项,其后更无人将其解为“香”了。近年有人将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解为“香”,显然是一种误解,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一看到"臭"字,你可能会禁不住掩住鼻子.怎么回事?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带着"臭"字的词啊:臭不可闻、臭气熏天、臭名昭著、臭味相投.也许你还会联想起臭烘烘的便便、臭鸡蛋、臭水沟,说不定啊,鼻子中好像有一股恶气扑鼻而来……这个"臭"真不惹人喜欢,难怪小伙伴们都避而远之呢.  相似文献   

11.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诗人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历代的注释者把“臭”字析为“发臭”、“腐臭”,似乎已成定论。但我以为把“臭”字析为“气味”更妥。杜甫于天宝十四年(755)的十月、十一月间,从京城长安赴奉先县,途经骊山,当时唐玄宗携杨贵妃正在骊山华清宫大玩特玩,“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鼓乐阵阵,酒肉飘香,一片欢娱升平的景象。而黎民百姓却是“幼子饿已卒”,“无食玫天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曾被郭沫若称之为“响彻千古的名句”。不过,许多读者对“酒肉臭”三字多采取望文生义的理解,以为诗中所指的是豪门权贵,酒池肉林多得腐烂发  相似文献   

13.
《唐诗三百首》、《唐诗六百首》等许多选本,对杜甫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释义为“一边是帝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许多教师把它解释为:豪门贵族家里的酒肉多到吃不完,发臭了,而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白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这里的“臭”原作“嗅”讲,引申为气味。《周易,系辞上》说“君子之言,其臭如兰”,《诗经·大雅·文王》说“上天之  相似文献   

15.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题下出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题下出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对"其"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后来的"其"字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疏理《马氏文通》"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氏文通》的"其"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有一字作(?)等形,从自从鱼,应隶定作(?)。自即鼻的象形初文,《说文》自下说“鼻也,象鼻形。”后世作鼻,从自畀声,变象形为形声字。自字本义古书中不见用,甲骨文中有“疾自”(乙26385)的用例,疾自即患鼻疾,可证《说文》对自的说解是正确的。王宇信等同志在《试论殷墟五号墓的“妇好”》一文中,解释”已卯卜毂贞:勿(?)妇好囗御囗”这条甲骨文时说:“字旧无识。此字鼻下有鱼,当即腥字, 《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鱼臭曰腥’”。说此字为鱼臭的会意字,这是很正确的。察《通俗文》“鱼臭曰腥”之腥当为腥字的后起义,本字应作(鱼生),《说文》鲤下说“鱼臭也,从鱼生声。”甲骨文  相似文献   

19.
山东人民出版社选修教材《唐诗宋词》第51页注释①中有这么一句:"(柳永)其词多写歌妓愁苦和城市风光……"而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有关柳永的介绍又是这样的:"(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为乐工伎女撰作歌辞,屡举不第."对于同一身份的歌女,《唐诗宋词》用的是"妓"字,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用的是"伎"字,到底是"妓"还是"伎"呢?  相似文献   

20.
说"连"和"联"     
连、联二字读音相同,字义相近,所以使用时容易混淆.其实它们之间从字源到字用都有严格的区别. 连,从字源看"即古文辇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辇,字形"从车(夫夫),(夫夫)在车前引之也"(《说文解字》),即由两个人拉的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