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我们常说,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意识的最后落脚点,都要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特点的把握、新闻意义的追求,新闻效果的预测、分析和思考上.  相似文献   

2.
商人要有商品意识,军人要有战争意识,同样的,记者、通讯员要有新闻意识。所谓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感受、认识、分析和确认选择的能力。没有新闻意识,就没有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3.
于雁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40-141
社会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想让社会新闻版面的采编更符合受众的需要,首先要具有新闻意识以及版面设计意识,要能从受众需求角度思考报纸社会新闻版面的编辑如何创新,同时对社会新闻的采编要具有实时性和互动性;要能针对公众的疑难问题进行报道,要具有贴近性.同时在社会新闻版版面设计上要有创新,要注意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要让受众爱看,让受众接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平民意识,采写的新闻要平民化.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记者要抛弃因职业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高高在上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进行平等交流的意识.所谓新闻平民化,是指在树立平民意识的基础上,以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视角来采制新闻.  相似文献   

5.
刊林漫步     
新闻观念更新十题韩钟昆撰文认为,报纸新闻观念更新有以下十个问题: 一、要树立多功能观念。过去,我们报纸指导工作的观念、宣传教育的观念是非常强的,这是基本的功能,今后也不能动摇。但是,报纸不仅有这两种功能,还要树立多功能观念。1.传递信息。2.传播知识。3.增加娱乐性、服务性。二、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新闻意识。新闻是报纸最基本的体裁,写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新闻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培养新闻意识,提高新  相似文献   

6.
冯绮 《新闻实践》2009,(6):76-77
电视新闻栏目中,"死讯"屡见不鲜,几乎到了死人即新闻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能不呼吁:电视新闻记者要有生命意识,而且这种生命意识要贯穿新闻采访报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记者间最大的能力差距不是新闻写作能力的差距,而是发现新闻能力的差距。如何培养新闻发现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问题意识:1.从旧报纸旧线索中发现好新闻要靠问题意识。许多人认为新闻以快、  相似文献   

8.
在采访中,记者特别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中的、有起因有悬念有结果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 怎样强化"事件意识"? 记者有没有"事件意识",对采访对象的体现、对新闻素材的挖掘都会呈现很大差异.如何强化新闻采访事件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所有媒体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新闻工作,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我国主流媒体应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牢把握舆论阵地,以正确舆论引领社会.  相似文献   

10.
提升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新闻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等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快速便捷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信息.在激烈的竞争中,报纸新闻要保持影响力,就需要新闻编辑成为“创作者”.只有增强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才能提高报纸新闻的竞争力,提升报纸新闻内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对县(市)级电视台来说,除了要有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受众意识之外,最关键的是要让无序存在的新闻变为有序的排列.  相似文献   

12.
张亚原 《大观周刊》2012,(18):124-124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受众对“会议新闻”普遍不感兴趣,主要归因于报道者新闻意识、受众意识与竞争意识的淡薄。笔者认为要强化新闻意识,突出会议中的新闻;强化受众意识,满足受众需求;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写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好经济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如何让所写的经济新闻做到具有这"三性"?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政策意识,其次要有全局意识,最后还要有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新闻活动.报纸编辑策划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是新闻策划的主体之一.谈新闻策划,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编辑策划.这里,主要探讨在当前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编辑策划意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强化报纸编辑的策划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编辑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编辑的重要性都非常突出.要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编辑,就应该具备政治意识,产品意识、读者意识,整合意识、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的理性意识、现代意识逐步建立.其生成的一个特点是,政治的群体意识不断淡化,而带有群体性思维特征的新闻意识,即大众新闻意识又极速地形成.大众新闻意识是随市场经济同步到来的,在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现代性的负面性.因此新闻理性意识开始向现代伦理意识转向:新闻传媒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兼具政治性内涵,在受到市场力量驱动时,必须受到政治或公共权益的限制.因此“新闻部门必须同时遵循新闻规范和商业规范来进行新闻生产和交易”.  相似文献   

17.
王仕勇 《新闻界》2007,(6):74-7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方位、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艰巨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要创新新闻观念、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树立创新意识;要把握主体性,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19.
袁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63-164
不管新闻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应当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编辑记者们要始终关注受众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什么新闻感兴趣,在新闻点的选取、提问的重点、表现的手法、语言的编辑等方面都要体现受众的意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县级电视台会议新闻过多,过泛、信息含量少的状况早已引起领导和群众的不满,也一直困扰着新闻从业人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分析会议新闻不受欢迎的原因,认识到会议新闻改革的关键在于改革编辑意识,转变记者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