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亮 《考试周刊》2010,(41):32-33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2.
七色镜     
扬琴又名蝴蝶琴等。约明末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3.
[扬琴]旧称“洋琴”,也叫“蝴蝶琴”。击弦乐器。发源于波斯、伊拉克一带。约于明末(公元1600年左右)传入我国。以往扬琴只用于民间合奏、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伴奏。例如江南丝竹、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北京琴书、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内蒙二人台等。现今扬琴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合奏,是各民族管弦乐队的重要乐器  相似文献   

4.
琵琶在明清时期十分兴盛,与同时期的民间音乐形成了一荣俱荣的大好局面,明清时期的琵琶在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民间音乐中主要作为伴奏乐器出现,并且广泛运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相长.  相似文献   

5.
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可分割的艺术,中国民乐在中国古典舞的意蕴呈现中具有重要作用。扬琴是民族乐队中伴奏功能比较全面的乐器,分析它在古典舞的节奏、旋律、韵律等方面的功能和运用模式能更好的促进民乐伴奏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扬琴作为民族乐器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民乐的伴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对民族文化关注的不断提升,作为一名扬琴工作者,深深感受到民乐文化发展的欣欣向荣。同时更深刻体会到对扬琴在伴奏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扬琴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感悟中发现,发现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伴奏能力。本文从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加强与人合作能力、提高伴奏应变能力三方面入手,浅谈关于扬琴伴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扬琴传统乐曲的流派和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琴不仅是中国民族乐队中主要乐器之一,而且还是中西混合乐队中的常用乐器。它不仅擅长于伴奏,而且还是表现力十分丰富的独奏乐器。扬琴传统乐曲分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四大流派。四大流派均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8.
说唱音乐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说唱音乐有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说唱音乐的历史悠久,它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说唱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中的里程碑,这表现为两点:一是说唱音乐继承和发扬了民歌的精髓,孕育和促进了戏曲的产生,二是说唱音乐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器乐的发展,丰富了民间器乐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魂。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如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比其他诸如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更具有生命力,是其他音乐的源或根。因为,民间音乐生于民众之中,活跃于民众之中,最贴近人民群众,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然内容。  相似文献   

10.
研究扬琴伴奏历史的发展为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扬琴伴奏课程做好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扬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扬琴伴奏的重视,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促进扬琴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扬琴伴奏课程的实践可以使扬琴专业更多元化的发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扬琴伴奏课程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扬琴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阳鼓词,中原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萌芽于明清时期,因其表演形式为一人表演、以击鼓和碰击犁铧片为伴奏击节乐器,演唱时,起腔及落腔的拖腔都是用鼻子哼出来的而又被称为南阳鼓儿词、鼓儿哼、犁铧大鼓等。其唱腔音乐声腔板式与道白、伴奏、语言、音韵及其曲目在众多说唱艺术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扬琴已在我国发展了三百余年。解放前由于不受重视及科学技术落后,扬琴无论在表演还是乐器改革上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解放后,在一段时期内,扬琴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成为了极富表现力的民族乐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形成,扬琴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原来的伴奏乐器变成一件技巧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独奏兼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13.
东北扬琴流派艺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北扬琴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东北扬琴是民间艺人在与东北民间音乐广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立的艺术流派。它因“吟、揉、滑、颤”等演奏技巧的运用而别具一格,音乐刚柔相济、韵味浓郁,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的扬琴艺术流派。东北扬琴的代表人物有:赵殿学、王沂甫、宿英  相似文献   

14.
随着音乐发展体系的不断创新,扬琴由伴奏乐器逐渐向独奏乐器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固定的设计模式为研究点,根据具体变化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扬琴演奏技法作为区分各个流派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扬琴技术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音乐发展体系的不断创新,扬琴由伴奏乐器逐渐向独奏乐器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固定的设计模式为研究点,根据具体变化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扬琴演奏技法作为区分各个流派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扬琴技术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孕育千年,四川扬琴诞生和生长在这历史悠久的祖国大地上,四川扬琴属于中国扬琴流派的分支,曾经是一种说唱艺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然而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四川扬琴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发展停滞不前,为了使四川扬琴保持永久生命力,应对这门艺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其继续焕发光芒。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含民间歌曲、民族器乐音乐、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等五种艺术形式在内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视唱中关于中国民族音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从学习民族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入手,展开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历史的沿革,自明代扬琴传人我国已近四百年。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扬琴这个舶来品开始在各种地方曲艺和戏曲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论是北京琴书,还是山东琴书;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都可以看到扬琴与各地区民间音乐的融合。正是这些早期的铺垫,塑造出了扬琴的地域性风格。建国后.扬琴艺术不论是在扬琴乐器的改革上.  相似文献   

19.
分析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海丰 《考试周刊》2012,(81):173-174
扬琴是一种舶来乐器,从波斯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了,在我国发展较为完善,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扬琴专业教学,在扬琴学习中调音与伴奏是很重要的环节。可在教学中,这两个环节常常缺失,本文就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距今时间的远近不是新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区别,而是表现形式上的区別,也就是说现今创作的音乐只要是表现形式上跟传统音乐一样,那它也属于传统音乐。由于历史的积淀,传统音乐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带着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音乐学者学习研究,而民间音乐作为传统音乐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必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所在.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表演创作》一书中,作者以中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民间歌舞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