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更好地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服务职能,是信息化时代的迫切要求。MOOC的出现,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直至教学理念都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考。为及时、准确地把握MOOC带给继续教育的发展机遇,需要深入研究 MOOC特有的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在实践中的推广运用,加速MOOC 与继续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模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甚至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的发展表明,外延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内涵式发展模式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过程中,努力推进规模、质量、结构以及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保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国际交流四者之间的互相促进;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办学机制、管理体制应合理科学有效,努力推进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高校因受区域特点、社会影响力、办学特色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发展继续教育上存在许多困难,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因素,严重制约着继续教育发展步伐。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厘清概念是前程,准确定位是基础,提高质量是保障,注重资源整合是关键,多模式共举是出路。  相似文献   

4.
滕杰 《成人教育》2014,(1):19-2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借鉴"以他方为中心"办学理念,对我国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求在办学理念、发展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和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学历补偿教育"使命基本完成,继续教育工作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围绕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阐述了地方高校依托自身专业、行业和区域优势创新发展学校继续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力量,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也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体支撑因素。为此,文章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敏 《成人教育》2016,(2):19-22
近些年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高等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高校继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地方企业发展、地方社会服务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是推行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机构,也是高校服务社会、地方和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为社会培育出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高等人才.当然,在高校继续教育培养人才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阻碍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作用的发挥.论文基于此背景,首先介绍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概念,接着分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而指出目前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继续教育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MOOCS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流程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流程再造需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再造思考.从MOOCS视角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多中心治理"的服务质量管理再造理念、"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再造方法模型"以及MOOCS视角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再造框架,给出了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再造的途径.将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这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丰富教育学科的内涵、探索一条实现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管理高效化的道路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是必然的选择。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充分分析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现状的情况下,重新思考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及价值取向,提出继续教育的转型、重构与发展的对策措施,谋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高校继续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慰 《成人教育》2011,31(7):65-67
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时面临诸多制约,这就使得高校不得不选择合作办学来解决场地、师资、资金等制约因素。因为高校合作办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差异,因而合作办学模式也各有不同。合作办学虽能解决一些继续教育发展瓶颈问题,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有效控制合作办学风险,无疑会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陈娟 《成人教育》2014,34(10):53-56
我国普通地方高校大多用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条腿走路,但发展并不均衡,继续教育普遍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在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培养人才的优势。普通地方高校有必要正视继续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尴尬处境,正确协调处理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关系,实现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刘耀南 《成人教育》2012,32(5):28-30
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继续教育的大众化、建立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当前面临困难,导致其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为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适合地方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以促使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网络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模式,分析了模式构建过程,并指出实施网络学习与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现实的挑战。通过分析存在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在路径选择方面,提出了对标重点高校、边规范边转型、以转型引领发展三条路径。详细论述了以转型引领发展这一路径的实现形式,对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高校继续教育的供给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强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只有从供给的结构层面、要素层面、制度层面对高校继续教育进行改革,才能实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升级的目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型与重构是系统运行到一定阶段后,管理者谋求新发展目标,对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升级的过程。高校继续教育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面临发展瓶颈,增长乏力、内涵缺失、质量下降,到了必须尽快转型的时候。新时代给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高校要找准定位、确定目标、主动谋变,从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外机构设置、管理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度转型和重构。分析了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发展机遇,对转型与重构目标和取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与重构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促使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开启转型之路,这是时代之需,同时也是自身发展之需。如何实现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既需要明晰理念、分析内涵,也需要在实践中通过重新定位转型目标、拓宽高校继续教育职能、改革机制体制、形成品牌特色等路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发展军队继续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在新的军事革命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军队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军队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探讨依托地方高校开展军队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是时代的需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和高校图书馆员自身发展的需求。由于缺乏法律依据、馆员自身认识不到位和经费不足等因素,地方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严重缺失。应充分利用自主学习、馆内培训、远程教育、学术研究和交流等方式促进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电大系统继续教育进行了回顾与分析,重点指出了电大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并结合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对电大今后的继续教育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提出了教师非学历培训可以作为中央电大牵头、地方电大实施、形成长期稳定的继续教育项目,以此开创电大继续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继续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新建立的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办好继续教育,不但有利于发挥优势、突出特长、创建自己的特色,而且也是立足地方、面向基层,适应当地需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职能行为。因此,新建本科高校应坚持积极为地方经济和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方针,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成人教育的适应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特点,充分发挥地方大学主办继续教育的多方面优势,更新理念,准确定位,大胆改革,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办学水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