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失地农民问题作为"新三农问题"之一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失去土地对农民家庭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衡水市桃城区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失地农民的抽样调查,对失地农民在失地前后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现阶段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量征占用农田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失地农民的后期生产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黔东南作为欠开发、欠发达地区,发展与征地、农民失地与脱贫增产增收致富、国家利益与失地农民群体利益之间相互影响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抓紧解决。全面统筹尽可能减少农民失地;加大失地补偿,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是必须考虑落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中国当前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文章对中国农民失地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农民失地是现行征地制度之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抗风险能力弱,心理失衡,易引发群体性动乱,影响社会稳定。但它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解决。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路径是:消除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度性排斥;以土地换社保;改革征地制度,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也在加快。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失地农民不可避免,农民失去土地将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生存问题,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农民失地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也必须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加以解决。以当前加快城镇化发展为背景,分析失地农民面临的生存问题的表现,依据城镇化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加到了2012年的52.6%。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起,城市化进程中全国每年至少有300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预计2020年,失地农民总数将超过1个亿。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如何保证其"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教、失地不失业",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前,下岗工人、待就业大学生在城市的数量已经较为庞大,面对或有技术或有文化的竞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土地需求增长强劲,许多农民因此失去土地。从失地对农民家庭财产的影响、失地对农民依托土地而享有的持续权利的影响、失地对农民社会身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失地对农民权益的影响,认为由于我国的安置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等缺陷,造成失地农民家庭财产减少和持续权利丧失。因此,必须树立可持续的安置补偿理念,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城镇化稳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问题成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使失地农民融人城市成为“新市民”,关系到城市化进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失地“新市民”成为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就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失地是现代化进程发展的结果,但由于农民与土地相分离,其收入来源阻断,进而引发生活危机,尤其是年老后的生存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要以“农民失地”为核心,建立起合理的基金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9.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城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征用土地造成农民失地的状况及附随产生的问题相当严重,当前应正视这一现象,高度重视失地农民问题,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才能减轻城乡对立的状况,维护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并构建起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京城郊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失地农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农民失地后的生活状况。对南京城郊失地农民的实地调查表明,失地农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不高,尤其是对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感到不满意,收入问题已成为制约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最关键因素。同时,失地农民的社交和休闲等高级需要不敏感,工作环境不理想。因此,需要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率,提升他们的需要层次,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以改变征地对失地农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来,在城市化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失地农民总量剧增,2009年已近达5000万;预计2020年将超过1个亿.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如何保证其"失地不失教、失地不失业",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关注民生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保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农民转移就业、重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郫县、都江堰市三地的实证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成都市失地农民的就业意向、就业选择和社会支持网情况,提出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转变就业观念、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强化就业培训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交往范围、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西宁市大通县紧紧围绕卫星城市和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的宏伟目标,依托产业、区位等优势,加快了城镇的建设步伐,因此失地农民问题也变得更加严峻。如何保障其合法权益,实现经济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顺利平稳的转变为新市民,推行合理的补偿机制才是今后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文章通过对大通县失地农民的补偿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其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土地征用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这一弱势群体的问题也就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以土地换保障,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遂宁市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但由于自身素质、保障机制、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失地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困难,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本炙在深入调研遂宁市部分区县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些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7.
甘肃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猎原》是新世纪初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生态文学文本。在这部作品里,雪漠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当代中国西部农民在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下卑微而又坚韧活着的生存境况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文化生态,全面展现了西部农民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且深入反思和探究了西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态和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生态之间的隐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进行着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使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当前,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不仅货币补偿标准低、数额少,而且缺失有力的就业扶持措施和基本的社会保障;很多失地农民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急剧下降。征地补偿政策调整的重点应当置于长期的就业补偿和社会保障补偿,针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货币补偿、就业培训与安置和创业扶持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对老年被征地农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脱离了依赖土地的生产方式之后,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奠定了老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基础.在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由于需要熟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以及在城市居住环境中新的交往方式都对老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因此,老年被征地农民适应失地后生活方式的目标与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老年被征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的过程.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逐步消逝,以土地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老年被征地农民在晚年的生活方式上也要有适合城镇化模式的养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