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忠明 《情报科学》2013,(2):97-101
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引文查询功能,对《情报科学》1980-2011年的全部上网论文进行了被引统计。结果显示:该刊共发表论文6828篇,被引率为72.3%;前100篇高被引论文(占发文总数的1.5%)产生了15.2%的被引频次;专论、理论纵横、理论方法、理论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生园地和综述等栏目影响力相对较大;高被引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情报学研究方法方面,其中发表3篇以上的高被引作者有胡昌平、黄晓斌等;高被引论文几乎每年都在被引用,平均被引高峰期出现在论文发表后的3-7年间,其主题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学"、"情报资料的处理"和"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方面。  相似文献   

2.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零被引频次论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1家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08年间发表的115篇零被引低下载频次(下载频次≤10次)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另一视角(论文的不活跃性)为切入点,在借鉴相关高被引频次论文文献研究思路的基础之上,对该类论文的作者相关信息、主题内容等进行统计,并分析影响其活跃程度的相关因素,提出避免零被引频次论文出现的一些建议,进而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组稿、选稿上提供参考和依据,以期为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历年被引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期刊被引用论文数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达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也呈现同样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论文数与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来作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可以作为反映期刊论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测度指标。进一步随机选择生物学基础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学类、数学类、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计算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均无相关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不能作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给作者论文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个杂志受读者的关注度更高。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对于研究人员评价期刊的整体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日、印、韩四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对中、日、印、韩四国高影响力论文,即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以及在 Cell、Nature、Science (以下简称CNS)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及其占总论文百分比都是最高的,然而不管是在单个期刊,还是CNS三个期刊总和,日本发表的论文总数和高被引论文数、热点论文数都是最高的,中国为第二位。近3年(2010~2012年)在CNS上发表的论文日本最多(653)、中国其次(471)。本研究结果提示,虽然我国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较多,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显示我国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学者在高水平期刊,尤其是CNS上发表论文数少于日本。今后需要鼓励和引导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不断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情况和历年零被引率的波动情况。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呈现高被引和低被引的双峰分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发表后的前4年为其零被引转化成非零被引的关键时段。2010年发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两年后的零被引率达到了52%,数据库中2010年发表的该类论文中有51461篇论文截至2012年2月未获得引用。因此我们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应严把国家自然科学论文的监督和审查,使其真正实至名归;由于受到基金论文被引双峰分布和高零被引率的影响期刊评价指标基金论文比与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关性不大;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零被引变化规律也提示2年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5种眼科学中文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我国5种眼科学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众多学者研究高被引论文和零被引论文思路的基础上,对我国5种眼科学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零被引论文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为国内眼科学工作者的选题及同行编辑组稿、选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提示我们今后对待一些不会被引用的有价值的"零被引论文"也不能一概拒绝,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7.
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有关研究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为: 期刊数量相对较多而影响力相对较低;发表论文数量较多而被引次数相对偏低;期刊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数量不尽人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期刊的发行量有限.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本文分析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构成要素;探讨了高被引论文与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质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深度,数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范围;提出了挖掘高被引论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CNKI数据库2007—2016年的数据资源,对《科技管理研究》高被引论文进行筛选,并对论文的被引频次、作者、机构、地区分布、主题、基金资助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刊高被引论文特征及学术影响力现状,以期为期刊的选题、组稿、审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国内编辑出版类作者的选题及同行编辑组稿、选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能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有所裨益。【方法】 以7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2009年刊发的文章在6年内(2009-2014年)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的不活跃性入手,参考相关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思路,对这些论文的相关文本信息、相关作者信息、主题内容、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零被引论文的出现与期刊的H指数、影响因子及其论文的语种、类型、学科分布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结论】期刊应该减少或避免零被引论文的出现,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要能够发现那些具有较大创新的优质稿件,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学科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的零被引率。【方法】 选取4个被引半衰期相差较大的学科,从Web of Science中获取各学科2008年发表的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在发表后10年间的被引频次,研究其零被引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选4个学科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在发表当年的零被引率均高于60%,随后逐年下降并趋于平稳,发表10年后零被引率稳定在10%以下;不同类型文献的零被引率差异明显;不同学科的零被引率均有所不同,被引半衰期越长的学科,其学术性论文零被引率越高。【结论】 不同学科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的零被引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万方全文数据库的"引文查询"功能,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2009年的全部论文进行了被引统计。结果显示:该刊共发表论文3637篇,被引率为62.4%;20.4%的论文产生了71.8%的被引频次;前40篇高被引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期刊评价和期刊管理研究方面,其中发表3篇以上的高被引作者有任胜利、金碧辉和刘振兴等;引证文献除自身外,相关度较高的是《编辑学报》和《现代情报》;前40篇高被引论文几乎每年都在被引用,平均被引高峰期出现在论文发表后的2~5年间,其主题主要集中在"科技期刊"的"期刊评价"和"期刊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2007年论文被引分析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利用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引文查询”检索功能,统计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2007年论文被引情况,对该刊的被引篇数、篇次分布、被引文献的年份分布、被引文献的作者分布、引用期刊分布、自引等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该刊1998~2007年的即年指标和影响因子,客观地评价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以及在我国期刊出版事业和期刊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邓秀林 《现代情报》2007,27(5):154-155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基础,以《中州学刊》为例,对该刊5年间各栏目发表论文的情况和论文被引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用论文被引率作为各栏目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可以定量而客观地评价社科学术期刊各栏目的学术影响力,社科学术期刊栏目的学术影响力的大小与各栏目发文量的大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2012年及以前的45万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至2013年底被期刊或其他学位论文引用的情况进行计量分析,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确定各自高被引次数阈值,得出高被引及零被引论文平均占比为0.36%和62.18%。选取产出论文总数靠前的82家博士授予单位,以其博士论文高被引与零被引百分比做象限分布图,更为全面地反映出各机构博士培养的整体实力。论文还横向对比了各学科优秀博士获奖、提名与其他论文被引的情况,发现优博论文中也不乏较多的零被引论文;最后对博士学位论文的睡美人现象进行了报告。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2010年发表的81篇被引频次≥20的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栏目、作者、作者单位,为编辑策划、选题组稿、组织专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CNKI《科技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引文检索功能,检索国内6种医学学报2002~2012年历年高被引论文共600篇,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类型、学科分布、发表年份、论文来源进行分析。表明最近10年内,栏目类型上,6种学报发表的基础研究类论文有较高的关注度,流行病学研究的关注度也不容忽视;学科分布上,肿瘤学、中医药和新技术方法类的文章也有较长的关注时间和被引机会,增加这些文章的比重对提高期刊影响力较为关键。年限分布上,不同年限的高被引论文分布均呈集中趋势,文章发表第6年以后,有较多的高被引论文出现,各刊略有差别。高被引论文来源上,校内稿件是主要来源,但近年来,校外稿件在高被引论文中所占的比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特点,提高稿件处理效率。【方法】 选择北大核心收录的6种代表性医学学报类期刊,在CNKI中检索各刊2010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及其下载频次,结合下载频次的高低分析6种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文章类型、内容、研究方向和基金资助情况。【结果】 该类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率不一,与期刊质量有一定关系。零被引论文类型以基础研究类占比最高,病例报告占比较高且篇均下载频次最低;论文内容中,技术方法类占比不小,但下载频次高于非技术方法类;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下载特点存在差异;零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占比不小。【结论】 掌握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规律,对减少发表零被引论文,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包括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发表在世界三大名刊上的论文和发表在各学科顶尖期刊上的论文在内的高影响力论文作为事实数据,以G7国家和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作为主要比较对象,对高影响力论文数量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与美国在高影响力论文数量上还有显著的差距,但是中国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速领先于G7国家,同时扩大了对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领先优势.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世界科学事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正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通过综合定量分析同行评审专家对零被引论文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的评审意见,阐明科技论文发生零被引的内在原因。【方法】利用CNKI学术文献总库提取了《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4—2012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统计分析了零被引论文与论文第一作者类型的关系,利用保存的2008—2012年期间的同行专家审稿意见,对零被引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作者对零被引论文贡献大小为研究生(47%)>副高(23%)>初中级(17%)>正高(13%);44%的同行评审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涉及的科学问题属于国内领先,但超过90%的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的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存在严重缺陷。【结论】严重的稿件质量问题与零被引论文产生密切相关,减少科技期刊论文的零被引率,需要“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20.
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其对影响因子贡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测度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内容和外部特征,界定论文被引响应时间、研究内容新颖性和研究主题内容等七个影响论文高被引的特征因素。【结果】 6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具有较高影响力,高被引论文的平均响应时间不到一年,7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研究内容不具有新颖性,TOP 5%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平均为27.12%。【结论】虽然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高被引不具有显著关联性,但高被引论文倾向于引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而且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