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作者介绍了早期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和库利对人际传播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些研究成果对后来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作者主要介绍了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朱德和库利关于“自我”的理论和库利的“初级群体”理论。作者认为,米德在人的互动之间插入了一个符号解释的因素,这是后来传播研究视角转移的理论依据;米德和库利关于“自我”的理论则对人际传播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初级群体”理论在“两级传播”理论提出后,被重新发现,并在传播学界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论米德符号互动论及对传播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治·赫尔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史家.  相似文献   

3.
孙卫华  刘敬 《当代传播》2023,(1):102-106
欧文·戈夫曼的“自我”传播观是其情境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笔下的自我有着诸多变体:拟剧论中的情境自我、全控机构中的抗争性自我、表达恭敬和风度的仪式自我、实体变化中的框架自我等,这些自我统一于对互动秩序的探究之中。其自我传播观一方面承继于詹姆斯的经验自我、库利的镜中我、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具有浓厚的社会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气质;另一方面又处处透露出人类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宗教仪式和布朗功能主义仪式观的印迹。其自我传播观对当代的新闻传播研究尤其是社交媒体中的人际传播,具有很强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明媚 《东南传播》2012,(9):125-127
老子的哲学中反映了许多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认知思想,老子的自我认知观,包括柔弱的自我概念、不争的自我意识以及处下的自我价值;其对提高人际传播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放低自我,心怀他人,这也许是老子思想对处身现代的人们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窥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制造 近几年来,"剩女"已经成为街谈巷议、报刊杂志和影视传媒热议的焦点.以此观之,"剩女"既是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问题.但是学界同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剩女"成因的不少,从性别传播角度讨论"剩女"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媒的生产与制造,及其所隐含的性别与社会意义,却无多.  相似文献   

6.
虽然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普及,但在农村社会,人际传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沟通方式.①贫困家庭因其弱势地位而形成的特殊社会情境,深刻地影响着他们自我观的形成,也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传播,进而制约着他们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这显然不利于他们摆脱困境,实现自我提升.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如果不对农村贫困家庭成员的人际传播特征进行针对性调研,从而有计划地进行干预,他们将会与所在自然村的其他村民脱节,并进一步边缘化.  相似文献   

7.
超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1]人际传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众传播媒体中,如网络互动、电视访谈、广播热线.而网络又是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渗透力最强、互动性最强、人际性最强.网络传播是超人际传播的一种.超人际传播结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本文给超人际传播下的定义是:网络媒体或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人际传播交流方式.超人际传播更优于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超人际传播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谢清果教授的新作《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作为华夏传播研究自主创新过程中的又一力作,开创了系统性研究华夏自我传播领域的先河。回到知识本源、回到“大传播”的追索彰显了谢清果教授华夏传播研究的智慧和洞见,多学科的视角体现了华夏自我传播的包容性与理论张力,与西方的对话则进一步打通了中西理论之间的割裂和阻塞。尽管在中西对话与理论建构中呼应着米德的自我杂念,但本土哲学议题的传播学阐释显然已经开拓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并将为华夏传播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间,四川广元"柑蛆"事件通过新媒体的人际传播而迅速被广泛知悉,全民抵制所有柑桔,造成柑橘市场急遽萎缩.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普及条件下人际传播的"小世界传播模型",说明何以出现这种快速传播,以及传播的社会心理机制.作者认为,以往传统传媒揭露、引发公众关注的监督模式,会较多地演变成通过各种新媒体的人际传播,迅速遍及较大地域,造成某种客观结果的模式.这种结果不会像传统传媒的"舆论监督"那样可以控制,可能伤及无辜.  相似文献   

10.
陈璐 《传媒》2016,(23):54-56
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的针对手机用户的一款社交APP,微信公众号是自媒体时代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对微信公众号的品牌营销是目前业内讨论的热点."订阅号"和"服务号"将微信的传播方式从人际传播领域扩展到群体传播领域,由点对点的传播变身为点对面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服务号"主要是企业推广服务的平台,"订阅号"主要针对个人,成为草根意见领袖展现自我的自媒体舞台.  相似文献   

11.
理想的人际传播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其难能.综观理想,反观现实,人际传播异化不可避免,它既可能存在于有备而来的人际传播中,也可能出现在不期然的人际传播中.人际传播的异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展开该项研究,通过分析人际传播异化的成因与表现,寻求人际传播异化的跃迁方式,乃至防范途径,推进人际传播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张莉莉 《青年记者》2016,(23):48-49
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一路经历坎坷,降妖伏魔,最终渡过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虽以神话、宗教为题材,描写各种妖魔鬼怪,但从人际传播的角度看,面对不同的人所展现的人际传播特征是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遭遇坎坷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大体上,他的人际传播的动机体现了三个方面:一是因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人际交流,如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二是由于社会协作而参与的人际交流,如上下级的沟通;三是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①而他在取经过程中传达的传播理念、原则与技巧给现代人际交往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文献、提出设想和小规模实证,此文对"有意义的他者"的存在以及产生根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大学学生心目中是存在的,而产生的根源是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感和更好融入社会的需要,其身份确立主要经由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途径.在"出现问题——'镜像'模仿——自我说服——做出回应"模式下,"有意义的他者"充当了自我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角色,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职业观和爱情观,对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人际传播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划分,并梳理出每种视角的代表性理论。本文认为,美国人际传播研究的视角有情境、能力、关系、过程、规则、功能、文化和心理八个方面的视角。这些研究视角对我国学者从事人际传播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际传播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婷 《新闻世界》2010,(8):207-208
人际传播在封建社会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在儒家人际传播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不同传播关系的主体,以"三纲五常"、"慎言"为主要的行为规范,人际传播的内容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诗歌作为古代思想的一种传播形式,由内向传播走向人际传播。先秦、两汉的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传统,以各阶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为内容,极大的突破了儒家人际传播观念的限制,并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基础上,梳理自我构建与不同媒介之间的关系,然后联系网络时代的技术特点,阐述网络时代自我构建的机制,并尝试用网络自我解释当前网络中存在的一些自我表达的现象,以此对米德理论进行现实阐释。  相似文献   

17.
路鹃  郭郯 《青年记者》2017,(32):24-25
健康传播的缘起 对健康传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斯坦福心脏病预防计划”为起点,属于应用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引起了对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全民关注.①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等疾病成为全人类的医学难题,医学家和传播学者围绕如何加强预防这一命题,逐渐形成健康传播的研究阵营.②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时至今日,健康传播围绕着“传播健康信息从而使受众产生健康行为”这一核心内涵,已经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学科体系.就传播内容而言,凡是人类传播类型中涉及健康的内容,都在健康传播关注之列.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认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藉由自我、人际、组织、大众等四个层次将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学"2·23"案件,4名在校大学生在宿舍内惨遭杀害,由于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作案地点特殊,社会危害和影响较大,公安部于3月1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并悬赏人民币20万元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从通缉令下发之日起,到3月16日马加爵海南落网,通缉令、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全力报道,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各展其能,"马加爵事件"成为全国各地一时之热点.  相似文献   

19.
彼得·F·德鲁克曾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组织,就如他们的先辈必须学习耕作一样".什么是组织呢?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第三版导言中将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传播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西蒙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意义,从而揭开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核心内涵.在美国,组织传播几乎涵盖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方面面.它所探讨的课题包括组织的结构和概念、人际关系,交流、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这个名称四十年代源出美国。它是研究人际讯息和思想传播的一种新兴知识,也是与西方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和语义学关系密切的一门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