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很长的作用。家长与幼儿同游戏,还有其特殊的意义。与孩子一起游戏,是父母观察、了解孩子的最好时机。当孩子全身心处于游戏活动中时,他们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等等,往往会毫无保留地反映出来,如有的孩子缺乏毅力,有的孩子较任性等,从而使家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中学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产生巨变的特殊时期,也可以说是“心理断乳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学生不会再像小学生那样把父母和教师看作至高无上的权威,更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顺从和听话。这种“逆反心理”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带来了很多困难。有的家长一下就懵了,不知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行为。班主任也会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以前什么都说,现在回到家就把门一关,话也变少了”。也有的家长情绪急躁,认为这么小的孩子现在就管不了,以后还了得,于是会采取简单粗暴和压制的方式。所以班主任还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做错了一道题,家长或者教师会实施惩罚,如要求罚抄10遍。  相似文献   

3.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入学的时候会和老师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10以内加减法都会做了,不信你可以考考他!”入学后,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再学一年级的数学只不过是炒炒“冷饭”,因此,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比关注数学多得多。“孩子们真的是会了吗?”我仔细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感觉分为三类:1.先知先觉型——有的孩子小时候数感就特别好,不用大人怎么费力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2.不知不觉型——有的孩子教过了他才会,不教绝对不会;3.后知后觉型——有的孩子任凭你怎样启发诱导,他就是不会,等过了一段时期,他才慢慢觉悟。我和…  相似文献   

4.
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有的是因为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家长希望能够通过家教,把孩子所差的功课及时补上来;有的是为了孩子学习电脑、音乐和绘画等专业技能;还有的是想通过家教,使孩子能在同龄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态势。总之,现在中小学生请家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  相似文献   

5.
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一直上不去或者有下滑趋势,如果他经常不听家长的话,或者偷拿了家中的钱物,甚至有一天,因为贪玩竟不回家,身为家长,一定是又气又急。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引导好,家长们可谓煞费苦心。有的家长注重疏导,有的一筹莫展,也有的对孩子大打出手。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现代玩具是现代科技的缩影,它不仅是孩子们的好伙伴,而且也是启迪心智,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好帮手。现在,也有一些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玩具上不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也有的家长在专家的指导下,为孩子选购合乎孩子年龄的益智玩具。但家长头脑中似乎有这样一个概念,玩具只是属于孩子的,与家长无关。因此,许多家庭都是由孩子一个人去玩。有的家长即使在家,即使闲在那里,也由孩子自个儿摆弄,不管不问。以为给孩子买了益智玩具,孩子只要玩了,就自然可以提高智力了。其实玩玩具孩子有很大的学问。有研究表明,常跟父母在一…  相似文献   

7.
你看看人家     
只要孩子们在一起,家长就会看到他们之间的差距,并在不自觉的比较中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尽管这句话没有直接说孩子有什么不好,却隐含着对孩子的不满和指责,以及对其他孩子和家长的羡慕。从家长的语气、语调中,孩子能够推测出这句话中所隐含的意义。且不说这句话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种横向比较本身就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智能结构,都有自己不同的强项和弱项。作为家长,我们要用发展的[光看待孩子,要看到孩子的优势。即使孩子在某方面有所欠缺,家长也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方式给孩子提供建议,引…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家长仍然不重视孩子的游戏。有的孩子没有游戏的时间,家长误认为孩子进行游戏,会影响学习活动、艺术活动的开展,阻碍孩子的发展;有的孩子没有游戏的空间,家长担心孩子游戏时,会把房间里的东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0.
常见一些学生喜欢听着音乐做作业、背课文.有的家长觉得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思维和记忆,劝孩子们把收音机关掉.可孩子们总不愿意听家长的话,他们说音乐能活跃情绪,使大脑处于积极状态.孩子们的话有道理吗?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新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教师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早晨入园时,有的孩子要家长亲一亲,有的要家长抱一抱,有的要和家长说悄悄话,有的会大声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与孩子的日常接触中,家长朋友们经常遇到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撒谎事件”。有的家长把这种事情看得很严重,会感到十分失望,认为这是品行恶劣的表现,开始担心孩子的未来;有的家长则认为是小事一桩,不必大惊小怪。在笔者看来,撒谎自然不是什么好事,如若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会  相似文献   

13.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14.
在本学期 ,根据“认识人民币”的教育目标 ,我们准备结合实际开展超市购物活动 ,其目的就是把认识人民币以及换算关系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运用。活动还未开始 ,家长对这次活动就议论纷纷。有的家长认为 :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 ,学会花钱 ,会染一身铜臭 ,孩子哪还有心思学习呢 ?有的家长认为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小小年龄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 ,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的不好习惯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花钱。也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说 ,这样好 ,放手让孩子花钱 ,孩子养成高消费的习惯 ,长大了就会想办法挣大钱。面对家长各种各样的议…  相似文献   

15.
家长陪读ABC     
家长陪读,只要条件允许,方法得当,对孩子的学习进步是有好处的,现提出以下几点陪读意见,供家长们参考。一、要耐心,不要急躁。有的家长在陪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训斥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这些做法,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而且还会使孩子厌烦学习。孩子掌握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配合家长做好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工作,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自晨检活动开始,活动室里充满了生机,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他们都想把自己最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家长,孩子们的活动迎来了家长的阵阵喝彩。应该说,这个活动为孩子搭建了家园共享快乐的平台。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发生:特设的亲子游戏活动——“二人三足”本来是为增强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而设的,可事与愿违,在游戏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家长能蹲下身来,耐心地配合孩子慢慢走。很多家长为了取得好成绩,拽着孩子的手臂拼命向前,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吃橘子家长剥皮、上学书包由家长背、参加课外培训由家长陪……这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的现象像流行病一样在很多家庭蔓延。在南京市一家以青少年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大型社会办学点现场,有的孩子上课4次后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教室。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8,(11):43-43
感冒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经历的。有的家长将成人药给孩子用,这是常见误区。由于孩子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不但存在剂量上的差别,而且有的药还是孩子禁用的。比如说感冒通,会导致孩子血尿和肾功能损害。此外,像银翘片、康必得等也尽量不要给小孩子使用。孩子有专门的感冒药。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默默无闻的孩子,用极端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被忽视的孩子”。话题要从幼儿园的“开放日”谈起。每到开放日,孩子们就会特别兴奋,那些性格外向的孩子格外活跃,但是也有些孩子只是把这种喜悦放在心上,挂在脸上,却并不急于表现自己。这让他们的家长很不满意,于是有的家长就会把火发向孩子,就像任利萍老师文中的那位家长;也有的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使家长很头痛。面对孩子任性时的大哭大闹,有些家长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答应孩子要求,以求得“耳根清静”;有的家长采取冷落、打骂的方法,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知道息事宁人也好,冷落打骂也罢,都需要一个方法,方法不当,自然达不到教育效果。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教你几招。第一招“先礼后兵”孩子任性时,要分析原因,也要看看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无礼的,当然要拒绝,但是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也很重要。这是理智处理孩子任性的第一步。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的视野不断扩大,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感兴趣的东西也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