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龟兹佛传壁画中,有丰富的佛陀一生教化事迹(说法图),其中蕴含佛陀神通力的非凡表现,这是龟兹石窟佛传壁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现象与龟兹佛教尊习说一切有部思想,特别是注重涅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考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考析赵莉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表现佛一生事迹的佛传题材比较普遍,大约有60余种。①其中有些题材在国内其他地区不甚出现,如降伏六师外道即是。降伏六师外道故事是龟兹佛传壁画中具有浓厚神奇色彩的一章,迄今未见专文论述。笔者不敏,意欲补...  相似文献   

3.
龟兹壁画中有一类佛传描绘世尊为青年比丘说法,旁边复绘一大汉,手持男童,站立水中。比照《增一阿含经》相关内容,壁画再现世尊讲述十二因缘所作的譬喻。水中大汉及男童,为阿修罗王携子入海洗浴之景。阿修罗王父子即为往昔佛陀、阿难。  相似文献   

4.
对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4窟主室正壁壁画内容进行了图像志层面上的研究。通过壁画的识读可知,安西都护府设立于龟兹时期,弥勒信仰曾是流行于龟兹地区唐风洞窟的主要信仰之一;弥勒佛交脚坐姿形象应受到龟兹本地或西来影响,弥勒经变壁画的图本来源在汉地东来基础上加入了胡化风尚。  相似文献   

5.
龟兹石窟中存在一种特殊的佛传壁画,图像以"佛陀为比丘说法"为中心,人物旁边绘制一只卧牛和一张兽皮。经过图像分析及文献比对,笔者认为相关图像可对应戒律故事"杀犊取皮"。  相似文献   

6.
龟兹石窟壁画,汇中西文化之精粹,融龟兹民族之精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同时也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是在考察龟兹石窟艺术和拜读了大量的著作、文献之后尝试性对龟兹石窟壁画艺术提出一些认识和看法,以就教诸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功能学的视角,解读龟兹石窟壁画的意义和功能.石窟壁画本是佛教为宣传其教义、教法、教理所创立的一种直观视觉的表述形式,也即艺术的表达形式.龟兹石窟壁画作为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具有多种功能的价值意义.文章还以龟兹壁画为例从四方面论述了宗教文化的历史功能:一、具有传播信仰,宣扬教义的功能作用;二、具有记载佛教创教传教的历史过程,增加宗教的神圣性的功能;三、营造虔诚、庄重的礼佛氛围,强化宗教徒的宗教情感的功能;四、客观上起到了反映现实生活的作用.文章还进一步论述了龟兹石窟壁画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一是历史文化、文物的价值;二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如仅从石窟数量来说:它比不过阿富汗巴米羊石窟。据日本和法国的考古学家调查,巴米羊拥有700多个洞窟,但绝大多数仅存空洞,著名的东大佛、西大佛,也存战争年代遭到破坏,头面俱无,残破不堪,壁画也所剩无几。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直接间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探  相似文献   

9.
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与龟兹本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拥有数量巨大的佛教故事,是克孜尔石窟壁画最大的特点。故事壁画反映的是佛教的教义、佛国世界的种种情貌。但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必然要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否则没有生存的余地。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随历史的发展,龟兹本土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龟兹和西域的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里,形成了龟兹特色的新型佛教艺术。论文就是从克孜尔故事壁画的几个方面,探索龟兹本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龟兹金刚力士图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龟兹石窟壁画中存有丰富的金刚力士的图像.近年研究发现,龟兹金刚力士主要有两大类型--密迹力士和金刚力士.本文探讨了两类金刚力士的起源、演化、发展脉络和在龟兹的造型特征及其对高昌等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Riemann积分的存在性问题是微积分的主要任务和难点,本文讨论了在Riemann可积意义下比Riemann积分更具有一般性的Riemann-Stieltjes积分存在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12.
重心的定义与质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严格的重心定义,并讨论了重心与质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家具市场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它有着许多新的流行趋势 ,形形色色的现代流行家具正在市场上展现着各自的魅力 ,使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要考虑诸多问题 ,关注更多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城市粮食供应危机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宏 《巢湖学院学报》2005,7(6):102-106
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衰退,城市人口的增加,农田面积的减少,米粮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不均,米商的操纵垄断等造成了民国以来严重的粮食供应危机,使许多城市,甚至是产米之乡也出现了粮食不济之虞,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壮族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 ,保存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之中。在原始社会 ,壮族先民依赖自然又与自然作斗争 ,他们把宇宙万物的变化归结为客观物质“气” ,“气本原说”。认为宇宙是自然演化而来 ,人类起源也出自于客观自然的物质花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纟食)读者,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出土的简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不但记载了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史实,也记载了射箭、刀、剑、走、跑、跳等人体竞技运动和增强体质健康的内容,为体育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材料.本文根据汉简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内容,运用考古学、文献学和体育学等方法,进行考证分析和整理,为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也为体育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令γ(G)表示一个图G的控制数,G×H表示图G和图H的笛卡尔乘积.现已有很多控制数的研究文章,参考已有控制数知识及笛卡尔乘积图Cm×Cn,Pm×Pn的控制数的相关结论,利用γ(Cm×Cn)≤γ(Pm×Cn)≤γ(Pm×Pn)这一不等式给出路与圈的笛卡尔乘积图Cm×Pn(m=2,3,4),Pm×Cn(m=2,3,4)的控制数.  相似文献   

19.
The Fish by Marianne Moore was published in1921 and this poem leaves large space for the readers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A couple of significant aspects of the poem are well worth discussing and appreciating.In this paper,the poem will be summarized in a way of story-telling and some indispensable elements of the poem will be analyzed in detail.First,the structure of the poem will be analyzed from two perspectives:the disordered arrangement of the lines and the missing of the subject.Besides,the metre of the poem will be analyzed:strict rhyme scheme and alliteration.What’s more,the figure of speech applied in the poem needs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simile,metaphor and personification.In particular,the contrast of colors in this poem will be studied:darkness and colorfulness.Last but not least,the theme of the poem is opening and three themes will be discussed:life and death,natural disaster and man-made damage,the symbiosis.  相似文献   

20.
人名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透过人名可以发现不同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以及不同的社会生活变迁的印迹.文章从东西方人名的异同这一角度分析其相应的土壤--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