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孔尚任虽为圣裔 ,从小受的是儒家教育 ,奉习孔孟之道 ,但他的《桃花扇》中却有丰富的道教思想。在《桃花扇》中他表露出对儒士政治的失望和儒家社会理想的破灭 ,而将希望移向了道教。他为侯方域、李香君等人物安排了入道的结局 ,又将史可法、左良玉等册为道教中神。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构筑了一个道教洞天式的精神家园———桃花源 ;这是他企求的理想社会的幻景。他在此传奇中也是以道教的兴亡观归结兴亡案的。  相似文献   

2.
孔尚任的《桃花扇》共有《小引》、《小识》、《本末》、《凡例》、《考据》、《纲领》等6篇自序。分析研究这6篇自序才能真正了解孔尚任的创作动机和心愿,以及剧本创作、演出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3.
创作心理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体验,现世中的人生缺失感构成了创作的缺乏性动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传奇佳作《桃花扇》,浸满了悲凉哀伤的情绪,这正是出自孔尚任本人儒家理想的幻灭和难以解脱的兴亡感慨。本文试从《桃花扇》的结局安排入手,结合孔尚任儒家理想由追求到冷漠直至幻灭的心理历程,分析《桃花扇》的缺乏性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4.
侯方域是《桃花扇》所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通过艺术典型侯方域来考察孔尚任对历史人物的改造,这些改造反映了孔尚任抨击权奸、谴责福王的政治思想和对复社文人褒中见贬的政治态度,并表达了他归隐的愿望,体现了《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5.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集合了桃花这一意象的诸多意蕴,作者承袭了桃花意象的传统,既以桃花的娇艳暗示香君的美貌,同时也暗合着香君妓女的身份,而桃花的飘零无疑是香君坎坷命运的再现.作者最终还为两位主人公设置了一个"桃花源".以桃喻人,借桃言情,言桃明旨,作者用生花妙笔展现了香君这支桃花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6.
孔尚任之《桃花扇》通过对南明覆亡史实的剖析,得出传统儒道思想的彻底沦亡的结论,表现出大悲恸之后的大迷茫。这层深意,因时代的原因未敢明说,后人遂被作者故意使出的“障眼法”所迷惑,对作品主题认识多有偏颇。  相似文献   

7.
“桃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其作用不言而喻,但自古诗中桃柳不相离,《桃花扇》也不例外,“柳”是《桃花扇》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柳”在整部书中共出现了八十二处,按作用和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桃花扇》中的几个时间都是经过精心设定的,表明孔尚任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现实的关怀。清初官方断明亡于崇祯朝,是亡于闯贼、亡于权奸、亡于门户,承认明朝及崇祯的正统地位,并祭祀明陵、礼葬崇祯、褒奖殉难诸臣,不承认弘光朝,而《桃花扇》的观点与官方一致,所以剧中祭崇祯及殉难诸臣并不意味着反清。"入道"即避乱,是暂时的,最后的结局是老赞礼下山颂圣。因此,应认为《桃花扇》是一部忠清之作。  相似文献   

9.
孔尚任之传奇《桃花扇》缘何以“桃花扇”为题?作者自谓:“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  相似文献   

10.
《桃花扇》曾三易其稿,其中侯方域艺术形象的塑造必然是改动最多、反复最多的部分.孔尚任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以侯方域自况,所以陷入了类"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尴尬境地,其悉心塑造的侯方域艺术形象也引来了诸多议论,而且会继续延伸.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一国两制"模式对香港及大陆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思想在香港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与运用。文章试图通过对香港在回归前后政治体制变化的回顾与评论,以及香港政制对内地政治体制改革的参考意义的评述,揭示这一互动的现实状况,同时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校长高级研修班"于3月在香港大学举行.在全球面临金融海啸冲击的形势下,研修班探讨了以下主题:全球金融危机下继续教育的发展机遇及对策;国际视野中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改革;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和趋势;国际网上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香港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机制;香港远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实践;香港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为把学术研讨和实地考察有机结合,这次研修班组织参加者考察了香港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  相似文献   

13.
在香港回归祖国6周年之际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是自香港回归祖国以及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就加快相互经贸合作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CEPA实施以来,香港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香港已经摆脱了各种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面复苏,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在香港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CEPA的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入学机会在香港虽早已普及,但这并不代表香港中小学教育是公平的。为了检视香港教育公平的实践,本文回顾了香港回归后与教育公平有关的教育政策争议,从学童的性别、贫穷家庭子女、特殊学习需要学童、少数族裔学童、新来港与跨境学童等几方面剖析了香港中小学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实施情况,并就探讨香港教育公平课题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香港青少年写作已成为香港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韩丽珠、谢晓虹、袁兆昌、麦树坚、邹文律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年轻作家们在反映香港都市面貌的过程中,常常在身体和空间二者间建立起某种隐喻关系。他们在表达人间情感时,则对爱有一种复杂的现代主义式的理解。他们视写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创造性工作,对艺术性的追求使他们逐渐走进香港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奔港在国际经济中应重新定位,即:集散中心+协调管理中心+产品开发中心。由此,奇港经济发展战略也必须重新思考,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的《香港的情和爱》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上都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相似之处,然而由于两位女作家不同的生命体悟和不同的美学风格,最终导致她们的作品在深层意蕴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孔壁古文虽然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但综考各种记载,仍可确证其事非诬,其地当即孔宅旧壁,而其时则当在汉武帝时。且孔壁确曾出有《论语》,但由于书阙有间,本文只能做简略考查。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随其自身发展而不断完善。香港特区通过对其移植借鉴和改造,形成了适应香港本土实际的质量保证体系。香港这一做法的成功,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完善,应当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战略的演变是香港高等教育在对过去的不断扬弃与修正中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历史。通过对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正反两方面得失的分析与研究 ,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把握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全貌 ,而且有助于我们借鉴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有益经验 ,避免发生类似过失 ,有利于中国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