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1,(4):66-72
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抗战时期出现的"名著改编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史现象。当时名作家的畅销小说被改编为舞台剧与电影剧本的案例层出不穷。此类"名著改编"实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然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量出现的同类改编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相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透露出抗战环境下文艺实践活动与时代社会思潮的互动关联。在这种改编热潮中,巴金《家》的改编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将《家》的改编纳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历史范畴中进行考察,不仅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家》的改编在同类改编中处于何种位置,同时还可以勾勒出这一文学史现象在特定历史时段中所体现出的基本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2.
《打猪草》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之一,它随着黄梅戏的发展而发展。大体上在二十世纪它主要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改革:一是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改革,二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从这两次改革中可以看到黄梅戏在二十世纪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留学运动始于清末,历经民国,迄乎当今,还必将延至未来.其中有六次运动和热潮,规模庞大,影响深远.它们分别是:清末留日运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二十年代留苏运动和四十年代留美热潮、五十年代留苏热潮、八十年代以来出国热潮.这些运动和热潮的形成、嬗变,反映了一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探索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的曲折历程.一、清末留日运动清末留日运动之前,清政府曾选派幼童赴美国留学和船政学堂学生赴欧洲留学,这是中国留学运动的嚆矢.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全国的"留俄热潮"中广西产生了第一代留俄生。新桂系时期留俄生的选派主要有由广州国民政府及广西当局公开招考、广西省军政机关特别派送三种方式;回国后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从事教育工作,一部分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骨干,一部分人则成为国民党新桂系集团中的党政军干部,在三十年代的广西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美学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以"美的本质"和"形象思维"为讨论话题,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任务.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美学热",以对西方美学的引进为主要内容,以克服"文革"影响,解放思想为中心任务.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美学热潮,是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也称为"美学的复兴".它是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时代出现的.美学应该针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生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保持和发挥它作为一种理论的批判功能,从而在变动的现代社会里寻求一种人文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时,引述了毛主席在一九六三年的一段教导:“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  相似文献   

7.
类比推理是人类认知园地的一朵奇葩,它的风采不仅使人的认知和技能独具魅力,而且使人的学习和思维变得可能。为此,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对它极其青睐,其中儿童认知心理学的鼻相Piaget是较早的青睐者。自他之后,诸家学说和研究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到目前为止,出现了两次大的研究热潮。笔者试图对这两次热潮进行一个回眸,以期得到启发和延伸研究视角,使我们在新世纪来临之时看到儿童类比推理研究的曙光。 一、第一次研究热潮 七八十年代,在Piaget(1977)儿童类比推理研究影响下,在西方掀起了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研究的第一次热潮,在这次热潮中,结构发展观和知识  相似文献   

8.
语言习得与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习得(Acquisition)是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自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人类有“语言习得机制”后,一股研究母语习得机制的热潮迅速掀起,习得理论亦随之成为国际外语教学领域进行研究的主题,并对外语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近些年来,语言习得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玉龙 《家教世界》2014,(5X):11-12
<正>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的主流转向了美国,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代,我国台湾地区也开始重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在内地,绘本真正引起人们对它教育意义的重视已是上世纪末了。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  相似文献   

10.
绥靖政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英国为首的大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政策.绥靖政策之所以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盛行的"和平主义思潮"则是绥靖政策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同时,掀起了全球的信息技术教育热潮,特别在2002年全球.com热的时候,教育也出现了院校联盟的热潮。热潮来得快也去得快。今天,在这些热潮尘埃落定的时候,也许是时候看一看,信息技术教育到底应该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赴国外学习的三大热潮:一是与"庚子赔款"相联系的留美运动热潮;二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热潮;三是早期留苏热潮.这三大热潮使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革命干部领域产生了一大批的精英人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改明代中叶以来被动吸取国外文化的姿态,积极派遣自己的莘莘学子赴国外学习,主动吸取国外文化的精华,为尽快摆脱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晨  高梅 《文教资料》2014,(15):89-9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高等教育界的一次大规模变动。今天我们研究它调整的背景、过程及特点,一方面希望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它,另一方面希望在以后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能够以史为鉴,吸取所长,避免不足。  相似文献   

14.
纵览20世纪至新世纪中国传统文化走过的道路,这是一场不平凡的思想跋涉,由此实现以儒学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更新与精神提升。这是一场精神苦旅,一百年风雨兼程,坎坷艰难。这是一次文化探索,一百年百折不饶,光明在前。细分起来,走过了五个阶段:二十世纪初国粹思潮兴起,是传统更新的第一程;二十年代"东西方文化大讨论"是精神提升的第二程;三十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争"标志中国文化现代之旅踏上第三程。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世界各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尽管各国改革的具体内容、要求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的着眼点就是主张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提高素质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的主题。今天,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着二十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分界线,存在两类不同的救助体系:以社会为主导的民众自治;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动员。八十年代后,民间的救助体系在一次次的灾难后一步步兴起,终于在汶川大地震中,全面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它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一九六二年英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三次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热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在建国后的50年代,第三次在1978年以后。“五四”时期,域外儿童文学译介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形成。上世纪50年代,在泛意识形态影响下只有苏联和东欧的儿童文学作品能译介进来。改革开放后,出版的大量东西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我们懂得了儿童文学应有的本体特征、美学内涵和地道的品质与真谛,中国儿童文学才汇入世界儿童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D·H·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重要小说家、诗人.也是我国介绍得较早的外国作家之一。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的今天,对开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劳伦斯研究作一番历史回顾、现实的审视和未来的展望,有利于更加全面、公允地评述劳伦斯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地位,把我国的劳伦斯研究引向深入。一、历史的回顾我国的劳伦斯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正值我国第一次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之际。当时,许多作家、文学评论家撰文评价劳伦斯的文学创作。其中以著名作家林语堂和郁达夫对于劳氏作品及其小说艺术的较为具体而又客观的论述最为…  相似文献   

20.
保定题材影视,是指以保定为背景和以保定发生的故事为内容的影视作品。它的出现有其深厚文化背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在2005年形成第二次高潮。在全国影视的格局中,以一个城市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保定题材影视是名列前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