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川 《科教文汇》2009,(13):218-218,220
鲁迅先生的小说《孤独者》和蹇先艾的小说《孤独者》是写于不同时期的同题作品,在艺术上,两篇小说从叙述手法以及作品发展的脉络是相似的。但是两篇小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品主人公的成因及命运等等。通过两篇小说的比较,我们看到了两个作家对于孤独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阎连科的小说《坚硬如水》以作家对文革苦难独特的表述而成为文革题材小说中一个特殊的存在,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中一系列精心营造的象征的分析以及对弥漫在作品中放纵的性欲与革命激情的结合来阐释小说独特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3.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最受欢迎的存在哲理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短篇小说《过桥》(Across the Bridge)里包含了很多现象与本质、事实与假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格林正是借助他作品中的似非而是或是矛盾来揭示和讽刺事物与其表面正相反的本质,在小说娱乐层面的背后我们可以感悟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对人、对事物、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甚至是对死亡的深刻思考,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格林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小说家。本文对格林及其作品作了简略而较全面的评介,分别提及格林的天主教小说、政治小说、电影剧本等方面,讨论了格林广受读者欢迎和批评家关注的基本原因,那就是格林通过现实的笔调和纯熟的小说技巧在获得作品深度的同时提高了作品的普及性。  相似文献   

5.
《何典》是嘉庆年间问世的一部运用俗谚写成的讽刺类小说,具有别致而幽默的独特色彩。然而,由于它本身在故事设定以及内容架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离经叛道,历来学界对它的评价比较一般,甚至于语多诟病之处。其中,《何典》的故事情节以及创作主旨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窠臼就是一个众口一声的批判点。本文试通过对作者和小说的结构形式两方面重新对《何典》与才子佳人小说进行比较性的解读,认为虽然该作品中仍然存在对传统的主流小说创作规程以及文化模式的依恋,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它从很多方面都与才子佳人小说格格不入,是以反讽的姿态来对待古典小说创作美学的。  相似文献   

6.
董定一 《科教文汇》2009,(21):243-243
《何典》是嘉庆年闻问世的一部运用俗谚写成的讽刺类小说,具有别致而幽默的独特色彩。然而,由于它本身在故事设定以及内容架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离经叛道,历来学界对它的评价比较一般,甚至于语多诟病之处。其中,《何典》的故事情节以及创作主旨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窠臼就是一个众口一声的批判点。本文试通过对作者和小说的结构形武两方面重新对《何典》与才子佳人小说进行比较性的解读,认为虽然该作品中仍然存在对传统的主流小说创作规程以及文化模式的依恋,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它从很多方面都与才子佳人小说格格不入,是以反讽的姿态来对待古典小说创作美学的。  相似文献   

7.
胡小玲 《科教文汇》2009,(23):248-249
与以往的作品不同,奥斯汀在其后期作品《劝导》中着力描写了一群特殊的人物——海军军官。他们因战争而发财,并晋升了官爵。根据小说的历史背景可得知,这群军官投入的是为争夺自身利益的海外侵略战争,他们代表的是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小说中同时也出现了一群与这些军官相对立的人物,他们是以沃尔特先生为代表的贵族地主。这两派人物在性格以及政治地位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奥斯汀通过对这两派人物的一褒一贬,足以折射出她对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支持与赞扬。生活在英殖民主义扩张时期的奥斯汀,她无法逃避帝国主义思想的束缚。不过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她以一种委婉的方武对其进行赞扬。  相似文献   

8.
所谓现实性,实际指的是作家在其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生活反映的真实程度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思想倾向,它与真实性、深刻性、准确性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密切相关。鲁迅小说中的讽刺,完全立足于现实生活,锋芒所向,无一不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和痼疾的。鲁迅自己曾经说过,他写小说的目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  相似文献   

9.
赵桂影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373-373,330
小说《廊桥遗梦》出版后立即热销,而由此拍成的电影更令其家喻户晓,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从文化角度解读这一作品背后的成功原因,并试图探讨影视与文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官场的反讽表达--试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反讽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小说是当下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反讽是其此类小说的重要特征,本文就其作品的反讽叙事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荒凉山庄>是狄更斯的第九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由于其中众多的人物,复杂浩繁的叙事情节,使得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即被公认为狄更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运用两种不同人物视角--全知的第三人称人物视角和第一人称人物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达到了将整部作品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糅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设置这种独特叙事视角的原因厦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运用读者批评与相关社会学理论对颇受争议的现代经典小说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这一悖论传奇作品溯本追源,揭示其隐密码与文本自然昭示的内在张力,并透过这一20世纪美国成长小说彰显的讽刺抒侃的边锋俚语与文风及主人公霍尔顿独特的叙事方式揭示其愤世嫉俗的反正统的个性化语言浅表下潜藏的异化疏离。而在其通俗畅销小说的标贴之后,笔者认为,真正可以阐释其经久不衰与备受关注的神奇魅力所在其实是小说深植的悲剧意识与隐约的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与禅悟及忤逆篇章内隐性承继的现代文学传统和小说折射的深刻人文关怀与悲悯的逃遁情结。  相似文献   

13.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匠心独运地运用了多视角叙事,其作用在于构建这部作品戏剧性的结构,表达深邃而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罗涛 《科教文汇》2008,(29):244-24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往往通过对叙事技巧的成功把握来展现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浅谈小说中叙事技巧的独特之处以及这种技巧对表现小说主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殷洁 《科教文汇》2011,(1):76-77
以鲁迅小说《伤逝》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作品继承了原作品文本语言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形式,以谨慎稳妥的方式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这两种艺术媒介的转换。另一方面由于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改编作品对文本形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像上人物与主题的弱化,这是值得其他改编作品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16.
吴慧娟 《科教文汇》2010,(25):73-74
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哈里·波特》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而风靡全球。本文对小说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和介绍,并从其创作视角和想象力角度探究其独特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与情人》一时代与个人因素的悲剧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瑞 《科教文汇》2009,(26):241-241
论及20世纪英国文学,劳伦斯的作品必居其中,这位英国最具天赋与争议的作家留下了许多名篇。其中,《儿子与情人》可谓其小说创作的巅峰,结合其身世,我们在景仰他天才的同时,也深思这部作品中的时代与个人悲剧。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海勒用他高超的技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滑稽而又悲惨的世界.他用有趣而又令人震惊的语言展现了美国社会战时以及战后的黑暗官僚制度.本文试图通过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9.
贾婷 《科教文汇》2013,(35):48-49
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因充斥暴力、死亡的情节而饱受诟病,笔者认为解读其作品的钥节是了解作者的基督教作家身份。笔者尝试在“距离现实主义”视角下探讨作家如何运用暴力情节传达其宗教创作主旨和宗袅思想。  相似文献   

20.
张琳  董威 《科教文汇》2012,(17):84-8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力作,描述的是青年男女恋爱与婚姻。本文作者试通过分析小说四起典型的婚姻来讨论性格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婚姻价值定位的,以及简.奥斯汀对待婚姻的看法;《金粉世家》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存在类似的命运,真挚的爱情受到世俗偏见的考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二人很幸福地结合了,然而最终作者却是以悲剧结局了整部作品。两部作品的爱情与婚姻相同而又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