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若伊 《今传媒》2007,(9):2-42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逐渐步入信息社会,这也是一个媒介快速发展、繁荣的时代,新媒介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过去曾有的一些经营模式和理念都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化.传媒不仅承担着社会责任,力求社会效益,同时也开始追求媒介利润最大化.新媒介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促进了媒介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媒介的产业经营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因传播载体和平台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有所差异,其内容产品的制作、生产、传输等经营活动也不尽相同,经营模式与方法自然有着各自的独立性.在新媒介和新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平台上,原本抑制不同媒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展的技术间隔逐渐消失,媒介生态环境逐步发生变化,不同形态的媒介互相包容、渗透①.蔡敏博士的新著《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正是在这样的态势下问世的.  相似文献   

2.
业务研究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在改变着受众参与媒介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媒介文化样式,这就是参与式文化。面对参与式文化的挑战,以培养受众具备媒介批判意识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将会向以培养个体的新媒介交往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新媒介素养教育转向。  相似文献   

3.
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我们还停留在以传统受众观念作为媒介素养研究出发点的时候,甚至在我们还来不及搭建起完整的传统媒介素养研究框架的时候,新媒介已经裹挟着全新的文化样式向我们扑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新媒介文化范式——参与式文化。面对媒介环境的变迁与参与式文化的挑战,媒介素养研究的重心、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必须对此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的背景,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曾对大众文化做过深入的探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其媒介本身特性、传播方式、传播过程都迥异于传统大众媒介,那么数字媒介对大众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忠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研究的立场,以探在新媒介时代下的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回归文化特质后的新生,还是一种比传统大众媒介时代下的大众文化更为愈演愈烈的非文化。  相似文献   

5.
丁文文 《东南传播》2012,(5):115-116
所谓新媒介文化,是现代媒介先进技术手段下的传播功能与社会趣味流行导向相结合的产物。极大程度的在心态文化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社会化生活。随着新媒介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受众得以在媒介接触中充分获得使用与满足的需求,构建出恰似完美的"拟态"社会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新媒介文化的发展滋养了青年亚文化的繁衍生息,形成诸如"御宅族"、"微博控"等媒介依存文化现象,同时也完善了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未来媒介特征的思考与媒介技术的持续发展共生,探讨媒介环境学者的相关理论对拓宽国内传播学研究视野适宜且有必要。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保罗.莱文森、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刘易斯.芒福德均有关于未来媒介独特新颖的观点。莱文森主张媒介进化人性论和"新新媒介论",展望了新新媒介之后未来媒介的特征及外观;麦克卢汉预言未来于"喻言",持有"地球村"、"通感"、"四元律"和"冷热媒介"论;芒福德持"技术有机论",认为技术是生命的延伸、文化编码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媒介技术在遵循生命伦理中和谐、平衡发展。探析三位著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媒介未来形态的五种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媒介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其成为各种异类文化、边缘文化的滋生土壤,而在同样的空间里,主流文化却相形见绌,从而导致了新媒介文化生态的严重失衡.大学生因其知识性强、新思维强、接受力强、创造性强、表达欲强等特点,在现有的新媒介文化格局面前兼具高受益性和高风险性.为了发挥新媒介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正面功能,必须通过文化博弈维持新媒介文化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8.
新媒介背景下,传统媒介权力观受到极大的挑战,媒介权力的表现形态正在发生变化。《新媒介背景下的媒介权力初探》一文,对新媒介背景下媒介权力的变化和表现方式从信息传播的速度,传受双方对信息进行处理与解释的能力,获取信息的成本及信息传播路径等四个维度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陈艳花 《青年记者》2012,(33):34-35
人类历史上的第六次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互联网等新媒介日益成为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流媒介。在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本文以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为观察视角,拟从传播学视阈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0.
宁晶  汤嘉艳 《视听》2024,(1):118-122
短视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来看,短视频这种数字新媒介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构传承空间、唤起集体记忆、推动文化自觉的作用,而政策、技术、媒介及资本构成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曹艳 《当代传播》2011,(4):102-103
新媒介的变化给高校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带来挑战.目前,高校新媒介教育供给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忽视新媒介的学习功能,缺乏对新媒介信息的理性分析能力.为改变高校新媒介知识供给不足的状况,建议高校设置新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构建校园新媒体平台,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媒介素养;同时要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介提升参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通过不同的媒介形态,受众的信息需求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然而在信息社会特征日趋明显的今天,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加强了,甚至出现了“新媒介依赖症”。本文对新媒介的技术环境和“新媒介依赖症”产生原因做了深入分析,从传受双方和技术层面针对新媒介生态失衡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求不断优化媒介生态,促进新媒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两极权力中冲撞与协商——论媒介融合中的融合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媒介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不仅在技术上实现共融,并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本论文从文化的视角思考媒介融合.论文首先对媒介融合特征进行梳理与提炼,发现媒介融合中的基本文化问题.通过论述融合文化概念的意义与内涵,指出媒介文化权力问题是融合文化的核心问题.并在融合文化范式中,运用文化研究理论探索融合文化的理论与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4.
新媒介时代受众对媒介依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与媒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从传统媒介时代进入新媒介时代,个体与媒介的关系正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媒介的精神性依赖进一步加强,实用性依赖日渐突出,二者的结合使得新媒介对个体的控制愈加有力而隐蔽.这与新媒介自身的属性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使个体能够理性地认识和面对新媒介,才能形成健康、合理的媒介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蕊 《传媒》2015,(18):51-53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大众文化的代表,戏曲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从戏台到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变迁".新媒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方式,还丰富和拓展了这一古老艺术的表现形态.当电视媒介与戏曲艺术结合,形成了戏曲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6.
徐媛 《青年记者》2020,(5):91-92
新媒介技术为科幻文化的生产、传播和建构提供了载体、工具和空间,并以此为基础,不断重塑着中国科幻的内容生产、传播路径以及意义体系。其直接结果是科幻热率先从科幻迷群内部突破,逐渐扩散至互联网以外的其他领域。本文从网络迷群和仪式传播视角,探究媒介化时代中国科幻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特性,以及在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和共生中,科幻文化所呈现的多元形态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成都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了受众对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不同新闻内容上的媒介依赖情况.研究发现,网络已经与报纸、电视一起成为受众的三大媒介依赖渠道,特别是网络在财经证券类新闻上已经超越电视和报纸成为了最大的依赖渠道;新媒介的手机已经确立了自身的媒介地位,媒介依赖程度全面超过广播;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依赖群体的构成上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新媒介的依赖群体呈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传统媒介则相反;虽然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在本地新闻等方面还有优势,但构成群体与新媒介相比则已经呈现出明显不利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旧媒介曾经也是新的.而且每一个新媒介在它存在的某一时刻都将变成旧的.[1]从事新媒介历史理论研究的学者认为媒介的改进源于人们对文化、社会、政治、法律、经济和技术等现状的不满,由于技术、经济驱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断进化,在结束制度化过程后,新媒介最终成形.简而言之,新媒介产生于社会需求,经过社会认知的过滤,纳入社会运转的框架,受社会制度的制约,最终服务大众.它的“新”是服务受众,传播信息的工具.本文冠以档案意识建构这个主题,探讨此过程中新媒介的适配性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田密 《东南传播》2015,(2):90-92
新媒介的迅速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不仅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也丰富了媒介形态。女性的发展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尺度,但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解决传统媒介中的异化问题,反而加剧了异化现象。通过异化理论分析新媒介语境中女性异化的表现,探讨女性异化产生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新媒体环境为传媒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渗透着被动、庸俗与感性.本文从分析新媒介环境入手,提出了面对视觉化冲击、娱乐化氛围、快餐化阅读,传媒教育应把持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