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几何时,“出版无学”的帽子令出版人不平和激奋。然,平心静气想想,出版的理论建设、理性思维、概念体系是何等薄弱,而新知视野是何等封闭和狭窄。出版界有关“知识经济”的读本出版可谓多矣,但对自身知识的充电紧迫感却迟钝、淡漠。本刊特辟“新知视窗”,目的在于为出版界打开一扇扇新知识、新概念、新思维的“视窗”,给出版人的大脑吹送些许外部世界新鲜的“负离子”。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04,(7):16-16
定性来看,造货能力对出版人来说有几道门槛.由高到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出版界普遍认为,对刚进入出版行业的新人来说,年加工100万码洋的图书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一年忙碌下来,生产图书的能力达到千万码洋以上的出版人,可以说是小有规模;而突破亿元码洋的造书能力,对出版人来讲,则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有5亿码洋造货能力的出版人,则是出版界的高手;10亿码洋的出版造货能力,目前当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3.
47.中国出版界有两种极端的现象值得重视,一是一些精英出版人具有高深的思想意识而没有成熟的市场意识,总是躲进象牙塔,专注于精英文化——以一个文化学者的身份做出版肯定是要碰壁的,只有具有整体的策划能力和成熟的市场意识,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出版人。另一种极端的现象是,一些出版人不学无术,急功近利,不从图书选题和内容上狠下工夫,而是把大量的精力使用在印制、包装和炒作上,甚至拙劣地跟风出版和出版“伪书”,其结果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4.
宋应离、袁喜生和刘小敏三位编撰的《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于近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是“以20世纪中国杰出出版人为主题的大型出版研究资料汇辑”,选收了20世纪中国杰出出版人54位,资料600余篇,存目千余篇,计425万字。可以说,它是20世纪中国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的集大成之作。戴文葆先生为该书作序时认为,“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均超过以往出版的同类著作”,还称该书“的确具有一些研究资料的气派”。总体说来,这套书有以下几点特色。第一,立意深远,是一部以史彰人的编辑出版文献集。20世纪的中国出版业,在风…  相似文献   

5.
德·能·识——论出版人的三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现代出版产业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这百年岁月中,现代杰出的出版人集德、才识、学识、胆识于一身,参与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革,确证着自身存在的巨大价值。 德、能、识——是现代杰出出版人的三个崇高境界,也应该是新世纪出版人努力追求并达到的。 一、从“德”这一品格讲,现代出版人应该把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完美地统一于一身。 社会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程度的砝码。对现代出版人来说,在职业行为和言行举止中自觉地用社会道德来规范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受普遍性的社会道德的约束外,现代出版…  相似文献   

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中国能否走向繁荣,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出版一部具有跨世纪战略意义的高水平教育理论专著,则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当我有幸责编《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这部沉甸甸的书稿时,即为“科教...  相似文献   

7.
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张涵当人类即将与20世纪挥手告别的时候,现代出版人伴随现代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在本世纪众多的现代行业中,现代出版人通常不被人们所注目。然而,他们的的确确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所谓现代出版产业,一是出版行为纳人现...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是21世纪出版业的必然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当务之急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索传统出版人的数字角色转换与数字职业能力提升问题,力图找出一条更加务实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办法。  相似文献   

9.
欧阳敏 《编辑之友》2021,(11):95-104
心态是指人们特定的感觉模式,这种感觉模式具有集体特征,是社会秩序的组成要素,属性为"主观的客观性".出版心态史研究对历史上(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出版人的感觉模式进行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心态发生,刺激出版人心态发生的要素主要有时代主题、家族传统、个人兴趣、出版业的薪资待遇等;心态均衡,主要呈现为古籍出版中"怀旧的未来"心态以及"作者型编辑"心态;心态变迁,主要有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两种范式.研究出版心态史,旨在解决出版人的结构—能动性矛盾,即出版人如何在制度化过程中形塑自身的心态构件,以增强自身能动性,更有效地将个人知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出版人在出版业态的思考与创新中需要处理好地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这对矛盾的交织并行,缠绕斗争,是出版业今后的新常态之一。常态不是静态平衡,而是动态平衡,出现的任何此消彼长都不足为怪。《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传统出版人曾经将全球化视为一只狼。10年的经历似乎说明,传统出版人没有被此狼吞噬。全球化的结果使传统出版人更加方便地获取世界范围内的出版信息、出版资源,并迅速转化为国内出版生产要素。比如,传统出版人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美国亚马逊出了什么书,国外哪位知名作者正在着手  相似文献   

11.
孙晶 《出版广角》2013,(5):34-37
出版的品质取决于出版人的素质,具体而言,也就是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追求。这一理念也正在为更多的出版人所认可。出版物是文明成果得到积累、文化传统得以流传的重要载体,出版人则是这一工作系统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出版事业便丧失了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外化为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一旦有了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贯注,出版则成为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国民精神发展、人类文明承传的重要渠道。通观中外有影响的出版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出版品质的因  相似文献   

12.
祝元志 《出版广角》2016,(22):26-28
“出版+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出版”,出版人依旧迷茫.互联网进入2.0时代,出版业对互联网依然爱恨交加,图书阅读是全民刚需,是最大的流量入口,却有很多出版人依旧没有走出抱着金饭碗要饭的困局.本文试图论述“互联网+”对出版人的思维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开儒 《出版经济》2004,(2):22-25
图书出版利润相关因素很多,发行折扣的控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前些年,图书出版利润主要来源于单品种图书的产量;现在,出版人获取出版利润的主要方法是加大图书品种的产量。由于两种图书出版利润产出方法截然不同,所以对出版人如何赚取利润提出了新型的较高的要求。 一般来讲,出版人通过提升单品种图书数量赚取利润的商业操作比较简单,而通过扩大图书品种数量赚取利润的经营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少品种大印量的出版方法是一种低成本运作,而多品种少印量的出版方法是一种高成本运作。 目前,图书市场已趋于正常化销售,单品种图书大量产出且…  相似文献   

14.
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从“减负”一声令下,到中国加入WT0,再到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改革,中国出版人的“黄金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面对着挑战与机遇并存、变数极大、冲击极大的出版形势,作为一名中国出版人,我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惶惑与担扰,而是在内心深处产生出一种渴望,一种再来拼一场、再来一次创业的  相似文献   

16.
王敏 《中国编辑》2003,(6):52-55
出版,是一项文化产业;出版人,则是文化的启蒙者与传播者,是文化的整理者和探索者。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出版人的精心建设和坚持不懈,担负、承继、坚守着出版的文化责任;而又是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的不懈努力和全心投入、保存、发展、创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对于每一个阅读者而言,这一年读了几本书无疑是他们在岁末年终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电子阅读上升明显,有人将传统的纸质出版归结为“夕阳产业”。但是,传统的图书阅读一时之间还难以被取代。而中国出版业也在全球普遍下滑的大趋势下“风景这边独好”。2009年仍然出现了不少好书。另一方面,一些阅读趋势如“官场小说”“通俗历史”长盛不衰的现状,出版人、读者对此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8.
未来,怎样做编辑胡怡,南平从本期起,“跨世纪出版人论坛”更名为“走向新世纪”。之所以更名,是为了扩大作者面,使更多的出版工作者和关心出版事业的人们,对未来世纪的出版工作进行理性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这个星球日新月异,通向新世纪之路,充满着新奇、...  相似文献   

19.
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来诠释出版伦理建构因素:出版场是出版伦理塑形的结构基础,主导资本是出版伦理的决定因子,出版人习性是出版伦理践行的动力.而造成出版伦理困境的原因在于:出版行业“大规模生产场域”的扩大化带来的责任错位、出版行业管理体系的内外失衡带来出版问责缺位、“资本”与“习性”的断裂带来的责任断层.  相似文献   

20.
段炼 《出版参考》2015,(6):39-40
“出版选题是伴随着出版人的出版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对出版内容的选择、缔造与创新活动.”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首要环节与重要环节.任何一本图书的产生,都是一个选题的实现,没有选题的策划也就谈不上图书的出版.选题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出版社的成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为较高的图书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必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有别于以前传统的编辑的职责,人们把现代编辑细分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由此可见,策划满足读者需要的选题已成为图书编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