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谈》杂志副总编、青年评论家张正宪近年来以“苏北”等笔名,在《半月谈》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他的评论以其“谈得新、谈得深、谈得准、谈得活”的特色,引起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瞩目。《论快》、《论放》、《土政策评说》、《先富后富,天平的支点在哪里?》等篇章是他大量评论文章中的得意之作,读者纷纷来信表扬。当我探问他撰写评论的心得,从他嘴里立刻跳出三个关键词:“睿智、情感、文采”。  相似文献   

2.
睿智、激情、文采──访《半月谈》副总编辑张正宪蒋祖 夏初,在北京国谊宾馆参加《半月谈》杂志15周年庆祝活动,恰巧与该社副总编、青年新闻评论家张正宪同住一室,闲聊间,话题不由自主集中到当代中国的现状和新闻评论的走向。近年,张正宪以“苏北”等笔名,活跃在...  相似文献   

3.
龙忻成 《新闻窗》2006,(2):46-46
今年.全省一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协“两会”刚开完,1月23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即刊发了署名“余心声”的新闻评论《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写在“两会”闭幕之际》(以下简称《论抢抓》)。同日。贵州各地党报党刊及综合类报纸亦刊发了此文。这是继去年“余心声”《论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和《论细节决定成败》两文之后的第三篇重头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4.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媒体从业19年后,于2001年起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版新闻著作《新闻公关艺术》《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评论》《与灵魂对话》《新闻报道策划》等,其中《现代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列入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之余,应邀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大学和新闻单位讲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与古典文学渊源很深。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新闻的祖师爷。我国老一辈的新闻家和新闻评论家,都从唐诗宋词、笔记小说、古代散文中学到精炼的笔法与论断的方法。《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和《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是当今报刊上的“文前按语”与“编后”的滥觞;从金圣叹评点《水浒》、《西厢记》和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到今天的文中按语,可以找到相通的轨迹。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是从桐城派的“清真雅洁”走到“经世致用”的第一人,他把孟子以后中国传统的政论文章,用在评论时事政治问题上。梁启超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政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园地里的一种重要体裁,随着传媒的变革发展和受众的需求变化,已愈来愈为业内外人士所重视。本人曾试笔新闻评论多年,自1990年代始,先后担任过《泰州市报》"及时语"、"寻味集",《扬州日报》"扬州半月谈"、"一周走笔",  相似文献   

7.
米博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有着长达四十多年的一线新闻评论工作经历.尤其是,他曾长期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评论工作,领导并参与撰写人民日报社大量重大社论、要论,这些文章产生过重要的社会影响.2017年,从业界转身学界,出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之后,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做好新闻评论教学工作,如何为党的新闻工作培养优秀的评论员.这部《新闻评论实战教程》正是米博华先生结合自己丰富的新闻评论经验和当下新闻评论教育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独特回答.  相似文献   

8.
陈栋 《今传媒》2006,(5X):4-6
4月底,“新世纪第二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数十家媒体与高校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递交相关论40余篇。从本期起,本刊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推出“《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选登”上下两组,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9.
《半月谈》总编辑闵凡路在谈到评论的写作时,列举了十条忌讳: ——忌“空”:评论最忌空大。方方面面都论到什么也讲不透。  相似文献   

10.
你想做一个合格的新闻评论工作者吗?你想做一个优秀的新闻评论家吗?那么,你就得加强理论修养。掌握写作技巧,懂得文法、修辞,这些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在于理论修养。 新闻评论的穿透力在于理论,新闻评论永远离不开理论启迪和观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  相似文献   

11.
在报刊如林的我国舆论界,刊龄只有十年的《半月谈》是一个谜一样的刊物。在北京各邮局“花团锦簇”的橱窗里、期刊架上,难得发现它的存在,即使有时摆上一两本,也难得引人注目。然而,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机关报新闻出版报头版头条位置,却刊登出介绍《半月谈》魅力的文章;在全国新闻界有影响的杂志《中国记者》上,有人专文谈论“半月谈现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新闻时政类期刊主要有创刊于80年代初期的《半月谈》和《瞭望》杂志。1993年以后,《南风窗》(创于80年代中,90年代中以后定位于新闻时政评论)、《视点》、《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一大批综合新闻时政类期刊跃然出世,形成了一个新闻时政的刊群,若干年风雨历炼之后,这批刊物已各具风姿,气候大显。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一种集报道客观新闻事实和阐发写作主体鲜明立场、观点、倾向性双重目的为一身的新闻文体。“评论家族”的写作方式不断改进与丰富,同步于整个新闻报道改革进程。随着世纪之交国内新闻媒体走入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亦随着新闻从业人员对自身事业独特规律日益自觉强化的科学意识.评论类文体写作的突破与创新,以它独具的群好口碑”、传播效应,日益显示其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深受广大群众好评的《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新闻纵横》(中央电台)、《求实篇》(中青报)。《今日话题》(光明日…  相似文献   

14.
侯磊 《军事记者》2013,(8):56-57
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新闻理论上的每一点创新都来之不易。而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主编朱金平,长久以来不断致力于新闻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先后出版过《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论突发事件报道》《军事新闻摄影论》与《舆论战》等多部实用新闻学方面的专著.发表过100多篇新闻学论文与新闻工作评论。尤其是他在新闻理论创新上的勇气与突破,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新闻评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不但特别注重发挥新闻评论对革命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还结合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自己动手为《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写出了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评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评论的渊源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先秦时代的论说文。19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文体与大众化报刊紧密结合,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因其对社会进程广泛、深刻的影响,著名的评论家曾被誉为“一笔胜过百万师”,经典的评论则往往成为历史转折点的标志。然而如此辉煌灿烂的新闻评论历程,却至今缺少对其进行全面总结的专著。这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憾事。去冬今春,具有补阙性质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以下简称《评论发展研究》)的付梓面世,为这一研究领域增添了一部极具特色的力作。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胡文龙教授主编,中国…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历来为媒体所看重,被视为报纸的旗帜,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浏览《人民日报》及华东版、《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的评论栏目,细细品读有关评论,感受到了新闻评论的“新鲜气息”:报纸评论从形式到内容正在悄悄地“创新”。  相似文献   

18.
邓辉林 《新闻前哨》2009,(10):80-82
常见的新闻评论论著及论文中,对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立意、论证、谋篇布局等宏观方面谈得较多,而鲜有作品就新闻评论如何开头进行具体论述。本文结合具体写作实践,概括出六种新闻评论的开头方法,可为新闻评论写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在新闻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谈论起来,绝大多数同志都不否认,但在实践中,不少同志,包括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并不是那么重视。以致评论工作的薄弱状况长期改变不了,评论学的研究工作也大大落后于新闻学的其他领域。为了促进新闻评论的写作和评论学术的研究,本刊从这一期开始,新辟“新闻评论家”专栏,系统地介绍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数十位新闻评论家。每一位三千多字,概括笔政生涯、历史地位及写作技巧和风格上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历史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相结合,并借此在新闻界呼吁、倡导一些“阳刚之风”。希望有条件的作者赐稿,广大读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设,以便共同办好这个专栏。  相似文献   

20.
木东  力茗  柯根松   《今传媒》2006,(4X):9-10
赵振宇。辽宁人。满族。2001年从长江日报社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前,曾任长江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和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撰写《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划导论》等作多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