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全国每年都有60多万大专院校毕业生要分配就业,分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它还一直是高校校园里的一个热门话题和敏感问题。高度重视和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能够愉快地走向社会,这对顺利完成分配就业任务,对维护学校和社会政治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处于边远地区,要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又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其任务是很艰巨的。现联系我校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十年来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回顾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搞好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既是对高等学校“产品”的检验,又是向社会输送人才。毕业生分配工作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的。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10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经历了多次变化,有人认为这是“政策多变”、“大起大落”。实际上,毕业生分配工作四个阶段的变化,正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3.
“搞现代化,关键是科技,基础是教育。”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教育事业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北京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北京市的教育事业,八十年代要有一个大发展,为九十年代的经济振兴和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作好人才准备。人才的培养包括高等和中等的人才培养。当前我国教育结构比例失调,大学毕业生与中专毕业生的比例,大体为1:1,结果有许多大学生要做中专生的工作,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人才短缺,最突出的是  相似文献   

4.
高师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毕业生采取的是国家统一分配的就业制度,新中国建立以来,高师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沿革经历了三个时期。 1、建国后至“文革”前 建国初期,国家百业待兴,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当时全国毕业生人数每年仅几万人。因此,国家不但制定分配政策,而且全国统一编制毕业生分配计划,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师范类毕业生不但被圈定在教育系统任教,而且每年还抽调一定数量的文史、理科及其他科系的毕业生到学校任教。这种高度统一的计划分配体制,对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954年政务院文件就指出:“过去,在制订师范、  相似文献   

5.
由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正是高师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我院围绕提高毕业生素质,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人才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 我院坚持每隔二、三年都要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发现高师毕业生中存在问题,即:毕业生敬业精神不足,3…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观念在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中也产生了积极反响.三十多年来由学校包产,国家包销的计划经济的毕业生分配模式正在被冲破,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引入了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逐步向“国家不包分配”过渡.过去大学生分配被认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统统由国家包下来.近两年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尤其是某些理科专业的毕业生分配中出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现代就业制度,国家不再包分配.五年来,沧州市所辖各县(市)的教师进口关闭,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内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师范类毕业生不能在教育系统就业,一方面影响了沧州师专的招生和办学,另一方面造成了沧州市基础教育人才断层,教师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沧州市教育事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此展开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事业的母机,高师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重任,而作为未来的教师,高师院校毕业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优秀的人文素质,方能胜任教师这一神圣的使命。本文就高师院校毕业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开设及实施存在的问题,意欲探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招生与毕业生分配的配套改革,是我国教育总体改革的重要方面,是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计划管理制度和调控手段,逐步建立计划与劳务市场相结合调节机制的关键环节。本文试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分配配套改革的若干问题,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145-148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型人才。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却偏离了原来的学习方向。这种现象的出现,缘于国内整体不乐观的就业局面、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学非所用,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高校要优化教育结构,毕业生个人要改变就业观念,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了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东北。为适应这一形势,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则重任在身。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各高职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企业中去,在企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十亿多人口,八亿多在农村.办好农村教育至关重要.十三大报告强调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经济建设要转轨,农村教育也有一个自觉转轨问题.这就是说,要把农村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各项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当地所急需的初、中级人才的轨道上来.这是农村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转轨是深化农村教育之急需农村教育为当地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一个规律性认识.有的县二十多年前就普及了初等教育,但由于办学思想没有明确为当地建设服务,辛辛苦苦培养的相当数量的中学毕业生考进了高等学校,一去不返.这期间县里也分配来一些大专毕业生,但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200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办高职,就是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学生就业办学,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培养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所属的全国重点院校,每年约有80%多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全国煤炭生产建设第一线工作。由于煤炭生产基地大多地处偏僻地区,工作条件艰苦,因此,毕业生远离家乡,工作在基层,是我校毕业生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难度所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改革毕业生分配办法的同时,始终围绕“学煤爱煤”这条主线,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毕业生献身煤炭事业的革命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恢复高考、实行统一分配制度以来,我校连续十一届毕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省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分配都是由省教育行政部门下达计划分配方案,学校按计划负责派遣的.为调动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增强学校主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学校教学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省教委发出通知,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如何在国家有计划培养人才的同时,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人才培养;怎样使招生和毕业生分配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人才是不是商品等问题是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这些问题也有争议。现发表缪启年同志的一家之言,旨在引起研究和探讨。欢迎在这方面有研究的专家、读者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至1985年,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总的模式是“统包统配”。这种分配制度是与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国防、能源、交通、教育等系统对人才的急需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这种分配办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最了解毕业生情况和专业使用方向的学校在毕业生分配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没有发言权,用人单位没有选择毕业生的权力,毕业生没有表述自己分配志愿的机会。培养与分配脱节,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缺乏动力和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制度、企业法等各种改革措施的出台,这种“统包统  相似文献   

18.
衡量研究生教育的成效,不仅要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重要的还要看研究生毕业后能否有效地充实到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各个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收到较大的社会效益。“六五”期间,我国已毕业硕士生38000多名,毕业博士生350名。但是,从近几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分配工作来看,极大部份毕业生分配在高校和研究所,还有相当数量在国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留学,而分配到人才非常缺乏的产业部门、工矿企业者为数甚少。据上海高教局统计,上海地区“六五”期间共毕业硕士生5813名,留培养单位或分配至高校、科研单位的共占82%,在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占10.9%(其中出国留学占2.7%),分配至工矿企业的仅占4.2%。而143名博士毕业生,则全部分配在高校和科研单位。近几年由于人才青黄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宏观分析朱广贤,起为民目前,高校毕业生分配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混乱现象.仅从分配环节找路子,已经很难解决分配问题,笔者从宏观上对高校毕业生分配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搞好人才预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搞好毕业分配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角色的转换——对高校毕业生择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分配,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大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而选择岗位的时机。一般说来,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职业目标不确定,以至无所适从、见异思迁,对分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对未来怀着种种希冀,同时对陌生的工作、生活又有些茫然。因此,在毕业生分配阶段,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择业教育是个极好时机。实践证明,抓紧、抓好这个时机,能为整个毕业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毕业生能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忽略、轻视了这个时机,采用强硬性的行政手段,势必造成人才的浪费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间题。所以,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深入、细致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毕业生分配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经验,就高校毕业生择业教育谈谈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