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说《白河逝水》内容的沉重感和人性的丰富性,离不开作家在技巧的匠心独运。小说在故事过程中运用多重叙述方式,为实现小说意义的生成提供了可靠的承担者。以儿童为主贯穿始终和成人视角的隐而不显呈现出回溯性叙述;"说书人"视角凸显叙述的继承性,增强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从而为小说的发展结构一个完美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对儿童及其生存状态的书写构成沈从文湘西小说独特的审美视域。他常常以回溯性儿童视角的叙述方式来叙述他的童年记忆,用一颗童心来体察儿童的内心奥秘。他在小说中以诗性之笔来书写儿童的自然人性,表达那种未经都市文明浸染的原朴而单纯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3.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评读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新创作的儿童小说为引起,主要从儿童小说叙述方式中切入点和叙述视角的技术层面上,探讨典型儿童小说在创作上形成的、童年故事童年精神与成人创作理念相融合的一个无痕的二次元世界。即强调作品在贴近儿童心灵、附和儿童精神的同时,将成人作家所拥有的人生经验和思想积淀,潜藏在浅显朴拙的故事背后。并以此建构儿童小说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视角小说是以儿童视角为主要叙述视角的小说.儿童视角小说的形成包含了"儿童解放"思潮的影响、作家自身的情感动因及自觉的叙事策略等因素.儿童视角小说可以呈现出诗和美、复调意味、陌生化等常规的美学意义.但随着儿童视角小说从原先的重内容和审美品格的表现转向了重对形式和叙事技巧的开掘,其审美形态复杂化,美学意义也丰富了.  相似文献   

6.
儿童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迟子建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其叙述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性之美得到充分体现.儿童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灿烂的童话般的世界,使作品在叙述风格上更具张力,给读者创造了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以"儿童视角"为本位进行的小说创作,不能仅仅因为儿童是叙述主体,就想当然的被认为是幼稚的小说,其实以"儿童视角"创作的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小视的,以鲁迅,萧红,余华,王朔等知名的作家为例,探究其产生的价值以及形成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视角"本来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小说作者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表露出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悲情小说以其特有的叙述方式和视角在浅唱悲吟中呼唤人性的觉醒。她的作品常用儿童的视角,通过不谙世事的儿童的眼光来折射社会和人生的色彩。在作品的构建上,以独有的超常规的语言和散文化的结构来构建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在作品中多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作品深层的意蕴。不论是儿童视角,还是散文化的句法和结构,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萧红的小说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前后,王蒙小说的叙述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此之前他采用的是传统式视角,此后,虽然仍然使用第三人称,但已不再是传统的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主人公为视角的有限视角叙述。而王蒙小说这种叙述方式的转变正是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历史文化的变迁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转变也使我们看到了作家读者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儿童小说,在儿童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讲,年龄较小的儿童喜爱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寓言等样式。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逐步扩大,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反映纷繁的社会生活的儿童小说,就逐步代替了一般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与成人小说一样,儿童小说的叙述方式,一般也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小说,除了普通的由“我”来叙述故事的样式外,还有自传体、日  相似文献   

12.
成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是一个具有深层意味的叙述策略。儿童视角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限知叙述,也包含着作家疏离成人经验、借助儿童感知和视域重新整合生存体验、阐释世界的自觉选择。儿童视角小说作为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述语调和美学风格,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以及作家个体的文化心理。同时,儿童视角的理论品质、发生机理等问题具有相当的理论魅力也是亟待进一步厘清、探讨的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13.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14.
小说叙述视角通常划分为限知视角与全知视角。叙述视角有共性价值,但在不同小说中亦有独特的价值。当下,对叙述视角的套路化分析往往忽视了其独特价值。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复活》为例,探究叙述视角的独特价值与小说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儿童视角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叙事结构、言语表达营造出别样的故事空间,表现出丰厚的文本意蕴.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内的几篇经典儿童视角小说,分别就儿童视角小说的内容与特征、解读儿童视角小说的基本策略、教学儿童视角小说的建议等三个方面,探究儿童视角在小说解读与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对于萧乾来说,童年记忆作为生命体验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仅始终围绕在他的情感世界周围,而且通过儿童的视角自觉地转化成他小说创作的一种思维模式,最终成为他的小说创作之源。特别是探究萧乾小说儿童视角叙事的动因与儿童视角的叙述功能,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与体会作家对于人生百态的理性审视和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18.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刘军 《现代语文》2007,(6):79-80
叙述视角是区分小说不同叙述方式的标准,越来越多的作家在这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以便更好地突出主题和取得艺术效果。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小说《浮生如梦》中采用多重叙述视角,生动细腻地透视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为文化偶像的女性在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幻与灭。本文试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各种叙事视角在该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以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视角是一种"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的表达策略"①。它并不等同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一种文学类别,儿童视角则是一种叙事策略,儿童文学并不都以儿童视角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