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几年来,编辑性节目在无线台、有线台的荧屏中渐露锋芒,具有一定收视群。中央电视台开创多频道以来,推出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编辑性节目:《周末大回旋》《音乐桥》《中国音乐电视60’》《每日佳艺》《九州戏苑》《综艺走廊》……《周末大回旋》本着16字宗旨:‘荧屏荟萃、众家风采、目花齐放。万家同乐’,将众多散落在文艺节目中深受观众欢迎的保留节目重新包装、巧妙构思、精心编辑,引发观众美好回忆。设置了“歌海回潮”、“红舞鞋”、“戏迷包厢”、“杂技英豪”、“点播回放”、“开心果”等小版块,以主持人贯串其中,这档节…  相似文献   

2.
广告文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电视广告节目和电视文艺节目共同组合而构成的一类电视节目。它以文艺节目作为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让观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看广告,也就是说,文艺节目是手段,传播广告是目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广告文艺节目划入广告节目类。如,《广告文艺》、《广告文体大观》等。广告文艺节目给广告节目增添了一种形式,是广告节目的有益补充。但对广大观众和电视台来说,是“食之无味”,而又“弃之可惜”的。说它“食之无味”,是因为广告文艺节目是拼凑而成的。它是时间上的拼凑,即先播几则广告,然后播…  相似文献   

3.
作为《梨园春》节目的主持人,我们代表着栏目的形象,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观众。如今随着栏目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观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作为主持人,站在栏目和观众之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观众的鼓励、支持和掌声,也更切身地体会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 人们常说主持人是一个栏目的“脸面”,就主持人形象的定位,我们也走了一条“返朴归真”的道路。考虑到梨园春是戏曲栏目,而戏曲又是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于是,我们的形象定位汇成了“东方长者”和“东方娃娃”,无论发型还是服装都极具民族特色。一年下来,我们受益匪浅,可是我…  相似文献   

4.
河南电视台创办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从去年5月改版至今,由一个不被瞩目的戏曲栏目,一跃而成为全国普遍看好的戏曲类主打栏目。不仅中原人爱看《梨园春》,陕、晋、冀、鲁、皖人爱看《梨园春》,新疆、甘肃、四川等省份的人也爱看《梨园春》,在河南及全国的不少地方,出现了“满城争说《梨园春》”的现象。 《梨园春》火了,火得让人始料不及,火得让众多戏迷观众每周日晚锁定河南卫视。这种现象,先是引起河南省委宣传部领导的重视,在省内召开专家座谈会,探讨《梨园春》现象;继而引起国家广电总局和广电学会领导和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当第二届“擂响中国——全国戏迷擂台赛”在观众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时,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又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走进了又一个繁华似锦的春天。过去的一年,《梨园春》紧紧围绕电视文艺为群众、品牌栏目创辉煌两大工作重点,坚持电视文艺的“三贴近”原则,实施精品战略,提高节目质量,以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在竞争激烈的电视文艺栏目中卓尔不群,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同和喜爱。新的一年,站在新的起点,面对电视发展的新态势,面对观众新的收视诉求,《梨园春》将如何突破发展园囿,继续以卓越的姿态面对观众、迎接挑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成为萦绕心头的问题。笔者几经思考,探寻出《梨园春》2006年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梨园春》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年的路程,有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的喜悦,酸辣苦甜,样样俱全,感慨万千。1994年,在戏曲处于低迷的背景下,河南电视台的领导决心创办《梨园春》这样一个戏曲栏目,这种做法首先就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成就了一个奇迹。1999年,《梨园春》改版后,由于增设了观众参与的环节———戏迷擂台赛,提高了节目的竞争力和群众的参与性,使栏目很快在全社会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梨园春》坚持创新原则,在固有节目框架的基础上,又对栏目进行了调整,注重了形式上包装,使节目样式在保持河南本土特色的同时,向“更新、更美”这一方向…  相似文献   

7.
声屏漫议     
《声屏世界》2016,(11):71-72
学学梨园春的“不创新毋宁死”
  □耿银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的要求,让我想到了善于创新的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该节目招徕全国各地戏剧选手,公开打擂,观众和专家参与评分。选手唱得有激情,观众打分打得有水准。几年来,这个栏目收到国内外观众来信百万余封,拨打热线电话的观众90万余次,报名参赛打擂的戏迷5万多人,相继推出500多位擂主。它已成为中国电视界戏曲栏目的第一品牌,2000年至今平均收视率保持在18.6%,最高达35.7%,囊括“星光奖”“金鹰奖”“兰花奖”等国家级电视大奖。  相似文献   

8.
……“梨园春”节目办得好 ,改版前不错 ,改版后更好 ,但就本人而言 ,最喜欢的节目是戏曲擂台赛和名家名段欣赏。因为期期都有新面孔出现 ,不但使戏迷们大饱眼福 ,精神振奋 ,而且对弘扬戏曲艺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南阳市水利局陈明哲……“梨园春”刚开播那阵 ,我们家为争电视差点生大气 ,我爹要看“梨园春” ,我儿子不愿意 ,结果俺爹把电视机一关 ,拿着遥控器走了说 :“不叫我看 ,你们谁也看不成。”气得我们直瞪眼 ,在他的强制下 ,俺全家现在居然都成了“梨园春”的戏迷了 ,不知道这个节目咋这么带劲……———漯河市舞阳县王铁柱…  相似文献   

9.
《戏迷乐园》,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专为戏曲爱好者安排的系列节目,每天播出一个小时(14:00—15:00)。在当今戏曲发展不很景气的情况下,广大的戏迷听众却对该节目情有独钟。 《戏迷乐园》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传统节目,长期以来很受听众欢迎。但是,近年来,人们对文艺节目的欣赏兴趣发生了很大的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6):I0003-I0003,I0002
河南电视台品牌栏目《梨园春》,一个以电视为载体的当代戏曲传播平台,一个用12年辛勤耕耘锻造的优秀文艺栏目。380期节目的成功直播,1000名平民戏迷擂主明明的璀璨诞生,10万群众的直接参与,3亿观众的收视期待……  相似文献   

11.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于1994年10月创办的一档全国性的戏曲电视综艺节目,以宣扬戏曲文化为目的,深深地植根于中原这片有着浓厚戏曲文化的土地上。《梨园春》栏目创办已近20年,深受广大戏迷观众的喜爱。然而在新媒体背景下,《梨园春》栏目已呈现出疲惫无力之势。一方面,其忠实的受众群体面临老化状况,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运营。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下,各类电视综艺节目借新媒体之东风,吸引眼球,迅速提升收视率,对《梨园春》的年轻观众进行分流。本文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探析新媒体背景下《梨园春》生存发展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提到地方电视戏曲节目,人们自然会提到《梨园春》。《梨园春》一步步走来,发展成为目前被全国电视观众及广大戏迷认可的全国屈指可数的地方戏曲品牌栏目《梨园春》如何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品牌调整战略?如何让自己  相似文献   

13.
吴庆久 《大观周刊》2013,(11):144-144,204
电视文艺节目包含范围广泛.节目种类形式日益繁多.特别是观众收视到的栏目层出不穷。如今,观众更希望看到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个性的张扬,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自己辛苦工作一天之后全身心放松、娱乐的需求。时代的发展需要个性化风格的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观众也需要看到个性化鲜明的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与此同时.主持人的自身个性还要做到与节目个性相协调.服从节目个性.在这个前提下将自身的个性融人节目.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陈兵  杨保安  罗骏 《新闻前哨》2002,(11):36-37
从传播学的受众接受心理来看,人们的确更愿意与名人进行交流。“名人效应”之于广播电视节目,一般是指某位节目主持人的出色表现与某一栏目(节目)相映生辉,他们就成为栏目(节目)具体、形象、生动的标志。于是观众容易对他们产生“晕轮效应”、“爱屋及乌”,当主持人到另外一个节目去主持时就把“光环”带到那里,并对这一节目产生“先验”的好感和热情。如后来被誉为“横跨新闻界和文艺界的大腕”的赵忠祥到《正大综艺》创造了这个节目最辉煌的时期,春节晚会他又是导演最放心、观众很满意的主持人,《人与自然》的主持似乎也非他莫…  相似文献   

15.
李多 《记者摇篮》2009,(11):53-53
目前,广播文艺节目的主持人,是集采、编、播于一身。既是节目的主持人,又是节目(作品)的编辑。直播板块、热线电话以及"戏迷"进入直播间与听众互动,已成为广播文艺节目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要求主持人(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播音素质,也要有较强的编辑水平和能力作支撑。为此,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编辑)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艺术以及职业道德的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李洪涛 《新闻世界》2009,(10):93-94
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 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能够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  相似文献   

17.
1993年 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王志等。回眸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工作的一线,有一定的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和经验。 应该说,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等一批主持人的成长,离不开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这片良好的土壤。中央台评论部的成立和《焦点访谈》节目的创立,没…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少儿节目主持人要轻松活泼,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沉稳庄重;服务节目主持人要热情、有同情心;文艺节目主持人要多才多艺,风趣幽默。这是从节目类型入手对节目主持人提出的要求,是“节目定位”观念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佳佳 《传媒》2015,(7):52-53
2014年,河南卫视《梨园春》开播20周年.该节目以戏迷擂台的独特形式,首开国内戏曲类节目双向互动的先河.受众对《梨园春》抱有极高的收视热情,并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戏曲这一国粹的生命力.据《光明周刊》刊发的《梨园春色别样红——河南卫视<梨园春>及其开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调研与思考》一文提供的数据显示,自新世纪以来,《梨园春》平均收视率为24.8%,曾创下35.7%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或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在英语中它被写作“Talk Show”,谐音是“脱口秀”,反映了这类节目的一个特点,即通过口才来令观众折服。从世界范围看,它保持了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势头。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首先在《实话实说》栏目得以尝试。这一节目在全国打响后,地方台亦纷起仿效,央视也相继又推出几档谈话节目。有人说,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预示着电视的成熟,甚至看不看电视谈话节目,也反映出观众水平的高低。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电视谈话节目很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