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偏差和行为异常,家长深感苦恼,却又束手无策,有的家长甚至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结果适得其反。那么,采取什么方法呢?惟一科学可行的,是为孩子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学校心理教师和家庭教育教师,我接触过很多因为孩子教育问题感到头疼的家长,有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好打架,经常不完成作业;有的孩子在学校不和任何人说话,不愿上厕所,不想上学,甚至割腕自杀等.接触过这些孩子和家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成绩真的不是孩子的全部,对孩子而言,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有的变化突然,有的变化缓慢。孩子的穿戴、交往、说话方式、走路姿势等一些细节的变化已告诉我们,他们在变。这些变化,基于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提倡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学习相应知识,做好心理准备,从容面对孩子,感受他们脱离幼稚、走过躁动、步入成年的全过程,体会孩子成长给家庭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今天要带您一起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目前我国有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在农村,有的家长每日为生计奔波,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使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一、教育观念片面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家长存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一般体现在两个极端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有的家长则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的成长不健康。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12.7%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别的无所谓。在这些家长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更重要,他们一般都是以成绩为准则来评价孩子的好坏。导致许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孩子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2.忽视对孩子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大概有30%左右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严重缺乏足够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妇女地位的提高及价值观的嬗变,我国近几年的离婚率逐年递增,校园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数量也随之上升。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思想方面、穿衣打扮方面和言谈举止中,常常会有别于其他孩子惯有的表现。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导致有的孩子心理孤僻、有的孩子行为偏激,甚至还会有个别孩子走上犯罪的歧途。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是特别关注班里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细致地观察他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06,(6)
近年来,我近距离地接触了不少中国家长,他们中有的已经将孩子送到国外,有的在徘徊观望,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孩子出国留学,是困扰许多家长的一个难题。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心理、生理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特别需要家庭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滋润。在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父母让孩子漂洋过海,远离祖国、母亲与家人,天各一方,饱受相思之苦,这样做值吗?我从许多家长那  相似文献   

7.
凭借自己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经过对数百名学生心理问题的长期研究,我认为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家庭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层次、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直接的影响。有的父母对子女期望太高,导致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造成心理畸形;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子女,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久而久之产生了压抑感;有的单亲家庭,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关怀;有些父母自身不良习惯颇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教育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片…  相似文献   

8.
罗玲,旅澳学者,心理育儿专家,罗玲心灵成长工作室创始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同观念、不同心态的父母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心态比较积极,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对孩子的优点不吝表扬和肯定,对孩子的缺点寻求积极有效的改进方式;有的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那些需要改正的地方,甚至担心孩子的不足对其未来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9.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惑。有的孩子沉溺网络,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有的孩子过早出现恋爱的苗头,有的孩子却是被家长误解了。下面这组作品生动形象,可读性强,作品中老师、家长破解各种难题的妙招会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3,(11):84-85
每一位妈妈记录孩子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是用照片,有的是用日记,有的是用视屏,有的是为孩子写歌。作为一位插画师,当然是用画来记录宝宝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如今的独生子女存在人格缺陷、心理脆弱的为数不少。有的固执、冷漠、自卑不合群;有的自负、充满了攻击性;有的怕面对父母和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很大程度都是家长和老师“恨铁不成钢”而过度“关心”的结果。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面对不长进的孩子,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虽然不多,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责骂却并不鲜见。有些父母在批评做了错事的孩子时,习惯用“总是……”“从来不”之类的字眼,对孩子进行不负责任的、夸大其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广西社会心理协会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在广西医科大附小举办了一次欢乐暑假心理团辅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孩子的体验,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感受成长,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吴放 《山东教育》2008,(10):9-11
吴老师,您好! 在此向您求教一个问题。在幼儿园里,绝大多数孩子是正常的。但难免有时会有个别幼儿或是身体或是心理上有某种程度的缺陷。我们其实也知道应尽量给这样的特殊幼儿提供正常的学习、成长环境,但实际中遇到这种情况时,有的老师愿意带,有的则不愿意带;  相似文献   

16.
正如植物的成长离不开水与阳光,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物质和心理的营养。心理营养与衣食住行等物质供给同样重要。我们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我们也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为您解读孩子成长所需的心理营养素,帮助您养育一个健康、阳光的少年。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孩子,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家长的冲突增多,形成“代沟”。家长怪孩子不听话,孩子怨家长不理解,有的孩子甚至和老师之间也产生矛盾,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很不利。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本刊特从本期增设“心理世界”、“青春关照”等新栏目,以加强孩子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理解,相互之间消除隔阂,融洽相处。——编者  相似文献   

18.
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所表现出行为偏离的比例,从整体上说要高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攻击性强,有的暴躁易怒,有的胆怯退缩,有的封闭……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时刻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正常、合理、恰当的心理需要,并运用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调适,使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摆脱因父母一方缺失所带来的心理和情感的伤害,尽快融入到充满关爱、宽容、温馨、和谐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孩子要靠父母养育成长,但是,父母不一定真正、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特长,其实,很多孩子不是没有特长,而是很多父母不了解什么是孩子的特长,更不能很好地发展孩子的特长。每个孩子的特长,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即个体的优势。它表现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如有的孩子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孩子办事公道,实事求是;有的孩子善于交际,对群体的适应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对体  相似文献   

20.
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强,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指出:“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