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生命教育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赣 《现代教学》2007,(12):22-22
很大程度上,语文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语文,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语文三者生命之间的对话。正是三者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碰撞,才能达到生命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A4):45-46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生命,已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责任。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中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经过实践,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研读教材中归纳生命教育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咀嚼生命的价值;在课外拓展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生命教育紧密相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苏捷 《课外阅读》2011,(8):288-288
语文课程是实施生命化教育的主阵地,而课文则是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的最佳落实点。本文提出了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尝试,以此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追求和实现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为了促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语文教学要从文本着手,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提升对生命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在开展生命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发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敬畏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让社会充满爱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中饱含着深刻的生命哲思,而语文教学课堂则是一个极好进行热爱生命教育和强化生存意志的场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因而,构建生命关怀下的语文课堂,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个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生命成长的摇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诞生于20世纪中期,其强调的是注重生命的本质、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尤其是竞争日益剧烈的现代社会,即使是涉世未深的初中学生,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也尤为重要。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和思想性兼具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广大语文教师需要坚持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一生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组合而成的,生命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生的质量。生命是教育的根本,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的培养极其重要,一些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与态度值得教师深思。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期,语文学科作为重要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至关重要。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王万惠 《教学随笔》2013,(2):122-123
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大责任。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人的生命教育,适时地引导学生善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教育重视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和加强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和极为迫切的。语文教学应当寻求有效方式和途径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唤醒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决定了语文课程与生命关怀具有天然的联系。"言为心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唤醒教育",是点燃学生生命之火、拨动学生心灵琴弦的最温情、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不再是德育课的专项,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在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责无旁贷地重视生命教育的内容,重视对生命本身的关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呢?以下是本人有关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一、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但也不能一味强调,否则会失去语文的本位。毕竟语文课还是要保留语文的味道的,如过分强调对生命价值、生命意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诞生于20世纪中期,其强调的是注重生命的本质、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茂平 《文教资料》2010,(14):63-64
语文教学应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具体可从深入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生命教育;创设生活情境,领悟生命价值;拓宽知识领域,增强生命意识着手,切实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9.
陈茜 《现代语文》2005,(12):65-66
语文是一座巍峨而冷峻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面,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和充满诗意的忧伤.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该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借助它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无论怎样界定语文,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诗意、最富有情感色彩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邹翠玲 《课外阅读》2011,(7):270-271
近几年,我们时常会听到本是纯真学子的青少年却用暴力、犯罪、自杀来为自己青春涂抹黑色,比如白中杰、药家鑫。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否应在痛惜之余,思考一下怎样唤起学生对自己、亲人以及他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笔者认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展生命教育工作迫在眉睫。而语文教学,因充满生命元素和极富理性的思考,在落实生命教育中作用重大,是渗透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生命教育,语文应让生命更美,生命也应让语文更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