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大学精神、实践活动、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陆海燕 《文教资料》2012,(14):110-112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近、教育载体互补。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文章从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活动三方面探讨高校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3.
校庆是大学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契机。校庆仪式建构起相互关联、持续绵延、高潮迭起的文化场,渗透辐射到场中的每个个体身上,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分析大学校庆仪式的文化内涵、结构要素和过程推进,有助于了解大学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如何通过校园仪式为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人格构建提供导向和规范的渠道。同时,优化和创新校庆仪式活动,有助于提升校园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视域下,"大楼"是一个关于教育场域的隐喻,具有物理空间、群体生活和文化传统等多重内涵.大学教育场域不仅接纳肉体,而且安放精神,让身在其中者能够"诗意地栖居".住宿书院建造是20世纪发生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历史运动,过程持续半个多世纪,其核心目标就是在大学中培育文化生活和构建教育场域.该运动增添了美国大学的魅力和底蕴,有利于各大学形成具有统一文化身份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是推动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要以“全人”培育为目的建构育人文化体系,以“全景时空”为格局整合建构育人文化场域,以“全息系统”为载体建设学校育人的整体实践文化。从策略上来看,需要营建积极的精神动力系统,内化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追求,增强“三全”育人的改革氛围,重构实践改革的发展标杆。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问题是大学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找准民族性这一根基.筑牢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要有一个合理的路径选择,要把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境界;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换,从而进行一种重新理解和阐释,来培育大学生新的民族精神;要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革命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要把民族精神的基础性、主体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完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丰富内涵。在新时期,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途径和对策: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沃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大学精神的弘扬、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大学应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引领效应,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社会实践服务为依托、以对外文化交流为契机,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融入实现文化育人的具体过程之中,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视阈出发,通过对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内在关联的深层次思考,探寻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基源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个对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根本;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国防教育是根据国防的需要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国防观念的教育教学活动;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是激发大学生获得实现本民族理想、目标和前途的自我认同及巨大精神力量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同构性、教育载体的互补性、教育成果的转化性的内在逻辑,从而发挥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