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期话题限制较多.要写出“雾霾天”或“蓝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有叙述和描写,有一定的评价。可能是感同身受的缘故,同学们的来稿比以往任何一期都多,并且紧扣要求,观察仔细,感受细腻,描述细致,手法多样。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写希腊奥林匹亚的游记。整篇文章论说部分占了大半篇幅,但读起来却毫无学究气,议论、叙述、描写等手法交错,议论时侃侃而谈,观点鲜明但颇具锋芒;叙述时生动传神,描写时有声有色,看似轻描淡写而实质上举重若轻。文章第二自然段,首句是发自内心的议论:“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接着是一段夹叙述类描写,使读者对奥林匹亚的概貌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文势如行云流水,叙述语言优雅而不卖弄;“密树森森”、“清溪浅浅”等描写,使读者对密林、清溪有了形象化的印象。文章中有多种修饰手法的运用,用“苍老”修饰巨石,…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保持了张炜“纯文学”、理想主义等一贯风格,然而在坚守之中,却体现出超越以往的高原气魄。小说不仅打通城乡叙述的界限,在理想主义高扬的同时增强了人物的自审性,而且具有超越本土经验的思想性和风格多变的创作手法。这种超越标志着张炜创作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茅奖的获得,也体现出文学对他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吴伟业在创作《圆圆曲》时,采取的是一种开拓性的叙事手法,采用“复调”的叙述,时空的跳转,淡化了的讽刺意味。“反讽”的应用,表现出作者创作时的两难境地。本文从《圆圆曲》艺术形式之叙述人的变化和叙述时空变换的角度分析《圆圆曲》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虽然记载了秦始皇坑杀方士儒生一事.但对坑杀的具体情况却没有明确叙述。河北青县一中刘振修老师《秦始皇是如何“坑儒”的》一文引用了一些《史记》以外的材料,以求补充说明司马迁记载的不足,揭示秦始皇杀人手法的残忍。正好我对坑儒事件也有所关注,现在此谈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读来令人失望。一部小说的形式足够花哨,但内容却很苍白、浅薄,让人读后感觉并无新意,或者并没有多大意思,这应该是致命伤。《生死疲劳》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手法,比如章回体,比如驴、牛、猪、狗、猴的六道轮回,有人称之为“向我们伟大的古典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理解与把握世界的方式。同样,小说以蓝解放、大头儿和莫言三个人来叙述,在叙述中拼贴小说中“莫言”的一些作品,以及“莫言”作为小说人物的出现,也为新潮的批评家提供了理论阐释的广阔空间,但也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7.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关汉卿元杂剧公案戏代表作之一,可简称《蝴蝶梦》.《蝴蝶梦》结合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喜剧形式落幕,让《蝴蝶梦》戴上“喜剧”的光环,产生明显反讽效果.“以悲剧叙述,以喜剧结局”根源在于:元杂剧创作形式的特殊要求;儒家伦理观念惩恶扬善的历史要求;以不现实喜剧结尾消解“悲剧”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未叙述”和“未发生”的叙事学概念来剖析美国作家欧茨的小说《黑水》的叙述手法并挖掘其中的潜在讯息。本文发现《黑水》不仅借助未叙述之事还原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政治、文化和一个典型的美国姑娘的一生,还通过未发生之事,即小说女主角凯莉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本可以发生但是却未发生之事的遗憾,给面临相同困境的女性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圆圆曲》艺术形式之叙述人的变化和叙述时空变换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究背后的原因。吴伟业在创作《圆圆曲》时,采取的是一种具有开拓性的手法,“复调”的叙述,时空的跳转,淡化了的讽刺意味,“反讽”的应用,表现出了作创作时的两难境地,其根本在于宗族伦理与自由伦理的矛盾。而此种矛盾在诗中的艺术表现,也正是《圆圆曲》魅力长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的诗歌中广泛应用了小说化手法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是,由于“小说化”与“戏剧化”、“非个人化”以及诗歌“大众化”概念之间的交织纠缠,使得“小说化”手法的内涵却并不清晰。考察“小说化”手法这一概念的来源和发展,辨析它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呈现卞之琳诗歌中“小说化”手法的清晰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文学技巧或手法只有在被用来成功地叙述故事时才有价值。《天真时代》的成功应该归因于伊迪丝·华顿巧妙地运用了独特的“重复”叙述策略来阐述她的主题。这种手法体现了作家的精湛小说艺术,同时为这部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文章尝试用米勒的重复理论的核心概念“异质性假说”来解读这部普利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2.
关于鲁迅先生的《祝福》在写作上的特点,人们已经谈得很多了,诸如情节的凝炼集中,结构上的采用倒叙手法,环境描写的巧妙精当等等,然而关于它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却往往很少有谈及,被人忽略。其实《祝福》对比手法的运用是非常突出的,并且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它主要表现在对鲁镇的四次“祝福”和两次祭祀的描写中。第一次“祝福”是文章开头,描写鲁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在“满天飞舞”的大雪和“烟雾”中“乱成一团糟”的“祝福”。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而受尽折磨的祥林嫂却在这富人们的“祝…  相似文献   

13.
《风景》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衷作之一,给读者呈现了。零度情感”之下的客观化写作.本文试图从作品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叙述写作手法入手,探究在这一叙述下的作品通过“距离设置”实现客观化的方式以及知识分子审视目光之下“零度情感”的深层内蕴.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课标讲的有创意的表达,显然不同于以往“让学生能清楚地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的提法,“写清楚”只是一种叙述过程的技能,“有创意”却是融入了  相似文献   

15.
香港女作家西西的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但在具体的写作手法上又有非典型之处,主要表现在“蒙太奇”手法和话语模式的运用这两个方面。由电影移植到文学中的蒙太奇手法被称为“文学蒙太奇”,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小说中主要使用的就是文学中非典型的“动态蒙太奇”。从话语模式的角度来看,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点的交互组合,使得小说在平静的文字中蕴藏极大的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16.
《喧哗与骚动》的标题出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一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福克纳以一个家庭的“喧哗与骚动”向人们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精神面貌。福克纳运用现代派手法表现了这一主题:首先,福克纳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而这又不同于乔伊斯等人“流水帐”似的“意识流”。他先用“意识流”手法勾勒出一个梦幻般的、模糊不清的情节,最后采用传统的第三人称写法,真实“意识流”所造成的空白,使朦胧的故事全貌逐渐显现出来,变得明朗而清晰。其次,福克纳注意运用“时序颠倒”的手法。他摔碎了时序的“框子”,从而轻松自如运用那种“.出众的艺术”来描绘那个年迈而“生死的世界”,借以突出历史与现实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红旗谱》是十七年时期的主流文化资源之一,虽然意识形态规约了其主题的阐释,但却没有操纵它的全部叙述机制。其文本在叙述谋略、文化意蕴、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呈现出与古典文学之间的继承关系,从而表现出了丰富的历史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8.
《渡河少年》给读者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深为作者的匠心独运大声叫好,文章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语言平实,蕴味深远。“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运用白描的手法开头,点染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精练严谨的文字表述却浸润了诗的意蕴。“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简洁的两句抒情把少年擎着衣服、书包在水中游泳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少年那  相似文献   

19.
拟话本小说的忠君悲剧只出现在陆人龙笔下,明末礼崩乐坏,陆人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为“忠君”树型,他在真实叙述一个个忠君悲剧的同时,客观上却解构了“忠君”。我们看到了陆人龙对忠君的血腥与困顿的正视,看到了他理想中对慈悲的坚执,更看到了他对事实上的疏离与脱离的揭示与无奈。于是,我们在一群英雄豪迈决绝的身后,看到了他们的日暮途穷。  相似文献   

20.
宋代有个名画家叫郭忠恕,画艺极精妙。一次他与几位同行同以“高峰图”为题绘画。别人的画都从山脚画到峰顶,巍巍峨峨,顶天立地;而郭忠恕却画云海之上,峰顶隐现,气象万千。相比之下,郭忠恕的画自然高出几筹。有人写诗赞日:“意在画山却画云,云海茫茫逞奇能。休道云际山形隐,胜他壁立一万仞。”这种“借云画山”的技巧,运用到写作上就是“借宾衬主”的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可以通过下列三种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