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杰 《内江科技》2006,27(6):37-37,42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来源稳定数量客观,所以他们在消费时不考虑价格,注重个性追求,有要满足更高的物质需要从而享受生活的要求,笔者通过考察发现在大学生们的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主观因素、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关键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汽车     
2011年5月18~22日,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现场参展的新能源汽车众多。记者了解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以中国普天为例,已创新了"裸车销售,电池租赁,充换兼容,智能管理,刷卡消费"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构建了面向电动汽车的能源供给运营服务体系。2010年,中国普天开发建成国内首套纯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14,(6):49-49
中国有九成以上家庭使用4个以上的电源插座,但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不知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万用孔插座。近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全国38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消费警示:睁大双眼防风险。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力,启动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形成一个新的消费理论,并为此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是启动消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城乡居民消费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消费集聚程度不同。消费的外部性、规模经济性、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和网络效应是形成这种消费集聚效应的重要原因。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金融工具和商业新业态革新消费工具,完善消费制度,改善农村公共消费品供给,扩大农村公共消费空间,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集聚效应,缩小城乡消费方式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及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其消费既有与其他群体相似的地方,也有其特殊性,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条件、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消费进行了实证调查,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我概念与品牌个性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强  毛雨  白璇  曾峥 《软科学》2008,22(6):38-41
研究了不同类别商品的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不同自我概念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具有外显性特征的商品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理想自我具有一定的关联,而具有内隐消费特征的商品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现实自我具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企业不仅要深刻认识品牌个性塑造的重要性,还要将品牌个性的塑造与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相结合,对于能够实现消费者不同自我概念的品牌象征意义要进行识别、塑造并强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由此可见消费心理对产品销售的重要性.而包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为产品造就了个性.包装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广泛用于生活、生产中,包装设计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时至今日,包装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商品的层面上,它已给人类带来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视觉愉悦以及超值的心理享受.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就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动机及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系较为全面,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总量有所增长,以实物型消费为主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结束,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群体已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一些进口豪华年标价之所以动辄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那其实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产品了,而是车本身所内含的国外车企经过多年积累沉淀的企业文化 每次车展,我们好像总能听到这样的让人唏嘘惊叹的消息:某国外品牌价格不菲的豪华车被国内某富商现场订购。这样的事情不免让一些很“差钱”的爱车人士羡慕嫉妒恨,同时,针对有人愿意花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买一辆车也感到费解:不就是代步工具嘛,如此地消费,买的那叫车吗?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消费动因的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发展的真正动源在于对消费的需求,消费创新构成人类社会独有的发展特征,把技术创新研究拓展到消费的视角,可以为之提供新的诠释;消费创新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归缩,没有消费更新的需求,技术创新将失去方向和目标;没有消费需求的更新,技术创新就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交通规费的征收是取之于车,用之于路,用于发展公路建设,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沟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以及联系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纽带,是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地区发展的最终推动力是本地区有效消费需求,任何地区经济的腾飞和结构的提升都必须建立在优化后的消费需求结构平台上。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并分析了两种最常见的消费函数形式对江西消费结构的适用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改善消费函数形式,得出能从长远上更好反映江西消费状况特征的对数型消费函数。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往往通过消费作为发泄内心紧张的方式,儿童耳濡目染,极易养成不正确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不仅影响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且会多方面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阻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在此,就小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做一定的分析,揭示问题本质,提出建议,希望能推动家长、学校、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徐美芳 《科教文汇》2014,(15):197-198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往往通过消费作为发泄内心紧张的方式,儿童耳濡目染,极易养成不正确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不仅影响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且会多方面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阻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在此,就小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做一定的分析,揭示问题本质,提出建议,希望能推动家长、学校、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凯 《预测》2001,20(6):73-74,47
消费倾向是判断消费需求的主要依据,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助于制定拉动消费需求的政策。本文以江西省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红  杨悦  刘戈  魏静 《资源科学》2010,32(8):1578-1583
随着北京市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趋势。从现代市场需求看,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不仅要求农产品质量水平、外观特色、品牌以及附加服务得到满足,而且对农产品的消费已从解决基本需求转变为满足营养均衡、绿色、健康的需要。本文从北京农产品现状及特点入手,对北京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趋向、消费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农产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北京农产品生产者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很难融合现代营销;市场营销策略运用不充分;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滞后;北京农业信息网络利用水平较低等。提出了北京农产品的消费格局与相关的营销策略:对北京农产品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建立适合北京地区的区域价格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分销,整合营销传播,进一步开展会展经济、事件营销、新闻营销、公关营销等沟通与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试论未来的生态消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斌  赵定涛 《预测》1994,13(3):32-34
试论未来的生态消费模式黄志斌,赵定涛(合肥工业大学230009)(中国科技大学230026)消费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现代“非生态化”消费模式的困境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考虑起生态模式的消费。实践已表明,以尽可能低物质消耗换取尽可能高生活质量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消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可持续消费的地位、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可持续消费的三种消费模式,即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精神消费,并指出可持续消费的实现机制,对可持续消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饭圈”消费乱象丛生。以资本增殖为价值导向的资本的消费逻辑对“饭圈”的宰制是其消费乱象产生的内生动因,资本的欲望逻辑取代粉丝消费的需求逻辑。资本对“饭圈”消费逻辑的控制主要以显隐两条逻辑主线展开,一是通过非强制的诱导消费、非理性的娱乐消费以及无限度的消费欲望鼓吹引导粉丝虚假消费,从而实现显性控制;二是以消费的符号崇拜和泛化的商品意识削弱人的主体性,从而在“饭圈”消费意识形态层面实施隐性控制。“饭圈”消费乱象亟待破除,必须正确认识并克服资本对“饭圈”消费逻辑的宰制,打破消费的符号崇拜,鼓励“饭圈”个性的发展,促进“饭圈”消费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