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个性色彩”是高考《考试大纲》“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具体要求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要求。有个性色彩,就是要张扬考生鲜明的个性,发掘考生写作的潜质,展示考生思维的智慧,激发考生写作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覃忠盛 《考试周刊》2009,(33):42-43
申论终端写作,是指“申而论之”的写作过程中,经过了审题、构思,明确了虚拟身份、论述主题、文章标题,拟定了写作提纲之后,直接落笔写作正文的最后环节。这是申论考试全程的“最后决战”。“引论-本论-结论”是议论文最基本、最通用的结构形式,申论写作是考场作文,讲究时效,考生又多是缺乏专门写作训练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体式华丽转身。虽然开放、灵活的新材料作文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展示丰富的写作才情,但从议论文文体写作情况看,从蝴蝶的角度切入的“美丽的蝴蝶,煽动了生态的翅膀”这一关注生态问题的最佳立意却成配角,全省70%的考生从蜡烛角度的“小大之辩”立意成主流:“小大之辩”这一立意可谓撞车惨烈。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依据新课标精神.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适当放宽了对考生写作内容的限制.有利于践行写作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考生有个性的写作.尤其注重考查考生的写作思维水平,特别是思辨能力,以及与之同步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强化写作检测的思辨性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文备考历来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作文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语文的成败。尽管师生要重视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的写作是毋庸置疑的,但写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也是大家公认的道理。而尝试“非常规文体”的写作,不能不说是一条好的途径。所谓的“非常规文体”,是相对于一般的常规文体而言的,它的行文方式是比较特殊的,构思也比较独特,给人以异彩纷呈之感。这种写作为考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  相似文献   

6.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确实涉及到考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审题立意的能力、选材构思的能力、行文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一靠阅读积累为之“蓄能”,二靠长期练笔造就“硬功”。从这点上说,写作之“冰”确非“一日之寒”。倘能在考前注意一些写作的策略,展露其“亮点”,则会取得“速效”,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7.
今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题是“转折”,“转折”的词义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题意明确,写作范围既避免了有些话题的过度宽泛,又给考生一定的写作空间。以此为题,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并且比较贴近考生的实际,因而对考生写作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所供材料简洁明了,能够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其中“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明示了写作的重点,为判定优劣提供了重要根据,为分数的正态  相似文献   

8.
“有创新” ,是考纲对话题作文的特别要求之一 ,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四项要求。这是对思维的要求 ,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它具有限制性 ,即对考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约束力 ,通俗地说 ,就是给考生规定一个写作的“范围” ;它更具有开放性 ,其写作要求往往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 ,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写作情境 ,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概括地说 ,所谓“话题作文” ,即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 ,激发想像 ,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应该说…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作文议论文试题要求考生在“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两种观点中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或议论文)参加辩论。从实际写作来看.写“近墨者黑”的考生,大都举了“孟母三迁”的例证,举了某单位负责人利用工作之使,受贿犯罪的例证;写“近墨者未必黑”的考生,大都举了党的好干部面对资产阶级的腐蚀、拉拢,拒腐蚀、永不沾的例证。应该说,这些例证都是典型的。可是,这些只能作为证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一、如何快速选定文体。在考场上,什么最宝贵?时间。假如考生面对文体不限,迟…  相似文献   

11.
中考半命题作文“人气”渐旺,其原因在于它题型灵巧活泼,让限制与开放完美结合,束缚与自由高度统一。既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平台, 又给考生指明了写作的思维方向。它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彰显写作个性,展示自我的才情,显现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张皓 《大学时代》2004,(7):46-47
雅思考试全称为国际英语语言测试制度(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简称IELTS。该考试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个单项,在听力部分”International”一词表现尤为突出。在雅思考试中,听力部分通常是最先测试的部分。由于其语速较快,内容较多,常成为考生的心头之痛。 因此听力得分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继续后几个部分时的心情, 很多考生在听力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就“自暴自弃”地对付后面的阅读和写作,从而并没有达到检验自己英语水平的真实目的。如何应对雅思听力也就成了广大考生的当务之急。在雅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庆军 《现代语文》2006,(7):126-126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摒弃了过去那种只限写某一种文件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确实能让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能够让考生在考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是指考试命题只为考生提供一个“谈话的中心”,这是作文写作的基点,考生作文内容只要与题目阐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即可。通常,命题人用一段揭示语引出一个话题,启发思考,考生可以在限制的范围内选用一定文体形式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具有鲜明的特点———“自由”,表现为:从内容上看,审题难度降低,写作内容宽泛,只要围绕话题立意构思,阐发个人的见解即可,为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二是从体裁角度讲,淡化了文体观念。考生可以根据写作内容选定适当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于某种或某几种较常规的固定的文体。阅卷…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天津市中考作文是以“心事”为话题的作文。命题者特别关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题目中的提示语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由于话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考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利于他们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一1.题材新颖,凸显个性我们为考生活跃的思维而喝彩,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题材新颖的文章。散文《2008!我的心事》,考生以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为抒情线索,讲述了“我”对2008年奥运圣火的企盼,文章充满了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你那扇心灵之窗》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有着“美妙的歌…  相似文献   

16.
《新高考》2005,(7):69-70
一、2005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写作要求的变化 2005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中比较笼统地提出了写作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由此可见,2005年强调了写作的要求,告诉考生在写作时语法和词汇使用要准确,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文字表述上分析,2005年首先强调的是“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其次强调了“考生用一定的句型和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要清楚,有连贯性”;第三强调了“要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是其他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2007年高考英语试题改革,原书面表达题改成“基础写作”和“任务型写作”或叫“写作1”和“写作2”,赋分值各为15分和25分。现结合例题谈谈这两种写作新题型的写作思路,供考生参考。一、基础写作基础写作和以往的书面表达一样给考生提供情景,情景说明可以是“文字”“漫画”“图文结合”。但有苛刻的限制: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所有的“情景”内容,而且要有(至少)3个复合句。我们认为,之所以这样要求是要考生注意在写作中提高使用语言的档次,考查考生真正驾驭语言的能力。请看下例:写作1(共1小题;满分15分)请根据以下的情景说明,使用5个规范的英语句子描述所给的全部信息内容。【情景说明】1.星期日早上去银行取钱。2.摩托车锁在树上,放心离去。3.银行出来,车不见。4.砍树,偷车。5.狡猾小偷。【写作要求】1.自命标题。2.必须使用5个句子介绍所给的全部内容。3.将5个句子组成连贯的短文,必须保证有3个句子为复合句。4.字数要求:60-80字。放心了…【写作思路】这是一篇既有图画又有文字提供情景的基础写作题。故事很简单,考生在写的过程中不要考虑太复杂,以免写偏题。要求中的第一项就是“标题”,所以我们的作文如果没有题目,会被扣...  相似文献   

18.
0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在全国首创性地替换掉了原全国卷的第六大题,代之以“写一篇赏析短文”,它把阅读、研究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测试考生语文综合素养找到了一种符合实际的形式,给人一种清新之气,值得全国各地考生留意。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本省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里,有一个考生在《……1915年——称帝……》的填充题中,写了“辞弃大豆”四字,阅卷同志为之愕然,思索再三,恍然大悟,原来“辞弃大豆”就是“慈禧太后”之误写。想不到慈禧太后死后,阴魂未散,竟在辛亥革命以后的第四年,化为“辞弃大豆”,称起帝来,一时哄然传为笑柄。从“辞弃大豆”说明有些考生在学习历史上,以听代看,不看教科书的现象严重,以致连最基本的历史名词也未掌握。也反映其语文知识很差,慈禧太后四个字全部写了别字。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如有的把“慈禧”写作“兹西”“慈喜”,“太后”写作“太厚”“太候”“大姤”,把“太”  相似文献   

20.
<正>2006年高考湖北卷出了一道很好的作文题。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命题人试图引导考生去体味与感悟带“三”的词语中隐含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启发考生去“联想思考”。命题跳出了以往的套路,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