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先生对传统的“初唐四杰”徽号提出了质疑,将王杨沈宋、卢骆刘张定为两组新四杰。本文试沿着闻一多先生的思路,对重组后的两组新四杰进行一番梳理,以求更为科学的看待四杰徽号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与“四”组合而成的名词,现略加列举。四杰唐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时以诗文著名,时人称为四杰。王勃(650—676)字子安,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杨炯(650—693)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邻(约630—约680)字升之,代表作《长安古意》。骆宾王(约638—?)代表作《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除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外,“四杰”还有如宋代的欧阳弇、欧阳弈、欧阳弁、欧阳  相似文献   

3.
人们评论初唐四杰,往往只注意他们诗歌的共性,但对其诗歌个性的研究却不很充分。本文将初唐四杰的诗歌放在唐诗由六朝向盛唐过渡的大背景上,通过比较研究,既考察了四杰诗歌在思想、艺术上的共性,又探讨了四杰诗歌的艺术个性,并对四杰面目各异的诗歌艺术风格做了较详细的说明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初唐前期,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沿袭宫体。"初唐四杰"探索新道路,改造宫体诗,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四杰"的作品未能完全摆脱齐、梁浮艳诗风的影响。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大力倡导诗歌革新。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要有风骨。陈子昂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超越了"初唐四杰"。  相似文献   

5.
“初唐四杰”,究竟始于何时?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说:“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文研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说:“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齐名,号称  相似文献   

6.
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活跃着被尊为“四杰”的几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呼应,“开辟翰苑,扫荡文场”①自觉地改革文坛积习,使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生机。“四杰”的诗歌理论与他们的诗歌创作一样,同样充溢着变革现实诗坛的高亢激情和创造新的诗歌风貌的强烈愿望。其中关于诗歌感发兴会,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是“四杰”诗论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渗透着“四杰”对诗的独特理解,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诗学精神和文化品格c本文拟对“四杰’咱9这一理论作一分析、梳理,或许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在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前,他们都还是青少年时期,即以"四杰"见称于世。吏部侍郎李敬玄"盛为延誉",吏部侍郎裴行俭亦称其"才名有之"(见《旧唐书·裴行俭传》)。郗云卿《骆丞集序》云:“(骆宾王)与卢照邻、王勃、杨炯文词齐名。”《旧唐书·文苑传》也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齐名,可能原指其文,后人评诗也袭用此称。他们年辈虽不一,诗歌创  相似文献   

8.
杜甫并不是完全肯定“四杰”,他在认同其中一些人富有才情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严重的不足,即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脱节。在这一点上,“今人”所犯的错误正与“四杰”相同;诗中的“龙文”、“虎脊”应该分别指老成雄健和辞采华美两种文章风格;在这组诗中,杜甫将“四杰”做为反例,谆谆教导“今人”应虚心学习,多方借鉴。  相似文献   

9.
初唐四杰的赋体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四杰的赋体创作阿忠荣王、杨、卢、骆的诗文创作,代表了从齐梁文风转向唐代创作的一个发端,已为多人所论及。但人们最常注重的却是四杰的诗歌创作,对于他们的文章谈的较少,尤其是对他们的赋,更少有人作过专门的论述。实际上,四杰的赋上承齐梁,下启盛唐,同样标...  相似文献   

10.
皖西“未名四杰”指安徽霍邱籍的革命文学家韦素园、李霁野、韦丛芜和台静农4人。他们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未名社”的骨干力量。在鲁迅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未名四杰”翻译出版了大量具有进步意义的苏俄及东欧文学作品,不仅为刚诞生不久的中国新文学提供了作品,而且为其提供了艺术技巧与范式。“未名四杰”的革命文学翻译继承了鲁迅的文学理念和文化品格,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对“未名四杰”革命文学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鲜明的意识形态导向和坚定的政治方向;二是严肃认真、有错必纠的严谨文风;三是提携新人、泽被后学的文化传承精神。  相似文献   

11.
“四杰”的边塞之作,以慷慨激昂的调子开了盛唐边塞诗的先河。本文粗浅地探讨了四杰边塞诗的内容,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所处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 庾信老年的诗文,凌云健笔、意境开阔,更加成熟。有人竟对他的作品评头品足, 只怪他们对前贤品格的认识极其模糊。他对这帮后生还有什么畏惧? (二) 须知“四杰”诗风仍染初唐风尚, 对六朝的华靡余习还没有彻底扫荡。有人仍然讥笑他们为文“轻薄”,殊不知讥笑者早已被人遗忘。而“四杰”的诗文仍如长江大河奔流荡漾。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6,(3):65-68
新旧《唐书》对初唐四杰均做了"王、杨、卢、骆"的排序方法,然四杰诗名在当时并不统一,杨炯本人即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卢照邻反其道而言之,"喜居王后,耻在骆前"。从四杰诗风的比较中,撷出"汉魏风骨"这一渊源,并对其在永嘉至隋初唐之际的北朝文学的发展中略作梳理,以图重新认识永嘉文学与隋初唐文学的关系,并指出杨炯所言"愧在卢前"之深层次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在问世之后数百年间受到冷遇,是因为它"与四杰共命运,随四杰而升沉"。然而,四杰歌行从唐迄明代有流传,该论断在逻辑上不能成立。近百年来,相继有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春江花月夜》那段漫长的冷遇史,对它在诗史上的影响力作了过于拔高失实的评估。基于唐至明初相关文献的仔细考察,该诗长期传播受滞的原因得以充分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未名社的四位骨干成员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都是安徽霍邱叶集人,而且是小学同学,因此被称为叶集“未名四杰”。在鲁迅的影响和指导下,短短几年里,“未名四杰”在翻译、创作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现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探讨“未名四杰”成长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且阐述这种文化熏陶对他们的精神意志、人格品质、人生道路、创作个性、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渊 《新高考》2007,(Z1):24-25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当文学史上处于重大的变革之际,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往往要通过不同流派的作家群分途努力,才能逐渐完成。如果说,陈子昂的主要贡献是力崇汉、魏,鄙弃齐、梁,在诗歌发展方向上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的话,则“四杰”以及稍后于“四杰”的沈、宋①的贡献,主要在于继承和发展了六朝的技巧,奠定了唐代“今体诗”的形式。……“四杰”虽不满于上官体②,但旗帜并不像陈子昂那样鲜明;他们的制作,也未尽脱六朝余习。他们的缘情绮丽的诗风,和陈子昂那种指陈时事,深切著明,不尚藻饰的风格也是各异其趣的。可是“四杰”的…  相似文献   

17.
对“初唐四杰”称号与骈文的关系作一探索,认为“初唐四杰”这一称号并非以诗而显,而主要是因骈文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8.
初唐四杰为了革除唐初宫廷文学绮糜浮艳的文风,必须站在宗经的立场,因此对屈、宋以及建安风骨都加以否定。但是在建构新体上,四杰又明显的表现出对屈、宋的追慕,并且以创作实践表示对屈、宋的模仿。从而构成其创作意识与实践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唐将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顶峰。王勃、杨炯、卢照邻与骆宾王四人组成的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批判浮华的诗风,在诗歌中吸收"赋"的精华,引领唐代壮美的新诗风。初唐四杰之所以能够齐名,不但是因为他们相似的命运,更在于拥有者同样的诗学观念,对后人的创作起到很大的影响,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他们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思想,展示出初唐四杰的风采以及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初唐四杰的辞赋、骈文因被斥为“时带六朝锦色”而多不被人认同。这两种文体在事实上起到了开拓文学样式新路的作用。在辞赋的影响下,“四杰”的歌行呈现出铺陈展衍,纵横阖的气势;同时,辞赋中借事抒情的手法,赋予歌行一体以极大的语言表现力。而骈文的对偶、声像等形式方面的特点,被“四杰”运用于七言歌行,促进了“初唐体”的形成,也被推广到近体诗中,完善了五言律诗的格律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