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校体育社区服务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并制定了高校体育实施社区服务功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小康社会城市体育的社会学因素作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振兴中,社会转型带来是主要社会因素,完备的街道社区组织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组织保障,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社会的体育需求增长是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动力所在,传统社会体育模式改变和社区体育社会化是其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城市社区体育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而社区体育服务理论又缺乏系统性,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社区体育服务概念、城市社区体育服务有序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相信将会有助于促进社区体育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运用模式构建法、文献资料法就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的原则、发展模式的目标体系、发展模式的内容体系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加快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步伐,缩小苏南农村和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差距,提高苏南地区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我国其它地区的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社区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性、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特性,它给我国目前新的体育形式——社区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运用献资料法、访问法及逻辑分析法对传统体育进入社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为探索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创造和谐融洽的社区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应该立足国情为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提供法律保障,稳定与扩大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者队伍,加强服务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弘扬志愿精神,旨在为我国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追溯社区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践,梳理和解析以往学界关于社区体育服务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等系列概念,试图重新界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并分析其内涵。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在全球公共服务核心理念的积极影响下适时出现,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概念的重新界定需将我国当前科学的公共服务、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等概念作为上位概念,且需从广义和狭义层面来对其概念进行合理界定并剖析其内涵。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进行合理溯源并重新界定,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多元化及复合式服务供给机制革新的逐渐推进、服务治理结构的日益完善和科学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健全等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对明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服务目标、提升其服务水平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我国城乡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城乡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发展还面临着二元结构障碍、运行机制障碍以及建设的长期性等困境。为此提出应建立多元化供给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构建多元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队伍建设,以及建立财政保障机制等发展路径,旨在促进我国城乡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构建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是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残障人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采 用了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残障人群进行康乐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并据 此拟定了广州市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选取广州市越秀区试点进行12个月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既有利于残障人的康复,提高体育人口数量,又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 实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的城镇化进程与社区体育发展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区体育的发展水平,通过社区体育作用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最后,结合城市和社区建设的需要,探讨了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经营性健身场所消费者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从消费者的年龄、职业、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动机、体育消费水平等几个因素分析。调查显示:经营性健身场所消费者主要集中在25~50岁的群体,这一群体具有较稳定收入的特点,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就成了这一群体追求的目标,是健身市场的支柱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传统对我国全民健身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建华  杜德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60-1461,1469
文化传统与全民健身进程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在目前全民健身计划推行十余年的关键发展期,必须关注文化传统在这一进程中的深刻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全民健身进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意识层面;文化传统对全民健身进程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对这三个主要层面产生作用,并最终影响到全民健身进程的快慢、突破口、发展模式、完成质量和项目特点等.  相似文献   

13.
运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全民健身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本经验:便利、充足的身边场地、健全的身边组织、丰富的身边活动、多渠道的宣传。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为其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促进体育社团实体化、解决外来人员健身问题、建设好农村健身路径、提高人们的健身消费意识,旨在为当地和其他地区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学校体育场馆等体育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需求并非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简单联系,而是基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国家战略这一大背景实施的,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区的必要性,认真研究和应对学校体育场馆在服务社区中的现实困境,设计形成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区的资源开发策略,才能针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才能最大化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在服务社区需求中的功能价值,更好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国家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居民观念更新,健身意识增强,体育人口增加;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规划合理,无锡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6.
全民健身政策的实施为新世纪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各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具备良好身心素质的体育竞技人才发挥了独到的促进作用。以学校体育特有的功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学校教师自身的知识为社区体育服务,进而体现体育教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328-1330
社区健身环境建设是社区体育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区健身环境评价以促进社区体育发展为主要目的.在阐释社区健身环境的概念及分析其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探讨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内涵、特点.结合"以人为本"、促进社区和谐、多元化、突出地方特色等要求提出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基本理念,拟从生态环境、设施、管理及健身氛围4个方面建立社区健身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东北三城市低收入群体体育健身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比较研究、社会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沈阳、长春、哈尔滨低收入群体1998年与2002年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旨在通过体育服务和支持,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心态和体育需求.研究主要结论:健康投资、调节情感、娱乐身心、交流信息成为低收入人群参与体育的主要动机;低收入群体的心态趋于缓和稳定,开始融入社区体育活动,并成为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低收入群体健康投资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社区体育服务方式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残疾人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做好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问题。运用调查法、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人员配备、专业指导网络等条件尚不能满足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需要,尤其是经费来源非常缺乏;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主要受硬件设施、主观和心理、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团组织需要进一步将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的形式由自发的、松散的、无序状态,向有组织的、较为严谨的以及遵循一定规律的状态转变;残疾人体育健身的组织与管理需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和总体效益,并不断强化残疾人体育健身中的群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建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是我国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的基层实践,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务实之举。采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建设行动进行研究,归纳出“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内外协同”与“网格协同”等4类建设模式,并构建了制度—主体—服务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中主要存在行政支持有限、科学规划不足、标准规范缺乏等制度环境局限;政府、企业、社区以及居民等建设主体分别面临监管缺位、盈利困难、涉入不足以及数字鸿沟等行动困局;服务转型中存在服务框架落后、复合人才短缺、数据利用低效等主要难题。针对上述问题,认为健全制度规划环境、破除建设主体困局、消解服务转型难题是我国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