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画像石中鸟鱼组合的图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96-100
汉画像石中的鸟鱼组合图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鸟鱼组合图像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第二类鸟鱼组合图像是对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第三类鸟鱼组合图像含有阴阳复合、男女交合的思想。对汉画像石中鸟鱼组合图像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解析鸟鱼组合图像的本来意义,并且更加深入的了解汉代人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讨论在空气中观测水中物体的视深和在水中观测空中物体的视高都涉及光的折射成像问题.以鱼和鸟作为观测者或被观测者,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游鱼观鸟、鸟观游鱼、飞鸟观鱼和鱼观飞鸟4种情况下鸟或鱼的像的变化情况,推导出它们的像的函数表达式或者参数方程,再利用Geogebra软件画出函数或者参数方程的图像,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到鱼,大家想到的是水中;一说到鸟,大家想到的是空中。本来我们看得最多的是鸟俯冲吃鱼,如果有人说有一种鱼专门以鸟为主要食物,大家就感到不可思议了,因为鱼不可能飞起来抓鸟,那么如果它要吃鸟,应该怎么办呢?这种鱼叫猫鲨,学名叫食鸟鱼,生活在南澳海中。它当然不会飞了,高空中的鸟它是没有办法吃到的,不过这种鱼很聪明,它用诱捕的方法,让鸟离开天空,落到自己身上再伺(cì)机行动,这说  相似文献   

4.
鸟类与鱼类是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延续时间最长、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表现题材之一。由于其拥有独特的自然属性,被古人认为是天和地的象征物。汉画像石中的鸟、鱼组合图像,既是史前巫术沟通天地观念的延续,又是汉代厚葬习俗和时人宇宙观念影响下的灵魂升天图像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生殖崇拜思想及其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崇拜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历史中的世界性原始文化现象,它在我国古建筑文化中有着诸多的反映。从生殖崇拜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出发,并从鱼、葫芦、龙、鸟等一些具体的崇拜意象入手,分别从建筑规划选址、建筑造型、建筑构件与装饰图案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生殖崇拜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古建筑形式与文化中的物化表现形式,并对其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鱼看鸟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 2 0 0 1年第 7期刊登了“视深度问题及其应用”一文 ,其中谈到“若鸟不在鱼的正上方 ,其光路如图 1所示 .图 1 (a)为鱼看到鸟的位置 ,图 1 (b)为鸟看鱼的位置 ,从图中可知 :不论是鱼看鸟还是鸟看鱼 ,看到的像均应偏向观察者 .此结论可推广到任何介质中 .”图 1笔者认为 ,该文谈到的鸟看鱼的说法是正确的 ,鱼看到鸟的说法是错误的 .下面笔者结合折射定律用数学方法来证明 .如图 2所示 ,设鸟在距水面高为 h的 A点图 2且鸟不在鱼的正上方 ,点A(鸟 )发出的两条光线AB、AC分别经水面上点B和点 C折射进入折射率为 n的水中 ,两条折射光线 …  相似文献   

7.
谈鸟虫篆     
正所谓鱼鸟,在古人对动物的级别区分来说,它们高于人类,高于四肢着地的动物,人们把它们作为对上天与自然的崇敬对象,进而想象出一种具备鱼鸟特征的动物——龙。而在商周青铜器的装饰图案的表现上,人们又往往以具有亲和力的鱼鸟,去表达对世界及上天的崇拜、敬畏之心。这应该是鸟虫文字的意义来源。商周青铜器上的错金银装  相似文献   

8.
正在传统文化中,鱼具有多重美好的寓意。早在上古时期,鱼就是一种祥瑞的象征。鱼图腾作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成为龙图腾的前身;周代即有"鸟鱼之瑞"之说;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论断中,蕴含着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诗经》中有《鱼藻》  相似文献   

9.
长袖舞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舞蹈种类之一,其特征是不执舞具,“以舞袖为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长袖舞图像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其舞服、舞姿及宗教意涵皆体现出吐蕃文化渊源。中唐至宋代的两百余年间,敦煌壁画中的长袖舞者涵盖了成人、童子、迦陵频伽、共命鸟等,并先后出现了翻领、圆领、袒右肩等舞服服制。长袖舞在敦煌的传承与留居敦煌的吐蕃遗民密切相关,其图像演变依托于各类壁画题材图像模式的发展,集中展现了汉藏文化在宗教思想、民族习俗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诗经》中有类别众多的文学意象,鸟兽虫鱼意象就是其中的重要类别。探讨鸟兽虫鱼意象的文化意蕴,对于了解《诗经》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试从昆虫鱼鸟意象与多子及丰收观念,鸟意象与爱情婚姻观念,凤凰意象与吉祥观念,昆虫意象与时间意识,鸟兽昆虫意象与君子小人意识等方面阐述之。  相似文献   

11.
古代湖南自然灾害救济的类型据赈款赈粮的来源及施赈主持者可分为朝赈、官赈和民赈。朝赈、官赈主要依靠国库或地方库藏,主要来源于人民交纳赋税,为弥补不足,历代还通过捐职、赎罪、用羡余和假馈纳等途径增加赈源。民赈由民间义绅自愿捐纳。历史会永远记住那些为赈灾救灾作出过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2.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行政指导的实践中也会给相对人带来损害。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等定型化、法治化的救济模式来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当相对人因行政指导行为而遭受到实际损害时,应依据违法责任、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等原则来要求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建立我国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工作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案件由于其主体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一般执行案件,所以其"执行难"问题就更加突出,这类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均为特殊困难群体,尽管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穷尽所有的执行手段,但由于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最终法院不得不执行终结。这样,常常会使当事人觉得"赢了官司输了钱",使原本就属于困难弱势群体的申请执行人生活更加艰难。针对这类执行案件,建立我国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制度,通过国家、社会的救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事人实现或部分实现权益,既维护我国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又切实对权利人实行民生关怀。  相似文献   

14.
曾巩历任八州地方官,两度组织指挥救灾活动,一次是1069年任越州(今绍兴)通判时,救助旱灾;另一次是1075年任洪州(今南昌)知州时,救助瘟疫。他写过四篇救灾的文章。1068年河北大地震后作《救灾议》和《议仓》,稍后又作《瀛州兴造记》,记述河北李肃救地震经验。1079年作《越州赵公救灾记》,记赵救助绍兴大旱大疫的措施,曾巩的救灾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村民选举权利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权利的有效救济机制上。通过分析我国村民选举权的现状与当前我国村民选举权法律救济机制之不足,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909年。它本着基督教精神,一直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进步活动。1938年广州沦陷,1939年广州基督教青年会迁往韶关,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迁回广州。在韶七年,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积极开展战时服务和救济工作,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占有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占有的保护则是占有制度的核心。从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和占有保护请求权两个方面对占有的物权法保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京直水灾发生于1917年,其时,中华民国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的救灾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这次救灾活动在程序和方法方面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清代的惯例;而民国初期社会制度、思想观念、技术手段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救灾的很多环节上又与清代有不同之处。尽管救济活动存在缺点和不足,但仍不失为一次有较高效率的救灾实践。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甘肃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严重,几乎无年不灾,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面对严重的灾荒,当时的政府救灾力度不大,而民间社会的救济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都南朝浮雕弥勒经变与法华经变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出土了两件南朝梁浮雕作品,对其图像国内外学者们均有研究,但未作全面的考论,定名亦不准确。笔者研究后认为其一为弥勒经变,其二为法华经变,此二经变是我国最早的佛教美术的经变画,首开经变之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