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少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清热解毒活血方(自拟)结合西药治疗川崎病48例,观察临床表现的消失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结果:清热解毒活血方结合西药治疗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0.4%.纯西药组29.5%,有显著差异(P〈0.05).而临床表现的消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清热解毒活血方对减少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早期诊断要点与减少心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确诊KD的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定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点中肛周红与卡瘢红发生率分别为53.4%、40.7%;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28例,冠状动脉瘤5例;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3.3%,仅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64.2%,7d内使用IVI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9.6%(P<0.01).结论:对非典型KD应及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足量使用IVIG可减少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6例确诊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急性期C-反应蛋白、胆固酵、血沉、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等资料进行计量资料£检验和计数资料Y0检验。结果:86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26例(30%)。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发热天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有密切关系。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23.6%,仅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57.1%,7d内使用IVI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6.4%(P〈0.01)。结论:对川崎病进行综合分析,可对该病作出及时的预后判断,予早期干预,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恢复;早期足量使用IVIG可减少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远端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 5 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30例 (6 0 % ) ,病变出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即 4周内 2 8例 ,占病变者约 93.3% ,其中 1周内出现 7例 ,占 2 3% ,最早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是发现川崎病后 4d。 4周后出现 2例 ,占 6 .7%。病变累及范围 ,不仅在冠状动脉主干 ,而其分支也同样受累。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而且直观。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有效的方法 ,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远端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 5 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30例 ( 60 % ) ,病变出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即 4周内 2 8例 ,占病变者约 93.3% ,其中 1周内出现 7例 ,占 2 3% ,最早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是发现川崎病后 4d。 4周后出现 2例 ,占 6.7%。病变累及范围不仅在冠状动脉主干 ,而其分支也同样受累。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而且直观。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有效的方法 ,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川崎病冠脉病变的发展过程 ,探讨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 4 8例川崎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 0 % ,冠状动脉扩张 35例 ,占 73% ,冠状动脉瘤 13例 ,占 2 7% ,最早 1例是发病后 4d。结论 :川崎病急性期一过性冠脉扩张较普遍 ,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可提高冠脉病变的检出率 ,了解冠脉病变的动态变化 ,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不同的剂量、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的临床探讨.方法:本文将我院1998.2~2003.12月收治的98例川崎病患儿分组,应用不同剂量和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应用丙种球蛋白,采用不同剂量和方法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疗效与剂量和方法有关,存在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痰瘀互阻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严密监测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观察组GOS评分,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沉降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副反应,无患者死亡。结论:对于行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络、祛淤的中药辅助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岀疹性小儿疾病,主要损伤中等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其病因不明确,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可能为诱因。临床上川崎病应注意与败血症鉴别,但二者也可能同时并存。今年我院收治了一例川崎病合并败血症患儿,经治疗取得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1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儿均有发热;球结合膜充血13例,皮疹8例,口腔粘膜改变14例,手足硬性水肿、指(趾)脱皮1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卡痕、肛周粘膜潮红5例。白细胞增高、血C R P增高9例,心脏彩超示冠状动脉病变(C AL)2例。所有患儿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并早期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潘生丁治疗,13例治愈,1例呈IVIG不反应,再次予以IVIG后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表现为血液流变性异常,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术时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经常规两种人路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全过程中12导联心电图监测记录,记录选择性冠状动脉术时注射造影剂前后心率、R波、ST段及T波的变化.结果:注射造影剂后均出现心率减慢,R波幅降低(或S波加深),ST段降低或压低,T波幅度下降或倒置加深.结论: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者,造影剂的量要少于常规量,并且要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6~ 2 0 0 2 .5月 ,我院共对11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经皮冠脉成形术 (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CASI) ,其中 ,包括 4 3例紧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结果 :本组行PTCA成功 15 0处 ,失败 4处 ,成功率 97.0 %。其中A、B型病变成功率均为 10 0 % ,C型病变成功率为 87.5 %。失败者为 4例冠脉完全闭塞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1例急性心肌梗塞 ,2例陈旧心梗。其中 2处病变导丝不能通过 ,1处病变导丝通过后球囊不能通过 ,病变扩张前目测平均狭窄是 87.9%。PTCA后置入支架及直接支架置入共 112例 (15 4处病变 ) ,其中病变A型 6 8处 ,B型 6 0处 ,C型 2 8处 ,置入支架 15 4支 ,平均 1.1支 /处 ,即刻成功率 10 0 %。因病变较长或两支以上病变 ,有 2 4例患者置入 2只支架 ,7例置入 3只支架。急诊PTCA4 3例 ,直接PTCA4 2例 ,挽救PTCA1例 ,成功率 97.6 %。结论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ST-T变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为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一科进行诊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共计128例,首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动态心电图共检出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患者52例,阳性率为40.63%。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共有49例患者为冠心病,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7例。动态心电图灵敏度为89.80%(44/49);特异度为89.87%(71/79),准确指数为79.67%。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检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方面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常规心电图比较,分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68例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特点分析,预测心电图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心电图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Congenital atresia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is a rare occurrence, and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bypass graft is required. We here report a rare case of congenital coronary anomaly in an infant. A 10-month-old male infant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heart failure symptoms. Echocardiographic examinations revealed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and ischemic changes of the anterolateral papillary muscle and chordae.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atresia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with a severe hypoplastic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nd a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 Unfortunately, sudden cardiac arrest occurred after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infant did not recover despite of immediat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find a newer diagnostic method to detect coronary anomaly in an infant,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if necessary, has to be performed very carefully.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自由基增加,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造成血管内皮组织损伤及病变,通透性增高,钙离子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实验证明,维吾尔族中老年人坚持一定强度的运动,可以降低血管壁内皮组织自由基水平,有效地预防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